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2021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幕。本届论坛为期2天,以“数字化与舞台艺术”为主题,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共同主办。

28日上午,《对话·寓言 2047》制作人、北京君为传播集团创始合伙人鲍毅《解码<对话·寓言 2047>》为主题,分享了观念演出《对话·寓言 2047》的诞生、意义、商业模式和对舞台演出的一些思考,与在座演出行业艺术家、专家及学者共话“数字化与舞台艺术”。



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上午好!我是《对话·寓言 2047》制作人,也是北京君为传播集团创始合伙人鲍毅。君为是一家综合性文化公司,君为的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影视制作、演艺经纪、商业品牌、文化活动和舞台演出活动。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在座资深艺术界工作者聊一聊《对话·寓言 2047》的诞生、意义、商业模式,以及这几年做剧场演出的感受和思考。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力量。在启动《对话·寓言 2047》项目之初,张艺谋导演提到英国《黑镜》和美国的《西部世界》等影视作品给了他很多灵感启发。联想今天的时代现状,人们被科技包围,各种通讯工具、交互终端、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生物仿生等等,这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现在或者未来的生活。当科技更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当我们无法离开科技生存时,人类又将走向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对话·寓言 2047》的由来,人与科技的关系何往何至?张艺谋导演认为,关注当下,关注现代人的意识,要将“观念”去作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方向。“艺术+科技”首先是要好看,我们在一些国际展览中看到:例如TeamLab、梵高多媒体艺术展等就是“艺术+科技”很好地结合。



《对话·寓言 2047》呈现的是“科技+非遗”组成的表演形式,凭借对未来科技以及传统非遗的独特理解,张艺谋导演实现了在艺术形式上的又一次推陈出新。其实在标题中就已经预示了我们要表达的演出形式。寓言,就是对没有发生事情的判断和思考;对话,顾名思义就是交流。在我们的作品中,数字2047首先是一个年份意义,这也来源于一个玩笑。作品从2017年开始筹备,期间大家不停地开会讨论内容部分,一直没有讨论这个作品的具体名称。大约是半年之后,当内容基本成形,准备报批的时候必须要求有作品名字,于是张艺谋导演开玩笑说:“王家卫导演不是有2046?咱们多一年,叫2047,反正也是讲未来的事。”后来每一次开会大家就说后面有2047的会,就这样我们的节目就有了名字:《对话·寓言 2047》。

《对话·寓言 2047》选择了什么样的科技呢?第一,是可视的。在舞台上实现很多高科技之后,看起来却像是精准排练后的结果,这样是不够有意思的,就比如像“追踪投影”。第二,考虑舞台特殊性。面对承重问题,上下场切换等等情况,一台机械臂至少要完成两吨以上的重量,怎么才能不破坏舞台,怎么样完成切换都是我们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对话·寓言 2047》由来自17个国家的20多支科技团队完成了三季演出,从视频中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地对节目有一些了解。


《笙·如影》演出照


这是节目《笙·如影》,由来自瑞士的科学家团队专门为剧场设计了市场上最小最静音的无人机,它只有3克重。配合中国非遗乐器笙,80台无人机前期编程和音乐节奏完全统一配合,现场演出效果让强迫症的观众看了都有极度舒适感。《对话·寓言 2047》也创造了全世界首次室内无人机最多的配合记录。在《织机·精灵》节目中,来自德国的工程师团队对600个数控小球进行编程。这个装置对于舞台吊杆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绝对水平且不能遮挡灯位。被团队称为“最美谋女郎”的贵州老阿婆,在表演部分用有着200年历史的手动织布机。

有时候利用简单的道具也能有精彩的效果,来自伦敦的现代芭蕾节目在尾声时,就用了乒乓球作为道具来增强节目的力量感。在节目中,来自德国仿生科学家团队制作了充氮的飞行球,通过仿生学的原理,利用智能遥控螺旋桨控制飞行球的飞行轨迹,并与舞台演出进行配合。因为在表演过程当中飞到观众席当中和观众进行亲密互动,所以需要非常安全和精准。


上图就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作的智能控制飞行球,直径约1.2米。



这个是由美国andyRobot工程师和数码编程团队组建的机械臂乐队,它可以演奏吉他、鼓、激光竖琴等,甚至还有一个机械臂智慧。机械臂乐队与来自中国台湾原住民部落的传统艺术八部合音进行合作,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是怎么样的感受呢?张艺谋导演希望让观众看到好像是五千年前的人类和今天的“人+科技”的一种跨时空对话。观众在看完节目后普遍反映这是一种新的、神奇的化学反应。


《南音·爱》演出照


再来说非遗,我们在采风过程中接触了大量非常精彩的非遗表演,由于舞台上能够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鲜为人知”成为我们选择非遗项目的重要标准。在节目《南音·爱》中,来自福建泉州的“南音”有着中国音乐史上活化石之称,又称南曲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西民歌《花儿》与人体追踪、影像互动表演、机械臂等元素共同演出十分亮眼。《花儿》由张艺谋导演亲自作词,在他的电影《一秒钟》中也有《花儿》的歌唱形式,古稀之年的老人与这些高科技元素同台表演,这么美的非遗,也要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才能有发展的空间。大家都看过电影《星际穿越》,里面的音乐非常经典。乐器主要是由西方古老乐器管风琴演奏,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把它演绎出了太空的空灵之感。其实中国的乐器笙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音色和管风琴非常相似,音乐总监吴彤就在第三季节目《承云·阵》中把笙进行了全新演绎,配合现代科技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所以说 《对话·寓言 2047》既是非遗和科技的结合,也是一个让历史再次发光的作品。丰富的内容之后,我们将舞美进行简约化处理,干干净净保留原汁原味地质感,突出对话的形态,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承云·阵》演出照


2017年夏天,《对话·寓言 2047》第一季落地,很多观众带着好奇心来到剧院观看演出。第一季开演之后,我们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期待观众的反馈:一方面非常有信心60分钟实际节目长度,内含8个节目,每个节目8分钟,不仅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新颖高科技足够吸睛,与之结合的非遗项目同样极具观赏价值。其实这些节目中单独一个内容就可以做一台60分钟演出,我们选择每个节目只有8分钟,为的就是丰富观众的欣赏性,以8组难得一见的、稀有珍贵的非遗传承进行演出,票价超值。


过于前卫的演出形式,过于超前的演出内容往往不容乐观,观众能否看懂这样的内容呢?当看到《对话·寓言 2047》第一季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5分的时候,我们非常满意。可能是形式独特,也可能是观众对于新形式的鼓励,第一季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对于创作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鼓励,让我们对探索未来舞台演出多样性更加有信心。有了第一季的经验,也经过采访观众真实感受,于是在第二季做了微调,让观众在思考的同时,能够有一些欢快和美好的内容体现,效果不错,评分升高。


到了第三季,《对话·寓言 2047》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粉丝,很多观众非常喜欢我们的非遗内容,但是由于表演中包含很多让人费解的方言和地方文化,演出后很多人表示要自己搜索相关的知识才能帮助理解。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在演出中增加了一个科普环节,在每一个节目切换场之间,非遗演员和工程团队要谢幕的时候,进行有关科技和非遗的知识点的画外音解说。对于这种独特的谢幕形式观众反应极好,有时候在终场后能够再一次掀起掌声,这也是观众对于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无限认同。观赏的同时收获知识,我们演出更有意义了,甚至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二刷演出,对于这部作品有了很多经过深刻思考的真知灼见,也有很多透露真实情感的肺腑之言。有位豆瓣观众在评论中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张艺谋导演,如果不是以这样方式呈现,那些传统艺术,非遗文化很难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演出中,东西方、过去、现在,未来,老中青都完全融合,很多人尝试嫁接过去与未来,大多数都太刻意或故弄玄虚,但是在这个演出中却是和谐的目瞪口呆,过去不会消失只会更好拥抱未来,70岁的张导脑洞太强,品味太好。”


《对话·寓言 2047》演出照


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也是答案的寻觅者。2047年是一种思考,它是对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生活变化的一种警惕,摄像头的使用抓住了很多逃犯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但也让我们缺少了隐私。手机微信让我们保持时刻沟通,但是也少了面对面地交流。京剧《三岔口》的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电灯,两个人伸手不见五指互相看不见,在今天我们坐在一个房间里的人都要通过微信来进行交流,依然是看不见对方。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说,未来乱用AI杀伤力将远远超过原子弹带来的危害。AI虽然不具备大规模杀伤力,但是如果被不好的目的利用,人类将被轻松毁灭。

舞台的形式多种多样,话剧、音乐剧、歌剧、现代舞、戏剧等,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认知,引发一些思考。也许未来二次元的演出也会出现在剧院中,我们无法通过一场演出给出具体的答案,就像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观众文化背景不同,心境不同,领悟不同,对于内容的理解自然不同。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科技可能在一百年后不过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就像纸、电灯、塑料的发明不过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小步。在《对话·寓言 2047》我们抛出问题,让观众在观演过程中去寻找答案,但是肯定的是,如果问人工智能能否代替人类?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一定不能。


上世纪80年代MIDI音乐诞生了,MIDI技术完全取代人类的演奏,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技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走进音乐厅去欣赏现场演奏音乐会。这里面有音乐会现场人与人、面对面情感交互的美丽。因此,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人的情感是无法替代的,这正是剧场演出的魅力。随着互联网、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甚至有人开始寓言,元宇宙就是下一个互联网。今年4月美国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游戏中举办了虚拟演唱会,仅有10分钟演唱会吸引了1230万人在游戏中同时观看和参与互动,刷新了游戏史上音乐Live的成绩。


一端是科技数字化、虚拟化的高速发展,另一端是人和人之间直接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可以说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着艺术不断创新。两者并不冲突对立,但如何让舞台艺术走向更好的发展,就像张艺谋导演所讲,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于在创作、内容上心得体会,我想主要来谈一谈《对话·寓言 2047》的市场化运营。这也是很多同行朋友比较关心的话题,因为《对话·寓言 2047》是一个制作成本很高的作品,好的商业模式能够让IP持续发展。反观欧美市场,好的作品都是完成了商业化之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


《对话·寓言 2047》的IP主要依托赞助、合作、票房三个渠道来完成成本和收益的覆盖。赞助方面借助于君为传播集团品牌活动板块,20年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的商业品牌客户,这些品牌也都希望寻找到有助于宣传的优质内容和平台。《2047》非常幸运获得了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的认可。别克品牌是君为20年的客户,他们连续三年作为《2047》出品方,为演出提供大力支持。别克一直以来以融入中国文化、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企业责任,就这样《2047》借助了企业的支持,就能覆盖创作的全部成本。这样《2047》就在商业品牌和文化演出的良性互动中走向可持续发展。


合作方面,前面也提到了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甚至来自于不同科技领域的支持。有医疗,例如德国一家大学仿生学研究室成立的团队,机械手已经投入外科手术的使用。有航天,比如机械臂已经被美国NASA宇航局带上火星登陆。中国市场对于海外科学机构有着强大吸引力,例如演出中使用的ABB机械臂来自于ABB中国的全程赞助。非常欣喜的是随着《2047》IP影响力快速提升,中国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已经不断有本土高科技企业将目光投射过来,《2047》第四季也将继续由我们的出品方以及新的本土高科技企业全力支持,未来可期。


第三部分是票房,票房完成了公司全部的运营利润和收益。赞助、合作、票房成为助力《2047》诞生和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君为传播集团进入演出市场独特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完全市场化模式中得以可持续发展。

《2047》是一台涵盖科技、文化、艺术的观念演出,魅力就在于它独特的风格,同时打破着各种常规印象。我想在这里由衷感谢王宁院长、国家大剧院各位领导,记得在2017年春节前,我带着创意方案第一次约见国家大剧院演出部的王维部长时,王部长将分管音乐、歌剧、舞剧、话剧等各专业板块的负责人一起开会,在我陈述方案之后发现,《2047》这样一个观念演出没有任何一个板块可以对接,归不到任何一个口。当时王部长就说,“那就由我来对接”,于是这就开启了《2047》在国家大剧院孕育的过程,就在我们仅有参考视频和文字阐述情况下,是大剧院细心细致地了解演出的内容,才能给予立项。


为《2047》打破第四堵墙,让装置与观众得以亲密的互动。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背后的科技,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2047》科技文化展。还要感谢国家大剧院台湖演艺中心所有参与这个项目各部门工作人员,据说一个歌剧的演出它的装车量是5个17.5米集装箱车,而我们每一季的演出都是不少于30个集装箱车。600位演职人员记录也创造了国家大剧院的新纪录,24小时昼夜制景,三班倒地进行调试,演出中超常规、无数次地切换,这些都离不开技术团队的全力支持。《对话·寓言 2047》在国家大剧院诞生和成长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愿与国家大剧院一起在舞台艺术数字化、科技化,探索和创新路上做出时代贡献。


因为张艺谋导演是《对话·寓言 2047》的灵魂,借一段在创意初期张艺谋导演一段录音结束这次演讲,以此向张艺谋导演不断颠覆自我、探索和创新精神致敬!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