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上,马良的木偶装置戏剧《爸爸的时光机》获推介会评选最高分。他连称“没想到”。对于马良,大家熟悉的身份是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爸爸的时光机》是他首次涉足舞台,“我的父母都是做戏剧的,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礼物。”借助艺术节平台,《爸爸的时光机》已收到明年纽约国际表演艺术协会(ISPA)交流大会邀约。



用诗歌而不是小说展开剧情

《爸爸的时光机》4个人物、3个动物角色,全部由牛皮、纸、黏土、玻璃钢、橡胶等组成,每个木偶如真人大小,全身零件超过1500个。全剧长70分钟,预计明年4月首演。

马良坦言,“《爸爸的时光机》进入艺术节交易会,从北上广到欧美演出商都表现出浓厚兴趣,是个转折点。艺术表演者不靠一瞬间才华,很多时候在做苦力。艺术节让整个团队看到了希望,有信心继续做下来。”

《爸爸的时光机》讲述的却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事,“几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父母背影的作品。拍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个命题太残酷了。当父母到了七八十岁,你能感到生命里的告别很沉重,又是必须面对的。”

有同行提醒马良,“舞台作品一定要注重戏剧性,不能没有故事。”他坚持自己的选择,用诗歌形式而不是小说展开《爸爸的时光机》剧情,木偶台词是所有人都听不懂的“木偶语”,“为什么一定要讲故事?我喜欢的最好电影都没有单纯讲故事,比如俄罗斯导演塔可夫斯基《乡愁》,让我很感动。20分钟的《爸爸的时光机》,没有叙事,就是要感动观众,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让木偶上推介会抖包袱

推介会上,《爸爸的时光机》紧随谭盾新作《霸王别姬》后,马良原来计划从70分钟剧情抽取20分钟片段,后来他改变了主意,“70分钟长剧戏剧性特别完整,不能没有前因后果。我干脆重新编了一个短剧,用时光机发布会形式向大家推介。”马良自嘲,极少做讲演,也不会用ppt,20分钟里还有一半时间要留给英语翻译,“干脆让木偶上台抖包袱吧,大家看了都很兴奋。推介会后,我们3天里做了4场展示,被观众挤满了,最后一场水泄不通。”

一直以来马良是以个体户状态工作着,首次接触艺术节,他惊讶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如此年轻、充满创造力,“他们和我讨论如何让上海本地原创进入更大的市场,特别用心。我觉得,只要作品好,个人舞团、剧社慢慢都有机会借助艺术节平台进入国际视野。”制作《爸爸的时光机》一年多,马良和他的团队有时觉得漫漫长夜难以穿越,不过首次亮相艺术节收获的掌声和关注,又让付出的辛苦有了回报,“充满幸福感。”

《爸爸的时光机》木偶细节


彩蛋

马良收藏的木偶(部分)


德国街头的提线木偶



陕西民间的木偶



尼泊尔提线木偶



陕西杖头木偶



新加坡淘来的马来西亚木偶



德国的木偶



印度提线木偶



印度尼西亚杖头木偶



河南提线木偶



匈牙利手偶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