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家大剧院在东展厅举办“视觉·空间·表现——舞台美术创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外艺术家有:享誉世界的意大利著名舞美设计大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导演弗朗切斯卡·米凯利、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刘杏林、高广健、孙大庆,还有卓越的青年舞美艺术家刘科栋和张武。
在剧场里看演出,每当大幕徐徐拉开,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往往是舞台美术家的创作。这个与现实对应的戏剧世界传达出了舞台美术家对剧情的独特理解,也决定着演出形式和风格。
舞台美术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涉及了建筑、雕塑、绘画、服装、灯光等多个艺术门类,其体现形式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双重特点。
舞台美术设计通过空间、点、线、面、色彩、体积等造型艺术语言起到了塑造氛围、烘托剧情的作用。
本次研讨会以“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制作”和“意象与具象——中外设计师的舞美制作”为主题,探讨舞台美术创作的发展。
歌剧顾问Giuseppe Cuccia
首先,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顾问Giuseppe Cuccia 介绍了意大利著名舞美设计大师埃兹欧·弗里杰利奥的电影、芭蕾舞剧、歌剧、话剧作品,这位履历丰富的舞美大师曾经担任导演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1900》,并以电影《大鼻子情圣》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和服装奖。欧洲的建筑,教堂里的镶嵌画等无一不成为弗里杰利奥大师的灵感来源。
埃兹欧·弗里杰利奥 弗里杰利奥和现场的艺术家和学生们交流了自己设计《阿依达》的感受,并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的舞美设计的想法,在座的中国舞美艺术家与他进行了讨论交流。
大剧院自开幕运营至今,从首部歌剧《图兰朵》,到正在上演的歌剧《阿依达》,已推出了包含歌剧、话剧、舞剧、京剧等种类的剧目48部,这些剧目的舞台美术设计均出自于由大剧院从全球遴选的国内外一流的舞美设计师之手,其中既有有功成名就,屡获国际大奖的世界舞美设计大师;也有活跃于欧美剧院舞台的集导演、设计一身的实力派大家;更有青出于蓝的年轻才俊,在座的几位国内艺术家们曾经都参与到了大剧院的自制剧目的舞美设计工作中。
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阐述了自己在歌剧《图兰朵》和京剧《天下归心》中的舞美设计理念。
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刘杏林阐述了中国舞美发展的过程,指出中国的舞美不仅仅是学习西方,还有自己的传统风格的延续。他讲述了自己的舞美设计生涯里艺术观点的转变,提出大剧院在保持制作经典之作时还需要引领戏剧的发展潮流,可以适当考虑少量实验剧目。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总监管建波介绍了大剧院的舞台技术团队从无到有、从逐步学习到羽翼渐丰的过程,他表示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发展壮大,技术性舞美专业人员缺失。他就大剧院的舞美风格概况为“基于写实风格”,但是也不乏有高广健老师《天下归心》中的写意风格,包括此次《阿依达》在新技术上的使用,动用了13台投影机,舞台两侧运用了一种新型材料——镜面材料等。
随后,大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韦兰芬就管建波提出的大剧院舞美为何是“基于写实风格”做了深入剖析,她就大剧院在选剧目方面遵循的是“经典之中的经典”,针对真实面对的观众群来选择剧目,正是因为此种选剧风格决定了舞美的“基于写实”的风格。
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孙大庆最近的作品《冰山上的来客》在大剧院演出受到好评,他畅谈了与大剧院工作人员合作的愉快过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中国舞美学会理事、优秀青年舞美设计师刘科栋阐述了话剧《简爱》的舞美设计理念。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张武与大家分享了创作上灵感出现的方式,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舞美设计灵感来源于自己在欧洲旅游时的速写,舞台上呈现出的风格就是手绘风格,他提倡需要保持一种手工的感觉。
研讨会上,艺术家们还共同参观了大剧院精心策划的“幕后与台前——国家大剧院舞台美术展”。
该展览汇集了大剧院自制剧目的舞台美术模型、设计图、相关道具等百余件展品,并以歌剧《假面舞会》为例,辅以视频、图片、服装、布景、道具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展示其从创意到设计、从制作到首演的全部过程,通过对这个剧目的制作剖析,给观众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国家大剧院剧目生产的机会。展览将持续至3月10日,观众只需一张参观票,即可开启歌剧制作的幕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