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在CISD第三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的国内专家讲座环节,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以《非传统戏剧空间的实践》为主题,详细剖析近期所做的多部非传统剧场演出的舞美作品,畅谈其多年来实践积累的哲学理念与美学思考。


 



非传统戏剧空间的践与探索
昨天听完罗伯特·威尔逊先生的讲座,我们确实受益匪浅。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导演,他又能够将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集于一身,这样对戏剧主题的表达,包括今天我们讨论的戏剧舞台的意象、元素和方法的美学理念,都可以极致而坚决地执行下去是成功的关键。在剧场创作中能够遇到这样一个重视视觉的导演,对于舞台美术设计来说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能够共同地去深入探索。没有这样幸运的时候,虽然有一些无奈,但是这个都不妨碍我们继续在其他领域的一些作品创作中去尝试,并获得发挥。


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是这几年做了一些在传统剧场之外空间里的演出作品。可能对每一个舞台美术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剧场做一个作品,可以跟很多优秀的导演在一起合作,但是往往我们对题材的选择没有话语权、风格样式上的探索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我们在剧场外的空间里,可能会有一个好处,就是往往企业家投资、请艺术家做作品,可能很商业,但我们会有很大的强势,去把我们的想法展示出来。
 
我们都很幸运从事了戏剧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够创造一些舞台艺术作品分享给社会上的广大的观众。让戏剧成为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常常会想到我们从事的这些戏剧活动,用什么方式可以跟社会发生更深层次的关系?我们作为从事舞台美术的戏剧工作者,如何通过我们的作用介入社会,如何以一个最普通的公共知识分子或社会学家的立场、角度、观点、方式,对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演出空间的项目,因地制宜,用创意和我们自身经验和实践的积累,应对每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答案背后,折射出我们自身的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我们的现状、传统文化的生存,以及戏剧观众的流失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态度和理解,去尝试一种非常规的表达方式。
 
现在我就给大家看一下我的几个作品。

 


这个作品是三年前受委托在上海嘉定区的一个商业空间里做一个我的舞台美术设计展览。主办方希望能够传递一些舞台背后丰富有趣的舞台美术创作吸引生活工作在里的人。这个社区是上海大众汽车城,离上海市中心区的上海大剧院有四十多公里,仅乘地铁就需一个半小时以上。这里的居民构成是:外籍专家、专业白领、外来务工人员和部分原住民,由于社区没有剧场,居民缺少剧场文化的体验,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很难主动去享受、欣赏、消费戏剧艺术。

 



我觉得让这个社区的居民足不出户,购物、餐饮的同时有一个剧场文化的体验比看到一个结果(静态呈现舞台上的演出作品),都要更加有效也有意义。征得主办方认可的后,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个空间演出。
 
实际上是想让大家知道上海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第一个欧式剧院的诞生地(1900年前后,由英国人建的),现在的兰心剧院是历经失火、迁址后得以保留。让生活、工作在这个社区的原住民、外来人口都知道这个城市有这样的历史。


我想恢复当初剧场观众席的容貌,在空间的一端呈现了一个假台口,完全一比一的今天的兰心剧院。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些我以前做的歌剧《图兰朵》里的人物服装。每天白天展示的是这个景观和演出剧照,晚上有一个演出,是安徒生写中国故事的歌剧《夜莺》,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和科技手段、让社区的普通观众一起参与演绎。东西文化的交融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性格。这个空间能够容纳120个观众席,这是最后的呈现结果。
 
我的经验是:与甲方的合作中只要你有好的想法,经过沟通从时间和经费上,技术实施上得到保证,都会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另外,可能很多设计师都面临过很商业性的活动,我也曾面临过、拒绝过,但是也接受过。我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在现在的实景演出到处泛滥的情况下,我自己的把握就是必须让演出具有更多的文化价值,演出空间比较独特。比如说森林剧场就是根据沈从文先生的同名小说来做的演出。这个作品舞台美术和灯光都由我总体完成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保证。








 
我们不能回避商业演出这个社会现象,如果你不去做,肯定会有别人去做。我们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可能传递出这样一个讯息:旅游演出也可以是很有文化气质的,不仅仅得到娱乐消费也可以让人得到一种精神上享受。







我作为演出灯光的总设计,希望能够造成每一天从清晨到傍晚,或者是到星空满天,完成“等”这样一个时间概念。做了这样的技术尝试:吊脚楼房间12米的摇臂,直径5米的月亮摇臂,还有16米长山体的摇臂,空中飞过婚轿等等给观众不同视觉的场景的变化。它具有旅游演出的气质,但是更多的是表达剧本内容本身。




下一个作品,是今年完成的,还是离开舞台的探索,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演出空间,我们称之为水上移动剧场,是在广州的珠江。这是一个船中船、戏中戏的演出,讲述了粤剧伶人的悲欢离合。我们的创作理念是希望有更多年轻的新观众将来走进剧场,欣赏粤剧。

 




如当初我在京剧《赤壁》中做过大胆的探索,也是这个理念。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让今天的观众了解这个城市百年的历史,粤剧的传承,并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个船体的造型设计也是由我设计完成的,观众分别进入四个空间,然后合并成两个空间,最后在一个空间里欣赏一个20分钟的经典粤剧。





友情链接 >>
010-64035684 CISD_Official@cisd.org.cn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科林大厦A座417-420室

移动网络媒体的新闻支持

完善的互联网媒体与交流平台

全球化的学术与行业交流活动

京ICP备14039820号-1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