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剧场和美术馆的时空交织;
一个艺术空间的改造倒计时;
一封对当代艺术界的邀请函;
一次表演与展览相接的跨界尝试。
在走过东京、柏林、杭州、台北、上海、北京的各个剧场之后,
《狂人日记》进入北京CBD核心地带--位于郎园的兰境艺术中心,在美术馆里实施表演,用戏剧语言填充展览空间。
剧情简介
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日记体,是一个被所有人视为疯子的人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他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并试图劝说周围的人不再吃人。最后一刻,狂人发现或许自己曾在无意中吃了亲生妹妹的肉,在绝望中发出呼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是满纸疯话,也是对中国社会的质疑与拷问。“吃人”的意向具有象征意义,但更直指现实中的蛮性和愚念,以暴易暴的轮回。
歌队的介入
戏剧《狂人日记》并不是小说《狂人日记》的简单改写。小说中的日记体以自述和对话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在主人公之外,编剧庄稼昀运用歌队和歌者承担了叙述、评论、和转换戏剧场面的功能。演员不时跳出歌队,成为狂人眼中那些“吃人”的一干人等:大哥、何先生、陈老五……这一对多的舞台关系令《狂人日记》的舞台上每一分钟都充满角力与冲撞,展现着觉醒、反思、和挣扎的狂人与众人的驳诘和对抗。
废墟般的舞台
《狂人日记》的舞台是一片废墟,由百块砖头和大量碎石块铺成,石块下的铁架子在戏中可来回移动,构成移动的舞台。演员在砖块和石头里行走、摸索、挖掘。尘土弥漫间,身体的潜能被困难与障碍所激发。
这片废墟也是对现实的隐喻:物质的废墟或许可被清理、被重建,而精神的荒芜却麾之不去、催生麻木。
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