9月24日下午,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20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圆满举办。论坛以“21世纪的舞台——物质与虚拟”为主题,通过中外嘉宾主旨演讲、国内嘉宾对谈的形式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德国柏林歌剧基金会副主席、德国柏林舞美公司总经理洛夫·迪特·苏尔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分享了柏林舞美公司的组织架构、车间概况和舞美制作流程,中外舞美领域的经验。
德国柏林舞美公司的舞美制作
洛夫·迪特·苏尔
柏林舞美公司是柏林歌剧基金会下辖独立经营公司,柏林的三大歌剧院,柏林国家芭蕾舞团,以及德意志戏剧院的舞美设计制作及服装设计制作都由柏林舞美公司负责。柏林舞美公司每年需要制作75部剧目作品,体量很大,所以这里看起来更像是剧院工厂,而不是传统的剧院作坊。
柏林歌剧基金会的基本情况
柏林歌剧基金会下辖柏林国家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柏林喜歌剧院以及柏林国家芭蕾舞团,柏林舞美公司是柏林歌剧基金会的第五个组成机构。包括柏林舞美公司在内,柏林歌剧基金会所辖的每一家机构都是独立的经营个体,自负盈亏且需要制定符合自己定位的人力政策。柏林舞美公司车间总面积共有25000平方米,设有独立的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
柏林歌剧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柏林统一后,这座城市需要同时承载并运转三座国际剧院,成本高昂。为了整合剧院资源,歌剧基金会应运而生。基金会将上述歌剧院的某些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合并——比如设立财务部和人力部等职能部门以及承载所有上述剧院舞美服装设计的车间群。2001柏林歌剧基金会大楼竣工,至此柏林歌剧基金会相关法律条款逐步确立并完善。
拥有1865个座位的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是柏林最大的歌剧院,每年接待大约271500名观众。柏林国家歌剧院建于18世纪,也是最悠久的歌剧院,剧院有近千个座位,每年接待大约173000名观众。作为曾经东德的第二大歌剧院,柏林喜歌剧院的演出以德语演绎为特点,也同样是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其剧院设有1200个座位,每年迎接187700名游客。
柏林舞美公司的基本信息
和工作流程
柏林舞美公司为这三家体量庞大的剧院及芭蕾舞团提供所有相关舞美服务,目标是持续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服务,尽可能满足歌剧院对艺术的追求。因此我们需要配备一条严谨的工作流程,让我们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服务的每家艺术机构、剧院、芭蕾舞团。
各歌剧院每年向柏林舞美公司支付一定费用,从而可以得到相匹配的剧目制作工时,用于分配使用在不同车间的舞美制作生产,他们也可以根据剧目需求,在一年中合理分配这些制作工时。
如果,根据剧目制作需求,需要得到金工车间和木工车间更多的工时支持,那么舞美公司还会与剧院方共同协商,更改剧目需求,协调其他车间工时,有效合理分配金工、木工等工种的工时。这种时间管理的优点可以使舞美公司最大化的激发车间生产能力,使剧院方了解并合理分配每部剧目的制作体量。同时,这种时间管理模式也有助于剧院方实施掌控一年内剧目生产剩余体量。
通常每部剧目首演的前五个月是一部剧目制作周期的开始。通常剧院的舞台设计师、歌剧院的技术总监、舞美公司项目经理,以及各个车间负责人会初次见面,开会沟通,在尽可能满足艺术家对舞台艺术需求的同时,保证布景及服装在剧目首演前如期交货。
柏林舞美公司的工作流程非常精简。舞美布景制作方面配有五个车间,分别为木工车间、金工车间、绘景车间、雕塑车间和软景车间。车间的全部工作听从于一位领导调度,每个小车间会设立一位负责人,在严格的工作流程下,能将舞美布景车间工作有序推进并不轻松。因此舞美公司为每家剧院设立一位专门对接的项目经理,他负责协调车间及剧院方,使双方得以掌握同剧院不同剧目、不同车间的工作进度,直至布景服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柏林舞美公司的运作模式
柏林舞美公司的运作模式在德国乃至欧洲都独一无二。维也纳也有一个类似的舞美公司叫做“艺术为艺术”。相比之下,他们的生产体量要小一点。因为柏林舞美公司需要服务三家歌剧院和一家芭蕾舞团等,但维也纳的舞美公司只服务于两家艺术机构。
是什么让柏林舞美公司如此独特呢?首先我们是德国最大的剧院舞美服务公司。我们有260名员工,其中200名是车间工匠,其余有60人分布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相关行政工作上。
其次我们的制作技术完美的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我们有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手工技艺经验丰富,可以用传统技艺实现布景设计和服装设计,另一方面他们借助现代化的机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机器来更有效完成任务。现代技术的介入会更节省项目成本,精确制作成果。因此柏林舞美公司将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一方面我们拥有精准高超的手工技巧,另一方面我们配备数控辅助机床,如铣床以及具备不同功能的切割绘图机,当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使用CAD绘图。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拥有灵活的生产力。这可以适时增加车间生产体量,平衡需求与产出。当某家剧院剧目布景需要大体量的金工作业时,我们就可以迅速就位。
摄影/甘源
我们有18名冶金工人,他们可以迅速完成大体量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节省工时,例如,将金工节省出的工时用到木工生产中,甚至投入到该剧院的其它剧目生产中去。正因为我们能够灵活的调节生产力、节省生产时间,所以可以为艺术设计决策过程留出更多筹备时间。我们通常会邀请到国际舞美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他们只能匀出有限的时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做决策。因此我们必须重温利用讨论时间。毕竟艺术家做计划和决定是需要时间的,往往这段时间都不短。
设计决策者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决定选择哪些材料、何种技术来呈现舞台效果。因此生产制作的时间通常会被压缩,因此我们需要将车间的工时负荷量提到最高,适时超前完成任务,这样我们就可以短时、高效、适应剧目变化,并制定制作调整。
第四点是我们有非常精致的生产管理架构。我们配有对接剧院的项目经理,他们负责各自剧院的剧目的生产速度,另一方面我们的车间负责人对车间工作人员、车间产品质量负责。这个结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持续有效的沟通,确保彼此了解进度和现存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柏林舞美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是总经理,其次是核心部门——采购部和工时总控部。采购非常重要,因为你必须遵守采购规则,当采购部下单前,必须有一定的材料储备可供挑选,以及相应的供货商报价,来决定哪一个报价是最经济的,才可以进行采购。
工时管理也非常重要,因为车间的每一部分的工作量都是由工时来衡量和计算的。通过时间管理,公司知道剧院向我们购买的每个工时的去向,并通过工时向剧院证明每部剧目消耗了多少工时,以及是否需要为这部剧增添额外工时。此外我们的项目经理,还有各车间负责人,会经常一起讨论,确保完工时限,保证生产质量。
柏林舞美公司的各个车间
1.组装车间
钢结构、木片、雕塑道具等所有景片最终会在这里被组合在一起,这是舞台景片启程回到歌剧院前的第一步。柏林国家歌剧院即将上演的的歌剧《彭特王米特里达特》(Mitridate,re di Ponte 莫扎特歌剧)的景片已经完成,整体以钢结构为主,外面罩有日本元素的画幕。钢结构的景片可以让歌唱家们可以通过梯子登上高处。景片上的旋转门设计的非常有趣,里外都精心绘画装饰,我们可以通过旋转门的两个画面迅速改变舞台主题。它会在组装车间进行最后的修复工作,然后被运到歌剧院。
柏林舞美公司不负责布景运输,运送布景的卡车都是由歌剧院派来的。组装车间门口可以同时停放四辆卡车,布景会被运送到歌剧院进行最后搭建和调试,直至在歌剧院首演。我们往往无法把所有的景片组装在一起,因为有些技术安装环节需要在歌剧院完成并检测最终效果。许多布景景片被拉走后,我们就没有再看到了。演出结束后,景片便储存在剧院的仓库里了。
2.木工车间
在这里会进行木制景片的崭新制作,也同样修复复排剧目景片。当前木工车间中有一件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剧目《歌女乔康达》的景片,它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因为复排需求,这些景片从仓库运回到我们车间,由软件车间的同事在进行修复工作。传统手工技艺对于舞美道具的制作总是很重要的,当然新车床、新科技也是柏林舞美公司的独特之处,我们两者兼具,因此舞台布景得惠于高科技和传统手艺,这部剧目将于数月后在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再次上演。
木工车间的学徒工作室,对于一家制作舞台设计的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工匠,目前像这样的学徒我们已拥有十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第一年的学徒生涯,他们并不用机器或自动化设备制作产品,只用木头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并需要学习了解工匠最基本的知识。我们试图通过学徒制度留住更多的年轻手工艺人。学徒需要进行三年系统学习,在那之后他们成功毕业,可以离开深造或入职柏林舞美公司。
数控铣床是木工车间两年前购买一台高精尖机器,投资很高但它也加快了铣削的速度,缩短了木材成型和工匠的切割的时间。这比一般的工匠作业都快得多,这台机器有五个口,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工序,可能比一般的木匠快6到7倍。将设计图纸输入进计算机,然后机器便开始自动工作,切割圆形等特型工件,还可以批量切割生产件,省时且高效。它还配有不同的工具,通过工具将木片固定,还可以在木片上进行绘制。这台机器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加工6×2米的大平板、木板等材料。只是把它放在机器的固定装置上,机器就开始切割,且操作均为自动化,这让工作变的更加快捷。此外我们还有一台比较小的数控铣床,只有3个口,但也大大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这里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而非工业化产品。每个产品都富有个性,因此这些机器与数控加工相结合,让我们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的木制结构生产。
3.金工车间
金工车间有18名冶金工人,他们致力于制作安全的钢架结构。虽然大多数舞美设计师对绘景和雕塑更上心,但金属结构才是基础。金工车间有很多小隔间,这些小隔间的幕布是防火材料制成,是为了保护工作的工人在焊接工作中不会被产生的火星所伤害。我们每年会生产75部作品,面对这样大体量的工程,经常会出现10到12个剧目并行生产的情况,制作流程上要确保稳步进行。往往材料先运至木工车间,随后拉到绘景车间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流程,它其实不太像传统的剧院车间。
4.绘景车间
歌剧院的所有绘景工作都在此完成。柏林国家芭蕾舞团所做的《睡美人》,原本应该在今年6月首演,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被推迟。于是我们决定和国家芭蕾舞团一起完成这部芭蕾舞制作,并保存作品到它正式首演的那天。这是由西班牙舞台设计师约翰·洛奇设计的景片,他的灵感来自19世纪意大利画家罗斯·弗朗茨。洛奇想把这种19世纪风格的风景画搬上舞台,营造出一种灰暗的氛围。绘景师奥立弗·海兰,他是绘景车间的第二负责人。他正在描绘《睡美人》画幕上的柱头。可以看出,画幕线条勾勒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已到了上色的环节。他试图通过上色将灰暗的氛围清晰展示出来。在舞台背景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些柱子和喷泉的道具,他们都是受历史作品所启发而制造的。
由于当前的疫情形势,歌剧创作事业正经历艰难时刻,当然德国形势正在变好,我们正逐步开放观众席位,容纳更多观众,尽管跟之前不太一样,但总归在逐渐回归常态。
5.雕塑车间
雕塑车间中也设置了学徒工作室,这些年轻的学徒们正在接受第三年的学徒系统培训。他们创造的作品中动物的创作灵感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市的一座桥,这些动物是桥上装饰的一部分。雕塑的塑形都是由我们的学徒来完成的,他们可以自由决定作品的主题。创作这个雕塑的年轻人正在接受第三年的培训,培训将于明年完成,然后他将成为一名舞台道具的雕塑师。舞美雕塑领域前景光明,舞美雕塑师是我们一直寻找的对象,在人才市场上往往供不应求,当今雕塑在舞台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舞台上的雕塑作品也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扩招工作团队,因为这将是一个在舞台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在雕塑车间有一批为德意志歌剧院新创作品所作的鱼雕,这些鱼雕是仿造真鱼制作。当时是挪威一名导演的创意,他想把所有的鱼都放在舞台上,用于更好的渲染故事情绪,所以我们就开始做鱼的“生意”了,这些鱼都是由特殊的硅塑纸材制作成,很有弹性,远处看就像鱼在游动,你抓起来会感觉就是一条活生生的鱼。
6.软景车间
软景车间是制作布面的材质景片的地方,用于覆盖家具墙面等。因为需要将一些厚布料等材质固定在不同版面上——比如说将一些塑料布等材质覆盖在墙壁或者舞台上——所以会特别需要能完全适应厚布料的缝纫机。所有不同的材料都将在软景车间里进行拼接,比如说舞台制作侧幕条、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很多工作都需要使用到苯板。在这个车间工作很有趣,也富有挑战。因为每一个阶段的设计都是崭新的尝试。每次全新的任务都充满挑战,需要匠人们寻找拼接新景片的最佳材料和方式。
7.服装车间
服装车间是此次柏林舞美公司车间之旅的最后一部分。
缝纫车间是服装车间中最大的的车间,将近有50多名才华横溢的裁缝师在这里工作。当然如果和欧洲其它大歌剧院相比,这并不算多。往往有10-12个剧目服装同时进行生产制作。目光所及之处都可以看到芭蕾舞裙、节日盛装以及各种民族传统服装。我们不光有制作传统戏服的专家,也有专门缝制芭蕾舞裙的专家,这也就为我们制作大型歌剧作品的品质提供保障。当前柏林喜歌剧院的轻歌剧《格罗什坦公爵夫人》的服装正在制作,开始进行初步的剪裁,稍候布料就会被送进缝纫车间,进行进一步的剪裁。如何确定服装版型并将车间里的每一位裁缝都分配到合适且足够的工作量,也着实不易。
疫情期间这个车间也会缝制一些防疫产品,也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全新尝试。此外当前所设计的这些服装裙板形状非常宽大,这让舞台上歌唱家之间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也算是防疫措施的新典范吧。服装车间的所有工作台都用玻璃间隔开,这样匠人们也就有了安全距离的保障。
制鞋车间也是服装车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鞋工艺非常重要,因为这门手艺正在消失,穿定制鞋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对于舞美车间来说,保存制作技巧尤为重要。目前,我们的同事正在为《魔笛》这一经典作品的复排准备制鞋,里面有一双鞋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特殊材料。在这当中还有一双为德意志歌剧院上演的作品《女人心》而准备的漂亮的靴子。这双靴子很特别,材质也很特殊。这种材料并不易获取,所以我们通常只用特殊材料制作特殊零件,平时制鞋会更倾向于皮革。皮革是做鞋子的好材料,价格实惠而且透气,无论在舞台上怎么动来动去,都能保证不太变形。通常在市场上很难买到鞋子的原材料,必须要费一些力气才能找到心仪之选,经过努力这些奇妙的鞋子才能诞生。在制鞋车间有一个区域会摆放制鞋工人的特殊作业的机器,机器摆放顺序及区域都符合在安全规范,进而营造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工作场地。
服装加工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门,各种不同的纺织材料都会先在这里进行面料上浆等加工,配饰和服装的缝制粘贴等很多东西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比如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中需要的天使戏服就是在此完成的。服装车间还包括很多绘制及雕塑、定型等特殊工作,这些都需要技艺高超的同事来完成,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材料,对物料进行上浆等工艺处理,并最终致力于满足服装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法及不停改变的思路。此外,服装车间经常需要对布料进行绘制,并要确保颜色可以长期固定在布料上。毕竟剧院的服饰需要尽可能保存很长时间,一件服装穿20-30年往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工人们必须在材料上固色、定型,确保可以多次登台使用。
服装车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叫做喷漆做旧室,因为有些衣服需要做旧,或者有各种不同形态的要求。这些都将由做旧室来处理。除了做旧以外,这里还可以做出相应特效,比如说血一样的效果,看起来像被污染了的样子。这些都是满足舞美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做一件脏衣服并不比做一件洁净礼服容易,因为制作者必须要想办法做出这种效果,而且要保证固色定型持久,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
制帽车间是服装车间的最后一站,我们参与制作的舞台作品中所有头上的帽子和帽子上的服饰都在该车间中制作。柏林喜歌剧院经典作品《魔笛》,在世界各地不同剧院巡演,并因此需要多次进行重新调整,所以更换旧头饰的需求也很大。更换头饰尽管繁琐,但我们的同事可以因此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他们会知道如何迅速调整,如何修改,这样就能将服饰很快用于复排复演中去。制帽车间中汇聚了各类工种和工艺,能完成这些作品需要的是卓越的才艺及丰富的经验,因为它不止是简单的缝制单一的工作,多样的技巧在这里生发演绎,编制出新的作品。
这儿就是终点,非常感谢大家,希望能够大家通过此次旅程可以对柏林舞美公司有一些了解。谢谢!
文字来源:论坛现场视频听译
文字整理:浩洋
现场摄影:张吉才
责编:张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