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2020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论坛以“21世纪的舞台——物质与虚拟”为主题,通过中外嘉宾主旨演讲、国内嘉宾对谈的形式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希望通过论坛,搭建一个国内外舞美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为整体提升中国的舞台美术领域的综合能力助力。此次论坛紧密围绕舞美制作与生产、舞台美术设计、多媒体艺术的应用与发展等内容,展开讨论。关注技术创新、关注环保、关注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管建波《从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建设看国家大剧院舞美制作体系的构建》为题做主旨发言: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是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什么要建设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为什么叫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而不是台湖排演中心、台湖创作中心,还是让我们从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历程中寻找答案吧。

国家大剧院从建院伊始,在发展愿景中就明确提出了努力成为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努力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制作生产代表中国水平的世界一流舞台艺术精品是国家大剧院的使命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大剧院绝不只是提供演出场地的剧场,而是剧院,是表演艺术中心。



国家大剧院通过与国内外优秀设计师的合作,呈现了一批具备国际水准、形式新颖、艺术性、欣赏性俱佳的舞台美术佳作在舞台上,这也是国家大剧院制作品牌亮点。截止到2019年底,国家大剧院共制作了91部包含歌剧、舞剧、话剧、京剧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剧目。在制作剧目量最高的年份,新制作剧目达13部。


2008年国家大剧院推出第一部自制歌剧《图兰朵》,也因此开启了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征程。该剧的总设计由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担纲。同年,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京剧作品《赤壁》,舞美设计同样是高广健,这部作品曾赴欧洲巡演,引起很大的反响。


▲京剧《赤壁》


歌剧《山村女教师》,是国家大剧院第一部原创歌剧;歌剧《卡门》是第一次与国外主创团队合作;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第一次全方位的在舞台空间使用投影机,创造影像的世界,影像是由意大利多媒体设计师米塔里设计的。在歌剧《水仙女》中,第一次尝试在演出中加入3D影像效果,也是由意大利多媒体设计师米塔里设计。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著名导演、舞美设计斯托法诺·波达的作品,是剧院追求新的舞台表现形式的一种尝试。


▲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原创歌剧《骆驼祥子》曾赴歌剧之乡意大利进行巡演,获得当地的广泛赞誉;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我们尝试使用新的材料表现山体的造型,呈现出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会演金奖;歌剧《茶花女》使用一块宽22米,高12米的柔性镜面膜,来反射舞台地面上的画面,产生非常奇特的视觉效果;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巡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京剧《天下归心》是张艺谋导演、高广健设计,凭借这个作品,高广健在布拉格国际舞美展获得舞美设计金奖。话剧《简爱》截至到目前一共演出了124场。是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中的演出场次冠军。


▲京剧《天下归心》


国家大剧院也尝试邀请其他领域的设计师,跨界参与我们的舞台设计,歌剧《长征》是邀请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设计的,歌剧《兰花花》是著名电影美术设计师霍廷霄的作品。此外还有歌剧《游吟诗人》、《艺术家生涯》、《方志敏》、《阿依达》,话剧《李尔王》等,还有太多作品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在这里一一展示了。



随着剧目制作的不断增多,国家大剧院的舞美工作队伍也在不断完善壮大,从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兼职负责舞美工作,到成立一个舞美组,再到有9个舞美专业科组组成的舞美制作中心,队伍在不断的成长、成熟,也培养出了一批年轻有为、技能娴熟的领军型人才。


今年是国家大剧院成立的第13个年头,13年的院龄与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牌剧院相比来讲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剧院,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国家大剧院在艺术生产上所取得巨大的成绩足以让世界瞩目。虽然我们做出了这么多精美的作品,但我们并未沾沾自喜,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还有制约我们向艺术更高峰迈进的隐忧。



现今我们的舞美工作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舞美制作和仓储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两块短板。一直以来我们的舞美制作是采取外包制作的形式,舞美外包制作这种形式是国内外行业普遍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我们把舞美制作作为一块短板,是因为目前国内舞美行业中在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与国家大剧院保留剧目、复排演出体制对舞美工作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个短板,仓储。目前我们的布景是采用在散货库房平面摆放的方式进行存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也是国内外很多艺术院团通常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凸显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不仅占地面积大,存储环境差,频繁的装卸车也会对布景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坏,不但影响演出效果,缩短了布景的使用周期,而且在每次修复布景时都会造成经费的浪费。那么,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在国外也一样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出访、巡演等各种机会去考察学习国外剧院艺术机构的舞美制作、仓储等情况,当我们看到国外剧院的舞美工厂,专业的舞美公司的时候,强烈的反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震动。


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这些国际一流的剧院拥有自己的舞美制作机构,欧洲的一些专业舞美公司可同时服务于几家剧院,比如德国柏林舞美公司,专门为德意志国家歌剧院、菩提树下歌剧院、喜歌剧院及芭蕾舞团等四家剧院制作布景服装。这些舞美工厂、舞美公司的工作现场和我们印象中的舞美工厂完全不一样,在这里你闻不到呛人的焊烟和油漆的味道,你眼前看到的是整洁的工作环境和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理想的舞美工厂既不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也不是小手工作坊,而是现代工业技术与传统工艺及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针对仓储的问题,国外老牌剧院很多采取储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仅制作的规格尺寸标准化,还使用统一的存储运输工具。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一所非常古老的剧院建筑,它的进景通道比较狭窄,标准集装箱的宽度无法进入剧院,因此它的运输车辆及内部的布景托盘都是按照剧院的通道宽度专门设计的,所有的布景也必须按照这个尺寸来设计制作。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发现了这些问题,看到了差距,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改变,这样为了改变舞美工作面临的困境,引领国内舞美行业的发展,剧院决定选址建设以舞美功能为核心,将剧目制作生产的前期创作、制作生产、合成排练、彩排演出、仓储管理等环节有机串联起来的多功能艺术生产集群,由此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慢慢由设想变为现实,并于2018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舞美制作工坊的建立,补齐了舞美制作体系中的第一块短板,舞美制作工坊的规划设计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所有功能建筑中是最困难的,由我们负责提供数据,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设计公司一起完成舞美制作工坊的设计。


在这里也跟各位同行分享一下舞美制作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关键要素


  第一, 布局   包括功能布局和车间内部布局。首先要处理好功能布局,也就是各个功能空间如何排布。布景制作涉及到木工、雕塑、绘景等不同专业空间,要按照布景加工制作的顺序来安排这些不同的工作空间,尽量避免布景制作过程中半成品在不同空间往返搬运。布景的骨架一般是金属材料焊接而成,所以金工车间排布在最前面。制作好的金属构件经过表面喷涂防锈漆后,会送到木工车间进行木制品的表面制作,下一步的工艺是进行表面形象的雕塑和表面形象的绘制,这个要在绘景间或者雕塑间完成。制作好的布景成品出厂前一般要进行最终的预组装,既可以检查不同部件的连接是否合理,又可以进行整体表面效果的处理,这也是作为出厂验收的重要步骤。


再一个就是处理好车间内部布局,车间内部空间有限,要想合理的利用好空间,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式是最好的安排。最前端是材料的存储区,第一步先对原材料进行粗加工,主要是裁切工艺等,经过裁切后的材料进入到细加工区,对材料进一步的加工,包括对木料的边角处理、对金属材料的弯曲等。最后是进行组装、焊接等工艺,最终形成布景成品,按照以上加工工艺流程的情况,划分区域,配置相应的加工设备。


  第二,环保。 一定要做到绿色环保,环保达标是舞美制作工坊能够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污染排放必须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针对金工、木工、绘景等不同专业所产生的污染物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环保处理技术和设备。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舞美制作工坊金工车间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切割、焊接、打磨及相关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焊接烟雾、烟尘等,一般采用源头处理方式,直接对污染物收集并处理,在每个焊接作业点和打磨工作点采取点对点的源头抽取及进化过滤。



木工车间的污染物主要是刨花、锯屑和木粉,木工车间一般采取源头处理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一般由吸尘罩、除尘管道、风机、过滤系统等组成,为了便于收集,避免再次污染,最后会将锯末、刨花、木粉等压缩成块状。除了布局和环保外,制作车间的设备配置等方面也需要非常细致的规划。


▲制作车间


修建集装箱库房,建造服装立体库房,补齐了剧院舞美制作体系的第二块短板,减少了外租库房的使用面积,提高了布景、服装的调运效率,降低了布景由于装卸车造成的损坏情况。


集装箱库房可以最高叠放三层的集装箱,这样大大的节省了存储空间。为了提高装卸集装箱的速度,我们专门设计了与集装箱配套使用的集装箱内胆,使得布景在剧院、工厂、库房之间的转运效率大大提高。


▲舞美创意空间、舞美制作工坊


此外我们还配备了起重车辆、集装箱的天车,便于厂区内调运集装箱,我们参照现代物流技术,结合我们的服装存储使用需要,设计建造了服装立体库房,可以存储600多个标准服装箱,这在世界而言是绝无仅有的。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还设有为设计师工作的舞美创意空间,设计师可以很方便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随时到舞美制作工坊去实现自己的创意。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艺术交流楼


从2019年开始,舞美制作工坊进行试生产阶段,先后完成了话剧《抉择》和《二月》的舞美制作,话剧《抉择》是宫晓东导演,由著名舞美设计师张武设计的,是一部以解放战争时期为题材的话剧,该剧在舞台上用大量的钢铁呈现出冰冷的战争环境,在这里我重点说一说技术深化设计,这个是目前国内舞美制作工作中比较欠缺一环,以前我们的技术图纸基本上就是尺寸图,只是告诉车间我们要做的部件尺寸是多少,再标注一下表面的材料,至于怎么做、结构是什么样的、如何分解、组装,全凭制景工人师傅自己的理解和工作经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后期运输、存储、拆装等方面,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而技术深化设计非常详细的分解每个部件的结构、尺寸等,直接交给车间的制景工人,就可以照图制作了。


▲话剧《抉择》


话剧《二月》是李六乙导演,设计师龚勋设计的,倾斜的舞台面由生锈的钢板拼接而成,中间有个水池,上方不断有雨滴落下,舞台上还有几个升降装置。如何能够快速搭建斜平台,怎样减少斜平台的运输及存储体量,便成了这个制作的难点,如果交给一般的工厂,通常简单的做法就是焊一堆铁架子,但是这样做会给我们后期使用造成一系列的困难和成本的增加,所以我们专门进行研发,对快装架进行改造,实现了使用便捷,减少运输量和存储空间的目标,深化设计,为我们创造了价值。


▲话剧《二月》


通过《抉择》《二月》的制作磨合,验证了舞美制作工坊各车间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锻炼了人员队伍,摸索了制度规范,各项功能符合设计标准,达到生产的目的,形成初步生产能力,为舞美制作工坊正式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疫情的平稳,我们现在再次启动设计研发制作工作,今年剧院新制作的话剧《十字街头》《基督山伯爵》已经展开制作,征程已经开启,我们也为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舞美制作工坊制定了发展目标,就是要打造舞美制作的国家队,要聚焦舞美制作的前端、高端,强调舞美的全过程设计,突出布景技术深化设计,开展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发挥舞美制作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制定舞美制作的规范与标准,推动技术的推广与输出。


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建立完善了国家大剧院的舞美制作体系,打通了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必将助力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迈向更高水平。



正在建设的位于通州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北京艺术中心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也是由国家大剧院经营管理的,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大剧院将进入一院三址时代,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将以世界一流的水平,服务于剧院的两个中心,服务于台湖演艺小镇发展,服务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我们将立足于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与国内外同行携手,为舞美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和繁荣进步共同努力。



文字来源:论坛现场视频听译

文字整理:张吉才

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

现场摄影:张吉才

责编:张吉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