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江西临川人,设计师、导演。2003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师从于刘杏林老师、修岩老师。200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班,师从于孙大庆教授。2014年北京国际双年展杰出青年设计师提名奖获得者。2015年个人作品“REQUIEM 2009”被选入PQ2015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物件(OBJECTS)展”(全世界只有22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选入)。
代表作品:
话剧《安魂曲2009》,编剧,导演
现代舞《蝴蝶》,导演
话剧《我是海鸥》(编剧:童道明),舞台设计。此剧被邀请参加上海2010年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获得2011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暨国际戏剧研讨会优秀舞台设计奖,该舞台设计被选入了中国舞台美术年鉴(2000—2012年)优秀舞台设计卷)
大型原创黄梅戏《严凤英》(巡演版),舞台设计
话剧《戏剧时光》,舞台设计
话剧《锣鼓巷的故事》,舞台设计
音乐剧《偷心者》,场景设计
话剧《曹操到》,舞台设计
话剧《家》,舞台设计
PART1:PQ2015实验性项目----“物件(OBJECTS)展”介绍
2015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PQ2015)中的实验性项目----“物件(OBJECTS)展”、“制作(MAKERS)展” 、“部落(TRIBES)展”。这是三个展览项目是首次在PQ2015中举办。而物件展(OBJIECTS)是这三个展项中最重要的展览。
物件(OBJECTS)展:道具的故事
“物件(OBJECTS)展”由捷克艺术家、建筑家Tomas Svoboda 策展,旨在展示物件及其背后的故事。鼓励艺术家提供物件及其故事,并于PQ2015期间,在Nova Sin 美术馆展示。
策展的主旨:
世界由故事组成,以地点为舞台,以物件为道具。这就是为何我们将物件作为故事的参照:制作者有其故事,使用者有其故事,观众及表演有其故事。同样的,物件也有他们自身的故事,从呱呱坠地,风华正茂,到桑榆暮景。同样让我们感兴趣的是,道具在故事、表演和历史的发展与进程中,起到了何种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每件物件背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我们不仅将这样的道具进行展览,通过道具主人的讲述、通过录像设备,我们将与观众们分享其背后的点点滴滴。
PART 2:作品“REQUIEM 2009”被选入“物件(OBJECTS)展”情况介绍
2014年11月27日,在经过了将近1个月的等待,我终于收到了PQ2015“物件(OBJECTS)展”主委会的回信。信中他这样写道:祝贺您成为这次物件展的参展艺术家(全世界仅22位艺术家入选)中的一员,我们期待着与您的见面。再次祝贺!
这是由捷克艺术家、建筑家Tomas Svoboda 策展的一个试验性展览,全球只有22位艺术家被入选,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
PART 3:参展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 “REQUIEM 2009”
作品图片:
作品介绍:
我参展的物件很普通,普通得甚至把它放在你的面前,你都不一定会注意到它。
这是一把小孩的椅子,是我在2009年导演《安魂曲2009》时用的一把椅子,一把道具椅子。这把椅子是有故事的。
2006年的3月,以色列卡梅尔剧团的作品《安魂曲》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个戏,看完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回到工作室后,我凭着记忆,把这个戏的整个过程在纸上描画下来,心里暗下决心,什么时候我一定要排一出《安魂曲》,并且构思了场景的最初的草图。
转眼到了2009年,我即将要成为一个父亲。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我突然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我想起《安魂曲》。孩子一出生,我的社会角色也要发生变化,一个人的成长又到了另一个阶段,从为人夫到为人父。是时候该总结自己了。从2003年踏入中央戏剧学院到2009年,这六年期间,导演过一部戏《蝴蝶》,大大小小的戏的设计也做过不少,但是心中总有一个不安分的想法——导演梦。毕业这几年,我突然发现要实现这个梦首先要解决摆在眼前的一系列的事情:工作,生活。而导演,这是梦想,于是在2009年的8月我做了一个决断。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思考,我决定在2009年的9月导演我的第二个戏剧作品《安魂曲2009》,作为对这个梦想的一个暂时告别。从找演员,找设计(灯光,服装,化妆,舞台设计),找演出场地,找演职人员,忙得我焦头烂额。
但是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开始吧。2009年9月,我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从剧本开始,首先要解决剧本版权问题。我删改了剧本,取名为《安魂曲2009》,我把所有的天使的角色全部删去,但是增加了小女孩这一角色,使得整个戏更集中,也更加直接。剧本中所有关于死亡,比如;老妇人的死,婴儿的死,马夫儿子的死均由小女孩来点出,因此小女孩有三次出场,当她穿着一身像天使一样的服装慢慢的从脚灯前走过时,那种美……,我相信,此刻观众的眼睛一定是湿润的。从另外一层意思来看,终点也正是起点,一个生命的终结也正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这与中国的佛教文化中的轮回不谋而合,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我的导演梦的告别是一个终点,但是孩子的出生又是一个起点。
演出结束后,我把这把道具椅子拿回了家,放在客厅,看到了这把椅子,我就会想起当年的梦想;看到了这把椅子,我就会想起儿子LUCA;看到了这把椅子我就会想起我热爱的戏剧。
现在参加展览的这把椅子就是当年的那把道具小椅子。这就是关于这把小椅子所有的故事。
作品设计阐述: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责任的故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戏剧导演,但是我的职业是舞台设计师,而我又是一个丈夫,因此在2009年的11月5日,我把自己导演的《安魂曲2009》献给即将出生的我的孩子。这部戏首演结束后的第19天,我的儿子出生了。如今5年过去了,我一直保留着这把《安魂曲2009》中的道具椅子,我的儿子也已经5岁,有时会他会问我这把椅子为什么与家里别的椅子都不一样,我告诉他,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在导演完《安魂曲2009》之后的这几年里我再也没有做过戏剧导演,我的工作是舞台设计师。
导演梦的暂时告别与儿子的出生,这是我生命中的轮回。这就是关于这把椅子的真实故事,真真切切的就发生在我的身上。
以色列《安魂曲》演出后绘制草稿:
《安魂曲2009》排练,演出资料:
已经提交的“物件OBJECT展"目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