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出“处境剧”,剧中人处在面临酷刑和死亡的极端处境做出选择,以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和自我超越。舞美设计在处理演出空间和材料的选择上,无疑要有助于这一“处境”的营造。
——引自舞美设计构思
编者按
如果说一出好的戏剧必须兼顾剧本、演员和观众三者缺一不可。那么《死无葬身之地》做到了,从开戏前十分钟就有身穿军装、手持机枪的演员拿着枪在剧场前方“巡逻”,顿时一股紧张的气氛不言而喻。在演出过程中,除了演员从未忘记跟观众交流外,还有剧场前方左右两盏灯、士兵手中的手电筒时不时地扫向观众…这部话剧原先是小剧场演出,现在国话大剧院演出也毫不逊色,可见把观演关系做到这份上,已经不是小剧场的专利了,小编不禁想起在“2014CISD中国先锋戏剧青年论坛”时采访章抗美老师时他曾说:“先锋不是小剧场的专利,大剧场也可以先锋。”
整部的戏经典台词充满了对人性的考验和自尊的探讨,使观众们对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感悟更深;音乐的运用简直是神来之笔,歌剧《托斯卡》选段、施特劳斯圆舞曲…全部与剧情结合得天衣无缝;薛殿杰老师的舞美神奇极了,邢辛老师的灯光艺术高超,再加上王卫国、韩童生等一批优秀演员精湛的表演,可以说国话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又打造了一部经典之作。
今天,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经典的《死无葬身之地》吧!
欢乐的歌唱即将被黑暗打破
可上下翻转的舞台设计精妙
精美剧照
“悬崖上,一群生灵在腥风血雨中向千仞绝顶攀爬,朝万丈深渊跳跃。”这是我为本剧寻找到的“演出形象种子”,它象征性地概括了我对剧作内容的读解和艺术处理的构思。 ——摘自导演阐述
手臂的化妆效果还是很赞的
看看每个人的服装,一个人的服装很多时候就可以展示他一半的性格了
“我感兴趣的是:极限的情景以及处在这种情境中的人的反应。……剧中人提出的问题在全世界折磨过我们这一代许多人:我们如何禁得住拷打?” ——1946年《死》剧首演时编剧对记者讲话
《死无葬身之地》剧目信息
出品人:周予援 监 制:景小勇、王晓鹰、史丽芬、戈大立、罗大军 编 剧:让•保尔•萨特(法) 导 演:查明哲 舞美设计:薛殿杰 灯光设计:邢 辛 服装设计:汪又绚 音响设计:周 涛 造型设计:李红英 道具设计:袁良久 编曲/演奏:邹野(特邀) 形体设计:张 平(特邀)
主演:
吕 茜(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冯宪珍、江佳奇 卡诺里(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王卫国 昂 利(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徐 卫 若 望(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韩童生 弗朗索瓦(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李 晔、查 查 索比埃(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赵寰宇 郎德里约(法西斯民团头目)——牛 飘 克洛谢(法西斯民团分子)——李梦男 贝勒兰(法西斯民团分子)——王 楠、李 晔 法兰西民团团丁——崔 凯、李飞扬、单冠朝(邓炀)、王大卫 (以演出当日实际演出阵容为准)
剧情梗概:
发生在1944年夏季,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法国北部某镇,五名法国抵抗运动男女游击队员战斗失败被俘虏,恐惧与仇恨交加,他们已没有秘密可守,等待他们的将是白白受折磨,死亡与痛苦一直笼罩着他们。“法兰西民团组织”法西斯分子的拷打开始了,惨叫声声,血流遍地……就在此时,唯一逃脱的游击队长被当作身份不明的人也关了进来。他没戴手铐,但肩负着通知战友改变作战计划、免遭歼灭的使命。对于队长的到来,有的俘虏感到绝望,有的反倒高兴,有的相比之下更觉得不幸,所有人都面对严峻的选择……
爱与恨、亲与仇、生与死、勇敢与怯懦、崇高与卑鄙、人性与兽性,都交织在一起搏杀、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