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与宾汉顿大学戏剧系联合教学探索剧目话剧《路娜萨之舞》(DANCING AT LUGHNASA)在宾汉顿大学进行了首场演出,观众及宾汉顿大学的师生对于该剧目的表导、舞美灯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青年教师吕钦担任该剧舞台设计,从案头创作到排练合成,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吕钦回顾了《路娜萨之舞》舞台设计的创作始末,广大舞美同仁可以从中了解中外联合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
创作阐述
2015与2016年之交,因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与美国宾汉顿大学的合作教学交流项目,我得以获得了这次舞台设计的机会,剧目为《路娜萨之舞》“Dancing At Lughnasa”。
该剧为爱尔兰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Brain Friel)所作,并于1990年4月4日首演于都柏林Abbey剧院,之后往返于爱尔兰及英国等地共演出57场。获得过1991年英国奥利佛最佳戏剧奖,美国托尼1991-1992年度最佳戏剧、最佳导演(Mason)及最佳表演奖(Brid Ni Brennan)。
宾汉顿大学戏剧系将这部作品定为春季的第一个演出剧目,演出时间为3月4日至3月12日。
剧本通过成年后小男孩的独白,栩栩如生的描绘了位于爱尔兰北部Donegal地区的一家人,在1936年夏秋之交的一段时光,呈现了家庭关系和个人记忆的情感流动,并反映出社会阶级、经济变迁、宗教及文化隔阂对家庭造成的冲击……在剧本大段大段的独白中渗透着对家中情景的详细描述,然而像这样一段成年人有关童年的记忆在我看来总是会有些记忆不太清晰的部分吧?因此在我的设计中试图用写实的手法将记忆深刻的部分明确化;而对于纱幕材料的选择,树冠与房顶交织的处理是想对记忆缥缈的部分起到一个虚化的作用……
Elizabeth Mozer作为戏剧系的老师被指派为这部戏的导演。与导演的第一次见面、第一次交谈竟有着出奇的默契,敲定方案只讨论了一遍。当然,在出方案之前我们各自都做了剧本中所涉及到的景物、器物、树木、建筑物等资料的查找和学习,这一准备工作的认真程度确实降低了后面很多语言沟通上的误差。同时借助模型、制作图进一步加强了我们视觉共识的达成。每周一次的技术制作例会确保了制作过程中每个步骤的准确性,最终的演出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并且演出效果得到了宾汉顿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设计以及整个参与制作的过程让我又得以回顾、锤炼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经验,对于未来不管是教学还是设计的工作都大有裨益。
舞台布景道具
借此特别感谢我们学院舞美系与宾汉顿大学戏剧系所提供的这次交流的机会,并衷心希望这一合作项目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服务于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创作掠影
宾汉顿大学戏剧系制作技术部总监Don Guido
宾汉顿大学戏剧系制作部教授王强华
宾汉顿大学制景间工作照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教师吕钦用电热丝处理舞台地面上的苯板材料
在宾汉顿大学戏剧系会议室进行的舞台设计制作会议(周会)
在周例会上,吕钦与导演Elizabeth Mozer就制作图纸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