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日出》
剧作家曹禺在《日出》中以交际花陈白露展现了一个小人物悲剧与旧时代的结束。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日出》以此为原本,创造了一个在悲歌中心怀诗意迎接希望的宏大咏叹。导演李六乙对歌剧大胆而鲜明的戏剧处理与舞美设计刘杏林简练而考究的舞台形式让这部原创歌剧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该剧指挥为吕嘉,作曲为金湘,编剧为万方。
剧情简介
歌剧版的《日出》剧情更精简,剧情讲述了众星捧月的交际花陈白露因诗人方达生的来访,令白露喧闹浮华的生活掀起了一道涟漪。诗人与陈白露曾是昔日的恋人,他劝说陈白露脱离现在的生活,但她认为已无法回头。被恶霸欺凌的小东西逃到陈白露住所以求其帮助,白露回想起自己浮萍一般的命运,希望帮助她、但又没有能力挽救小东西的悲惨命运。随着潘老爷的倒台,陈白露深陷泥潭,只能以死结束这一切。然而,一场颠覆旧社会的新变革正随着日出来临。
导演处理
导演李六乙大胆删减了《日出》原本的内容,提炼了这部剧主要的人物关系,增添了这部戏的诗意的气氛,强化了以诗人和金八为代表的新旧社会群体的本质。
交际花陈白露的出场,就像《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她的迷人、艳丽背后实则是她遭受物质腐化后的孤独,但是她又无法看清现实的迷幻,只能越陷越深。尽管她依旧保持着内心的善良与良知,不甘愿与他人同流合污,但现实令她绝望。导演刻意张扬地渲染陈白露的出场,一改原剧中已被虚荣压得身心疲惫的“要睡去”的陈白露。在与诗人的会面中,更深情卸下浓厚的假面、吐露心声,更在得知小东西的身世后义无反顾想办法帮助,这部剧中的陈白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情感的表达更直接也更热烈,因此也为她无法退回过去、只能选择死亡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而诗人则是这部剧中的一道光,他照醒了睡梦中白露的痴梦,也照向这些人模狗样的利益追随者,他虽然在那个动荡社会中呼喊得微薄,却以诗情装点着与他同样觉醒的被压迫者们,他们不甘心生活在这黑暗之中,并注定会成为点燃黑夜的太阳。
导演有效地运用了舞台结构,对戏剧场面的不同处理方式也非常值得称赞。陈白露与诗人吐露心声的场景既饱含诗意,又不失现实的冷酷感;与金八狼狈为奸的痞子们登场的动作和形象受到夸大,符号化了这些角色;小东西和陈白露作为旧社会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女性,她们在剧中的交映也充满感怀;更以交响乐的方式层层塑造了掷地有声的群众合唱;而这些,其实都包含了导演对剧中小人物的怜悯与悲恨。
倾斜的舞台空间
舞台设计师刘杏林以其简约而充满巧妙变化的设计风格享誉国内,此剧的设计仍然被赋予了精神含义与简练的美感,舞台形式与戏剧行动有机结合。舞台布景倾斜形成的动势隐喻了此剧动荡的旧时代。带有倾斜角度的室内空间充盈着整个舞台,由它承载演出内容的多个场景。
倾斜的室内空间,丰富了舞台空间的层次。例如在表现陈白露的室内空间时,运用前中后三个舞台区域的红沙发,以叠加的形式强化空间属性。红沙发是陈白露交际身份的象征,也是整个中性空间内一抹鲜亮的存在,通过叠加的方式,强化了陈白露内心的孤寂,也影射了小东西的出现是陈白露内心不甘于屈服于现实脆弱的重影。
舞美设计不仅仅在形式上打破常规,而是意在舞台上搭建一个“悬浮的房间”,它象征了此剧腐朽的权贵阶级将贪婪、妄为、剥削、暴力虚设于对人民的剥削之上,他们的权势没有根基,犹如空中楼阁,也正因此它必然会倒塌。
舞台后区被打开了一个方形的门框,提供了表演的另一支点,例如在痞子们上场抓小东西时,它作为亮相处,同时,也可作为另一时空而存在与现实空间并置。
经由处理后的舞台台面最高处高达六米,站立于倾斜台面的演员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必须挣脱由台面带来的倾斜感,这实际上也是对剧中不合理的社会结构的暗示。另一方面,厢式布景的结构非常有利于歌剧演员的发音,营造了非常好的扩音环境。
被抽离的台面
舞台设计不仅仅抬高了舞台台面,也将台面中间区域处理成可移动或打开的结构,塑造了一个既可以点名设计构思,也可以构成自下而上的舞台行动,强化了《日出》结尾点燃革命火光的社会平民阶层的革命性,非常直观地表现了《日出》的主题。它所形成的“空的空间”实则是由同样倾斜度的舞台投影幕相衬,通过背投光,创造出宛若天边的光感,塑造出设计者对此剧权贵阶层实际上”悬浮于地面之上”的理解,更阐明了他们本质上的虚空,也是这部戏非常重要和出彩的处理。
被打开的舞台台面下隐藏了一些俯看视角的建筑体,这些建筑形象选自天津民国初期建筑,如劝业场,也正是曹禺创作《日出》的时期。众所周知劝业场是天津最活跃的商场与社交场所,这些建筑布景体现了剧情发生的社会背景,也再次强化了舞台主体空间的“悬浮”感。
当银行家潘月亭生意失败,绝望地望向地板之下的城市,建筑窗户中闪动的光孕育着一场来自人民的革命,这一刹那似乎他终于看到了他过去不曾看清的现实。
日出
主创
作曲:金湘
编剧:万方
指挥:吕嘉
导演:李六乙
舞美设计:刘杏林
服装设计:邹游
灯光设计:胡耀辉
编舞:曾焕兴
化装设计:刘红曼
主演
陈白露:宋元明、柯绿娃
诗人:戴玉强、薛皓垠
潘月亭:刘嵩虎
小东西:王一凤
李石清:邢立珂、苏大为
翠喜:张卓、张春青
胡四:肖玛
顾八奶奶:刘媛梦
王福生:朱凤佳
编剧的话
《日出》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今天已经上演了几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和我爸爸一起将《日出》改编为电影,之后我又将《日出》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经过这样两次改编,可以说我对这部戏里的人物非常熟悉。我熟悉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每一个人都像一面镜子,映出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
陈白露是《日出》的魂,一个曾经清纯的少女,热烈地爱过,然而爱情的梦破碎了,她坠入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步步沉沦,然而在她的身体里,那颗清高的心却没有死。她看不起身边的人,却又整日混在他们之中,她看透了物欲横流的丑陋的社会,却沉溺在对奢华生活的迷恋里,她闻得到生活泥潭散发的臭气,却拔不出自己的脚,挣扎并堕落着,鄙视并享受着,爱并恨着,人性从来如此矛盾,如此复杂。陈白露最后的毁灭是一首生命的悲哀的挽歌。
——万方
查看更多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