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赵艳,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师。
向戏剧作品的精神内涵倾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丰富源泉和宝贵财富。在此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各自的艺术载体多元化呈现,让观者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凝结起来,一起呼吸、一同感受,创造出可以让人“呼吸”的艺术品。当艺术品内蕴的真实性和观众体验的真实感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产生共鸣时,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戏剧服装设计是戏剧艺术载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格化戏剧的二度创作环节中,创作者通过对剧本精神内核及剧本中的人物命运真实感受的基础,运用艺术手段来帮助戏剧整体风格的形成,烘托并促进了剧情的发展。
在音乐剧的服装设计中,有很多创作的空间和手段,在对作品具有真实性的感受的基础之上,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诗性、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最早接触音乐剧是上大学期间。那时中国几乎很少有自己的原创音乐剧。当时还是徐晓钟院长带领着大家与日的四季剧团一起合作、学习探讨。那时的舞台上排演的,几乎都是国外题材的音乐剧,并且从其他各个方面几乎照搬,基本处于模仿阶段。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我国的原创音乐剧可谓繁花似锦、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然而,能真正让人们感动和呼吸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有些作品过于注重外在的包装,其华丽形式的背后,内容却虚张空洞,缺乏真情。我更喜欢真正令人从心底感动的作品,不浮夸、不虚张、不媚态、不寻常。
优秀的音乐剧从艺术表现形式上通常充满了热情。热情背后充满了人文关怀。关怀后面往往是感动和发人深省的内心体验和深层思考!这促使了创作者和观者都对艺术作品充满了期待和感动。
能让人们感动和深省的艺术作品是可以呼吸的!
我有幸和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先锋艺术家三宝连续合作,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钢的琴》、《王二的长征》设计整体的服装造型。做这三部音乐剧的造型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说比较过瘾!感触也颇多。一是剧本有精神内核,二是音乐炙热感人,三是没有人限制我的设计理念。我的创作很自由,无拘无束。我可以真实自由地把对剧本的人文精神和对角色的情怀运用艺术手段充分的表达出来。在我看来,剧中角色们穿着的那些衣衫早已不仅仅是一件件简简单单的衣服,它们几乎被我当做一件件艺术品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
音乐剧的服装设计不仅仅属于视觉艺术和人体工程的范畴、它更重要的精髓是服装要具有诗性的音乐性的语言,有韵律、有节奏、有情怀,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手法强化和烘托音乐和戏剧要表达的思想。用服饰的独特语言解读戏剧人物的内心独白、感受、境遇以及大的历史环境带给人们的悲喜之后的外在反射。让人物的服装和人物本身、音乐的节奏和戏剧的情绪、和舞美的背景充分完美地融合。
所以,在每次正式创作前,我一定会在看完剧本后再去听音乐的小样,在剧本和音乐中寻找我的第一真实感受和灵感,然后,抓住这种感觉一路走下去。
那么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如何使得戏剧作品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具有真实朴素的风格化呢?这是我在每一次创作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每一部戏的整体风格和精神内核都各有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之处,服装造型风格化的创作角度也各有侧重、手法不尽相同,应该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在以下三部音乐剧中,我在看剧本、听音乐和了解初步表演风格后,在强烈而真实的感受中找到了每部戏不同角度的、各有特点的服装造型创作要点。
《三毛流浪记》——编织令人流泪的残破和诗性之美
张乐平漫画大师的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是我在儿时看过得印象最深刻的漫画集。后来又看过黑白电影。三毛儿的大脑袋、大鼻头、瘦麻杆儿一样的小身板儿和大脑袋顶上那灵动的三根毛儿,以及三毛儿受过的苦和他悲惨的生活,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关山写的《三毛流浪记》的音乐剧剧本有新的故事结构、脉络和人物组合。剧本中有三毛儿、小癞子、小姑娘;还有捡破烂儿的老赵、算卦的老钱、叫花子老孙、疯记者老杨、拉车的、买烟的、擦鞋的等等,一群饥寒交迫的人为了能吃上一块儿烧饼努力挣扎。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善良的、令人同情的生命,这也是我特别想表达的。
1、用非写实的结构和色彩编织“贫穷”和“苦旧”
“贫穷”和“苦旧”是这个戏中首先在视觉形象上要表达和重点渲染的点。我运用夸张的、非写实的结构、色彩以及强调细节的手法来表现,这样可加强表演者和观演者对角色的内心感受。
比如:多层次叠加、拆分、不对称、肌理及各种渐变色和分层次的灰色、蓝色、棕色系列组合,并且在其中提取亮色,作为灰色调中的提神色,形成点睛之笔。面料运用了易染色、易吸汗又悬垂的竹节棉和亚麻。使全剧服装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诗意又冷峻的“残破美”。张扬地表现出社会底层百姓的“贫穷”和“苦旧”。
其中,我重点刻画了第一组人物,三个流浪的孤儿:三毛、小姑娘、小癞子。这三个角色、扮演者以及他们唱词、音乐我都很喜欢。他们三个就像一个组合,几乎形影不离。他们都是由二十几岁的女演员扮演的。让他们一眼看上去像小孩儿,也是这三个人物造型设计的首要任务。我为他们设计了三套肥大衣服、七分的肥腿裤子,这在视觉上会让人显矮很多(如上图所示)。
三毛造型解析
破旧渐变灰白色的短肥的半袖单衣、多层叠加不规则下摆的棕灰色七分宽腿裤。宽肥的衣服外面露出演员细细的胳膊和小腿,尤其让三毛儿(女孩儿扮演)显得更加瘦骨嶙峋,他们就像涩瑟秋风中的一片飘零枯黄的干叶。领部的手工褶皱和衣服上横扫的几笔色彩以及上衣下摆那深色的三层是整个三毛服装的点睛之笔,有节奏地体现了三毛流浪漂泊的外在印迹。这些都是运用艺术手段对角色本身主观而外在地、夸张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和外在的境遇。
小癞子造型解析
他强调的细节很多。一件又脏又偏灰白的内衣,一件偏灰绿的半长不短打着补丁的肥上衣,肥腿长裤卷成不对称的七分裤,上衣敞开,晃里晃当;外加一件破旧的马甲,肩部的补丁和领子的色彩夸张;他头上还歪戴着一顶三十年代的又旧又破的鸭舌帽,既能掩盖女演员的长发,又显的这个角色在半泼半痞中透着孩子原本的调皮可爱,也不乏本真。(图为小癞子与小姑娘)
三个人物中唯一的一个女孩,为了生存把自己扮成男孩儿的模样,但她心里还是想念她的花衣服。她在三毛和小癞子中是一个亮点。我给了她一抹小女孩的朱红色,但那是被无情的现实洗旧发白掉色的朱红,在多层叠加的袖口上加上蓝色边的对比色,显出她无奈扮成男孩的心酸情节。肥大的上衣是中西结合、多层、不对称,下面破旧的裙裤多层分片,看上去既有动感,又好像着可怜的小姑娘总是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让人不乏心酸、心存同情。
小姑娘造型解析
在角色服装大的色调和结构确定下来后,还要利用每一个有助于表达的细节来进一步地表现和完善人物的服装。
三毛和老赵
例如,第二组人物:三毛儿临时的妈妈——捡破烂儿的老赵、叫花子老孙以及算卦的老周的服装。
“高级定制”过程
我在这些服装上花了很多功夫和心思。他们的服装非常复杂,工序很多。多层叠加、磨毛、抽线、毛边处理;脱色、手绘、肌理等,最后像画油画一样一点点手绘完成服装的每一个细节。其他角色的服装也有很多都是手工完成。就每人的鞋子而言,为了整体效果的完美,都是手工一点点粘上去的打碎后的线头,既使鞋子表面的肌理显得更加立体,又显得鞋子更加的破旧不堪。细节是不能错过的。换句话说,戏剧中为角色设计服装造型就是在为每一个角色进行“高级定制”的过程!(图8)
人物群像
2、寻找服装的音乐性和诗性美
众囚犯造型
主要体现在第三组“狱中”和第四组“天堂”的服装上。“狱中”一场的音乐、唱词和表演很精彩,动感很强。我随着音乐,找到了破碎的流线、松垮的悬垂、灰色由深至浅的渐变色等语汇,表现狱中贫苦善良的囚徒们因饥饿在生命的边缘努力挣扎的悲惨状态。
他们的服装仿佛赋予了音乐的灵性,随着十几位囚徒挥舞着拳头一起抗议,一起歌唱,一起踏着颤抖的步伐、随着音乐,随着唱词,在灯光的照射下,在舞台上如会动的雕塑般冰冷、我们都不由得为他们悲伤、为他们祈祷。
梦幻天堂
“天堂”一场是三毛在医院病床上的梦中天堂。在那里,三毛终于见到了“女神”一样温柔美丽的“妈妈”,她拖着洁白的裙裾飘然而来,纯洁美好却很虚幻。舞台上十几位天堂的淼淼仙子,穿着白色悬垂手工打褶的流线型纱袍旋转、起舞,在冷冷的灯光中,在温婉虚幻美妙的音乐中,似梦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