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9日,“光影·北京——2024世界灯光师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承办,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协办,以“视界·创想·多元”为主题,涵盖灯光秀、专业论坛和灯光设计作品展,其中专业论坛版块邀请到30余位国内外嘉宾进行9场主旨发言与5场主题沙龙,思维碰撞与创意激荡,分享从业经验与美学观点,展现创新发展成果,全面关注灯光行业的发展态势。
今天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将与大家一起回顾为期三天的讲座。
《戏剧心理的灯光表达》
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
(Mayya Shavdatuashvil)
7月17日上午,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家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Mayya Shavdatuashvil)以《戏剧心理的灯光表达》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
▲雅·沙夫达图什维利进行主旨发言
玛雅·沙夫达图阿什维利出生于一个灯光设计师和剧院技术总监的戏剧世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剧院舞台上演,包括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日本放送协会(东京)、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剧院、法国巴黎夏特莱歌剧院、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等。主要作品有《万尼亚舅舅》《假面舞会》《风吹杨树沙沙响》《狂人日记》《码头》《叶甫盖尼·奥涅金》《主啊,对我们微笑吧》,并凭借《叶甫盖尼·奥涅金》获得俄罗斯国家金面具奖“最佳灯光设计”奖。目前,以灯光设计师和顾问的身份与俄罗斯主要剧院保持着合作关系。
▲玛雅作品《主啊,对我们微笑吧》
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结合自己在创作中运用光影的经验,强调了运用观众感知心理学的重要性。她认为,灯光师在设计时,不仅要从灯光角度,关注色彩对潜意识的影响和观众对光线的适应时间,还要与作曲家、导演配合,结合音乐进行灯光切换。具体到实践层面,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介绍了运用观众感知心理学的几种方法,并分享了与图米纳斯导演合作进行《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经验。
▲玛雅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
《当代舞台灯光的几点思考》
邢辛
国内知名灯光设计师邢辛在主旨发言《当代舞台灯光的几点思考》中,探讨了灯光设计的未来方向、灯光设计领域的挑战、灯光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邢辛进行主旨发言
邢辛,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近年来作品涉猎广泛,曾多次获得“文华奖”、“中国戏剧节奖”、“中国艺术节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还多次在各门类、各剧种的演出节上,如:“中国京剧节”、“中国评剧节”、“中国首届国际杂技节”上获奖。代表作品有话剧《死无葬生之地》《简爱》、歌剧《大汉苏武》、舞剧《水月洛神》、京剧《骆驼祥子》、昆曲《红楼梦》、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邢辛作品《雾森林》
邢辛认为,灯光艺术会在未来的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会随着时代审美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融合能力。但同时,灯光设计领域也存在着不少挑战,包括舞台范围内发挥创造力的局限性、在局限中对独立性的追求、对临场发挥水平的考验、维持舞台整体视觉的平衡等等。这就要求灯光设计师应当提升能力,具有写实与写意兼备的表达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灯光的预设能力、与各部门协调的沟通能力、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等。
▲邢辛作品《林则徐》
主题沙龙一
《灯光设计对总体艺术构思的贡献》
▲主题沙龙现场
7月17日下午的主题沙龙由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戏剧影视系教授于海勃担任学术主持,就《灯光设计对总体艺术构思的贡献》的话题,与六名主讲嘉宾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邢辛、周正平、冯俐(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杨佳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李卓群(北京京剧院编剧、导演制作人,国家一级导演)展开探讨。
在对谈中,几位嘉宾都谈到灯光设计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和推动剧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提升戏剧表现力和感染力。冯俐强调了灯光设计在营造环境氛围、情感氛围和情绪氛围方面的独特作用。邢辛结合创作经验,分享了运用灯光对人物情感和戏剧情感的表达的经验。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同样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利用简单的灯光变化创造复杂的情感效果。周正平强调,灯光设计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需要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创意。几位嘉宾还与观众交流互动,解答关于灯光技术的发展、不同戏剧舞台上的灯光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新时代灯光设计的审美追求与创作实践》
周正平
周正平进行的主旨发言以《新时代灯光设计的审美追求与创作实践》为题,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如何运用中国美学进行灯光设计的思考。
▲周正平进行主旨发言
周正平,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灯光)。现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演出家协会舞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浙江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等。其曾七次获文化部中国文化政府奖“文华舞美设计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灯光设计奖”、以及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等称号。其主要代表作有:话剧《生死场》、话剧《天籁》、京剧《华子良》、越剧《陆游与唐琬》、昆曲《班昭》、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花鼓戏《老表轶事》、明星版话剧《雷雨》,舞剧《天道》,歌剧《白毛女》、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等。
▲周正平作品《牡丹亭》
周正平的发言主要从形与神、有与无、天与人三个维度切入,分别是在构思过程中的“形神兼备”、在舞台呈现中的“有无相生”和文旅演艺中的“天人合一”。周正平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从艺术观念、思维方式到艺术方法和表达形式都发生了的深刻的、质的变化,同时,新时代的演艺与文旅深度融合,也为演艺技术和灯光艺术提供了新阵地。这就要求,新时代的灯光设计要建立在中国美学的基础上,让传统写意与现代表达完美结合,树立诗化写意又极富哲思的舞台美学。
▲周正平作品《钱塘里》
《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只能重复过去》
罗希尔·范德海
(Roiger van der Heide)
7月18日上午,首先进行主旨发言的是来自荷兰的罗希尔·范德海(Roiger van der Heide),他的灯光设计作品遍布全球,此次以《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只能重复过去》为演讲主题,分享了多年来从事灯光设计的宝贵经验。
▲罗希尔进行主旨发言
罗希尔·范德海1970年生于荷兰,是全球知名的照明设计师。他拥有近四十年的丰富设计经验,作品涵盖剧院、娱乐现场、文化建筑和公共空间。主要设计项目包括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荷兰国立博物馆、广州歌剧院、阿姆斯特丹灯光节、谢赫·扎耶德大桥等。他的设计不仅注重观者体验,还以打破界限的光线著称。
罗希尔屡获殊荣,包括纽约市“年度灯光设计师”、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红点最佳设计奖等60多个国际奖项。他曾与扎哈·哈迪德、伦佐·皮亚诺等设计大师合作,并在皇家飞利浦担任副总裁兼首席设计官。教育背景包括列支敦士登大学、欧洲设计学院等。
▲罗希尔进行主旨发言
罗希尔的发言主要关注“怎么把我们的专业变成现实,让客户选择你”这一关键问题,并结合与知名企业合作的切身经验进行讲解。在罗希尔看来,灯光设计师不仅需要投资、构建与客户的关系,还要善于沟通,在包容的环境中相互理解、共同合作。罗希尔还强调“学会改变”的重要性,建议年轻的设计者要保持创新,因为“不能改变自己的人,只能重复过去”。
《构建城市光影艺术空间与灯光表述》
刘文豪
现代城市的夜景离不开绚丽的灯光点缀。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文豪以《构建城市光影艺术空间与灯光表述》为题进行主旨发言,阐述了关于城市光影艺术空间的专业思考。
▲刘文豪进行主旨发言
刘文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担任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全军高级职称评委,是我国采用高色温灯光录制电视晚会及用网络控制灯光的带头人,曾多次获文化部“文华大奖”、“艺术节大奖”、“文华舞美灯光设计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国家广电总局“星光杯优秀照明奖”、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协会“电视美术灯光工程奖”等奖项。
▲刘文豪进行主旨发言
刘文豪认为,现代城市灯光不仅仅是简单的亮化,更是要利用色彩、图案、光束造型等元素,结合城市楼体屏幕化和光影秀,打造新的城市艺术灯光,为城市增添一道风景线。以大唐不夜城为例,城市文旅演出的灯光设计中需要增加故事性和与观众的互动性,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带给观众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觉体验。
《创意呈现中国之美》
沙晓岚
在大型国际活动中,灯光作为不可或缺的元素,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软实力。著名导演、制作人沙晓岚进行了《创意呈现中国之美》主旨发言,分享了在大型文化活动中的相关经验。
▲沙晓岚进行主旨发言
沙晓岚是中国著名导演和制作人,现任锋尚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担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他在艺术领域屡获殊荣,包括“文华奖”、“金鹰奖”、“星光奖”、“荷花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还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科技人才专家称号及艾蒂亚奖中国最佳夜游导演奖金奖。
沙晓岚在多个大型国际和国内文化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灯光总设计及闭幕式导演,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2020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总顾问和艺术总顾问,以及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亚洲文化嘉年华、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北京世园会开幕式的总导演等。
▲沙晓岚进行主旨发言
沙晓岚讲述了杭州亚运会中运用数控草坪技术、数字烟花技术等案例,讲解了在演出中运用新技术提升观赏效果的经验,以及在设计过程中贯彻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对于万众期待的点火仪式,设计团队选择了数字人火炬手与运动员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的方式,调动起亿万的参与者,在线上传递火苗,无数人的期盼和祝愿化成一簇小火苗,成长为一个高大的数字人,将民众的心愿交到现场火炬手的手中。虚拟技术的成功应用和科技舞美的演绎深受各国来宾肯定,亚运会开闭幕式充分建立了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实现了“一个首创,两个首次”,将技术变为美景,实现了文艺创作的极大跨越,以创意传承大美,让中国设计走向了世界。
主题沙龙二
《灯光在整体场景系统中的独立价值》
下午的学术沙龙以《灯光在整体场景系统中的独立价值》为主题,由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沈倩担任学术主持,五位主讲嘉宾罗希尔·范德海、刘文豪、于海勃(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戏剧影视系教授)、谢渝熙(上海舞台技术研究所一级舞美设计师)、蔡文辉(陕西省舞台美术学会会长)就灯光设计的跨界应用、灵感来源、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主题沙龙现场
于海勃提出将戏剧思维融入灯光设计,使灯光成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刘文豪强调了灯光设计在戏剧中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所要表达的本质。蔡文辉认为,灯光设计应当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但情感的表达是共通的。谢渝熙提到在城市景观和建筑照明中运用动态灯光讲述故事的重要性。
嘉宾们还就灯光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罗希尔·范德海认为,灯具的小型化是未来的趋势,建议设计师加强学习对黑暗和影子的处理。蔡文辉一方面指出灯光设计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一方面强调了建立色彩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刘文豪则提倡厂家在研发时重加强对环保性和实用性的重视。
《表演的故事》
高相淳
随后,来自韩国的灯光设计师高相淳进行了《表演的故事》为题的主旨发言,介绍了韩国传统戏剧和在设计演出案例中的经验。
▲高相淳进行主旨发言
高相淳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韩国灯光师,曾担任韩国灯光师协会技术顾问。他在韩国国立剧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从2009年6月26日至2012年10月10日担任演出场地安全管理负责人,2012年10月11日至2018年1月11日担任舞台技术组长,2018年1月12日至2022年6月30日担任舞台艺术部长。
他不仅在韩国国内有着广泛的演出活动,还参与了多个国际演出,如日本大板、土耳其安塔利亚阿斯潘多斯、突尼斯迦太基国际艺术节、以色列艺术节等。此外,他还曾担任韩国国立舞蹈团和韩国国立唱剧团的灯光设计师和监制,并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设计和咨询工作,如济州艺术中心、弘益大学大学路音乐剧专用剧场、艺术殿堂土月剧场改造工程等。他还曾担任韩国灯光师协会会长和舞台艺术专家协会理事,并为韩国文化艺术会馆联合会提供综合咨询。
▲高相淳进行主旨发言
高相淳介绍了韩国国立剧场的相关情况,并以该剧场创作的韩国传统唱剧《青》和传统舞蹈作品《香宴》为例,介绍了这两部作品将东方美学与复杂舞台装置、灯光技术相结合的经验。
《科技赋能戏剧》
王琦
在7月19日的主旨发言环节,王琦的发言以《科技赋能戏剧》为题,主要探讨科技与戏剧艺术的紧密联系。
▲王琦进行主旨发言
王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8级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中国国家话剧院灯光设计,中戏客座教授,其作品多次荣获文化部艺术节文华奖、精品工程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曾担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城市生命馆”灯光总设计。
王琦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其多部当代艺术作品还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ICA、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展出。王琦不仅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担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积极参与戏剧演出的灯光设计工作,为多部话剧、音乐剧和儿童剧等提供了精彩的灯光设计,展现了他在灯光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王琦进行主旨发言
王琦指出,从古至今,科技的进步一直是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戏剧舞台造型、材料和互动性等方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科技对戏剧、对灯光的影响,已经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从科学理论层面促使戏剧工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实践,才能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思想境界的戏剧作品。王琦鼓励戏剧工作者在科技的支持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并保持好奇心和兴趣,用情感和创意去创作。
《舞台视觉的东方审美追求》
任冬生
任冬生的发言题目为《舞台视觉的东方审美追求》,主要着眼于东方美学对舞台设计的深刻影响。
▲任冬生进行主旨发言
任冬生,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舞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北京剧协理事,北京舞协理事,演艺科技杂志编委,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艺委会成员、视觉总监,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学实践指导专家,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驻校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作品涉及舞剧、音乐剧、戏剧、综艺晚会、装置艺术等多个领域,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家大奖,代表作品有:《伟大征程》《对话.寓言2047》、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咏春》等、话剧《初步举证》《枕头人》《浪潮》《邬达克》。
▲任冬生进行主旨发言
在任冬生看来,舞台视觉设计中的东方美学追求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而是要创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视觉效果。他分析了自己在《只此青绿》等作品中结合传统与现代所形成的独特风格,认为舞台视觉的东方美学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有其内在美学逻辑,是一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哲学追求。舞台视觉的东方美学不仅是一种审美和感官的体验,更是一种伴随文化发展所带来的观众对哲学和精神的更高追求。当下这种美学特质是一种超越文化和地域界限的通用语言,在多样性中找到共鸣和一致。
主题沙龙三
《从剧场到多种场域的灯光艺术》
7月19日上午的主题沙龙《从剧场到多种场域的灯光艺术》由沈倩(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高相淳、白文国(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袁京男(中央歌剧院舞美中心主任)、孙啸(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灯光设计专业讲师)、张云峰(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为主讲嘉宾。
▲主题沙龙现场
与会嘉宾从各自角度对“大舞美”观念进行解读,并将讨论集中于人才培养、沉浸式演出等问题。关于沉浸式演出,白文国和袁京男从演出形式和技术层面分析了沉浸式演出的发展趋势。关于人才培养,孙啸介绍了“大舞美”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张云峰谈到舞蹈教学和创作中的灯光设计,高相淳则强调了一线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主题沙龙四
《中国舞台视觉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对于舞台视觉呈现的影响》
下午的第一场主题沙龙《中国舞台视觉发展方向——数字技术对于舞台视觉呈现的影响》,由王琦担任学术主持,高相淳、玛雅·沙夫达图什维利、任冬生、黄定山(著名戏剧导演、编剧)、陈蔚(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刘春(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叶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为主讲嘉宾。
▲主题沙龙现场
本场主题沙龙聚焦于技术,讨论世界各地剧场灯光技术和设备的区别、影像技术的使用等问题。正如任冬生所言,技术的选择对于设计师至关重要。同时,几位嘉宾都表示了对数字技术渗透进生活,并深入影响到灯光艺术创作的关注。
主题沙龙五
《光与未来的猜想》
下午的第二场主题沙龙《光与未来的猜想》主要探讨灯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由王琦担任学术主持,崔博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灯光))、李闯(陕西省歌舞剧院舞美中心主任)、黎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灯光设计)、王洋(北京歌剧舞剧院视觉设计师、舞美设计师、灯光设计师)、刘传龙(中国歌剧舞剧院灯光设计)、时铭涵(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教研室主任)为主讲嘉宾。
▲主题沙龙现场
几位嘉宾探讨了灯光行业的未来、灯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对灯光领域的影响等问题,一方面对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表示人工智能在工作中只起到辅助作用,创作的核心仍然是设计师的创意表达和美学追求。
随着主题沙龙对灯光行业未来的期待和展望,为期三天的“光影·北京——2024世界灯光师大会”专业论坛圆满落幕。三天的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起东西方灯光设计师沟通对话的桥梁,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和设计者共同探讨世界前沿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推动灯光艺术和舞台美术向更高境界发展。同时,世界灯光师大会作为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也体现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作用,为灯光艺术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贡献了北京的文艺力量。
文字整理:北京戏剧家协会
摄影:张吉才
责编:张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