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化妆专业教学与实践”。


首先,大家看到的图是我学生的一个历史还原的课堂作业,是还原唐代的造型,我比较喜欢他做的感觉,很有味道,所以把它作为这次的封面。

 

 

下面说一下我的创作《孔雀东南飞》,这个戏的舞美设计是刘杏林教授,导演是我们学校非常有才华的一位女导演,这个戏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物分成三大块,一块是诗中的人物,一块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有一块是歌队。一开始在排练的时候导演跟我说:“这三块我要让观众很明确地分出来,他们的造型要一模一样,很明确能认出来谁是谁,但是又很明确能区分他们谁是现实中的,谁是诗里的。”我说,干脆把他处理成一色的,皮肤、头发、服装都是一色的,当时还没想好做成什么颜色。直到看到刘杏林老师的布景、模型以后,我们想就做成白色的,所以诗中的人物都是白色的,但是发饰和整体造型、服装和现实中的人一模一样。

 

 

谈到焦母(焦仲卿之母),导演在阐述的时候提出两点:

第一点,现在的人很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是人们很少关注感情的浓度。

第二点,她作为女性,认为目前社会还是男性占主导话语权,这个可能从我们今天在座的男性、女性的比例就会有感觉。

 

 

所以焦母特意选了一名男演员来扮演,非常强势。现实中的兰芝在整个人物造型上几乎没有什么饰物,唯一饰物是兰芝头上有了一点小小的饰品,样式有点像抽象孔雀开屏的感觉,这个饰品选择什么材料做了很多考虑。因为这个戏是悲情的调子,特别是刘杏林老师的景,处理的是黑色的有机玻璃板,光打上去会有一种镜面的效果,人在上面有种水中倒影的意境。所以,饰品上我特意选择的是水晶,当顶光打到饰物上以后,水晶的切割面散发出冰冷的反光,给人感觉非常凄美。


下面这个戏是瑞典斯特林堡的作品,导演是瑞典戏剧影视导演协会主席马福力先生,这是他到我们学校来指导的第一部戏。一个原因是里面大量的角色要快速地切换,面具切换起来非常快。导演当时提出来:“我一定不要把它做成儿童剧,而且整个布景也要是黑色的。”他要求这里面所有的精灵是要充满邪恶感的,包括里面的动物也要人看上去很古怪,所以我们的面具颜色都是一层一层铺上去的,有叠加的效果。

 

 

这里面的面具还有一些象征的意味,比如这说这两只鸟,一只都是弧线的,那象征着爱情,另外一只都是直线、三角,这象征着愤怒。这里面有一个死神的形象,导演说,希望这个死神一出现,中国观众看到这个形象以后马上有一种恐怖的感觉。你想想中国有没有一个什么东西让观众一看就感觉恐怖,我说就黑白无常,散戏后我特意问了一下我的朋友,好像当黑白无常出现的时候,他确实是心收紧了一下。


这个面具的形象借鉴了汉代的雕塑,我当时勾了一个稿给导演看,导演说这个感觉很好。这里面还有鸡,鸡的处理没有完全表现鸡的感觉,而是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去处理,给它带了一个类似朋克式彩色的头套,当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这个头套会一直动,就像鸡的鸡冠一直在动,效果还可以。

 

 

这是里面精灵整体化妆的一个基调,我的妆面设计都是扭曲的,让他们的五官都不是对称的,而且在化妆的时候我特意和学生强调我们一定要保留笔触,一定不要把它匀染地很像喷绘一样的效果,颜色也是非人类的,都是青绿色的。这是做的比较过瘾的一个戏,这个戏的班主任老师说,我们很多学生的家长从外地来看这个戏,结果坐在台下都没认出他们的孩子是哪个。我当时就庆幸,幸好他不是导演,如果他是导演一定不会让我这么化。

 

 

这是马福力最后在我们学校做的一个戏《仲夏夜之梦》,这里面有一个精灵,导演的处理方式是由一男一女来饰演。导演还提出来说我要让观众能够分出来城邦里的人和森林里的人。在我看来,城邦里的人是很刻板很教条的,所以城邦里的人头发都是很刻板,梳的很油光水滑,森林里的人是很自然的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所以头发就会很飘逸的很自由的感觉。这里面还有一个是驴,导演提出来说:“在我们那个国家我们对这个戏的理解,驴是一个性欲的象征,你能不能把它的头发做成就像一个男性的生殖器,如果这样做的话能不能通过。”我说,如果太具像一定不会通过,最后做出来的效果可能会觉得有点怪怪的,可能不会直接想到是什么,但还是体现出他的象征意义。


这是城邦里的人,都是使用特殊材料做的,包括女孩子,开始她城邦里都是这样的头发,等到森林里把头套摘掉,是演员自己的头发。


这是我跟国家大剧院合作的一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因为作为教师,我很期望能够跟国外不同的创作团队合作,这样我能了解到他们创作是什么样的思路,他们是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后来合作的感觉发现我们非常一致,很快就能达成创作上的默契。这是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木偶的形象,很机械很刻板的动作,服装师跟我讲,能不能让他的头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籍,我说这个太简单了,就用特殊材料制作完成了,最后做完这个头套设计师非常喜欢。

 

 

 这是我们学校请的一个法国的导演和服装设计师做的《唐璜》。在最后一场大家看到的新娘,她要在一分半钟的时候变成骷髅,完全没有时间去化妆间改妆,在侧幕条一分半钟的时间要连换衣服带改妆全部完成,这个要求化妆师要有非常好的绘画功底,对人物的结构非常了解。

 

 

 这个是去年戏剧奥林匹克我们学校推出的一个独角戏,这个戏之所以拿出来是因为这个造型当时学校的领导跟我说要一张剧照,要给奥林匹克的组委会,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试装,什么都没有做,衣服都是道具间现找的代用品。我觉得这个形象不应该用舞台装的传统化法来化,那样可能化出来以后就是一个猫,所以这个老年我用了几只类似彩色铅笔一样的眉笔,没有打底色完全靠点化法,最后化出来的效果还不错。这是我们老年装的一种新的表现方法,还有别的表现方法,比如我们课堂上塑性的方法,完全做一个类似皮肤质的皮,还有传统绘画的年龄妆的效果。这些都是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造型基础。


这是我们特技化妆的研究生,他参加中央电视台创意星空的特技化妆获得了金奖,奖励就是免费让他去美国的电影学校学习特技化妆一年,这是他去美国的作品,登到了这个学校校刊的首页,这个学校的校长特意找到他,跟他说:“我想认识你的老师,美国有这么多中国人,但有两个人非常优秀,一个是现在还在美国做的一个化妆师,还有一个就是你,你们俩都出自中央戏剧学院,我很想和你们学校合作。”目前我们这两个学校已经签订了合作的协议,以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和他们的毕业生进行交换一年。


这也是我学生的设计课作品,我后面介绍都是一些学生的课堂作业。这个学生我当时要求做的是《仲夏夜之梦》,他跟我讲特别想做舞剧,问我他能不能把它做成舞剧,我说:“好,你做。”现在这个学生是今年的北京电视台杨丽萍演的莲花服装和化妆造型设计,这是他做的帕克精灵,是黑色的,这是他做的仙王,他说这个仙王应该是个秃子。同样也是《仲夏夜之梦》里面的精灵,两个不同的学生做的不同的感觉,这个学生是喜欢透明水色,在透明纸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叠加以后出来色彩的效果,他做的。旁边学生做的是丝袜,铁上亮片的感觉。这是学生的作业青鸟,这边是光,里面的青鸟是不出现的,我这个学生跟我说,我特别想把这个青鸟做出来,我说做吧。

 

 

他们都在尝试不同材料表现出来的效果,这是刚才迷恋透明水色学生做的,所有头饰和帽饰也是用透明水色和纸做出来的。这是另外一个学生做的《窦娥冤》,感觉跟刚才完全不一样。

 

 

我们学生强调的所有设计课作业都要体现出来,不可能交一张图就可以,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加上我们这些年学校的演出非常丰富,所以学生在实践中也学到了很多。我给大家看的《孔雀东南飞》和《好运派尔的旅行》都是我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做的。这是另一个学生做的《白蛇传》,这是07级的学生,后来我发现这两年有很多设计师都在用彩色的线去表现头发。

 

 

这个学生喜欢时尚、平面,他现在在做平面的时尚。这是我们这些年随着我们的实践不断地丰富,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课程体系的结果,下面是我们这些年加的一个叫历史还原课程的学生作品,所有的饰品、头套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没有任何是买的。


我们从2006年开始服化专业的时候就举办了一个作品展演,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北京市的人物造型大赛,我们还成立了高校的人物造型联盟,这是我们在历届大赛当中获奖的一些作品,最后获得金奖的都是化妆专业的同学。

 

 

最后,教师的职责不仅师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创作品位有所引导。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