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国舞美学会副秘书长、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委员会主任马路领衔编著的《现代灯光设计师专用软件教程》即将出版。这部新版《现代灯光设计师专用软件教程》,经过十几年教学实践的打磨,重新修订再版,加进了更多鲜活案例。中国舞美学会会长曹林特别撰写前言,指出该书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舞台照明的艺术与技术,目的在于丰富创作方法,在于丰富舞台艺术的表现力。”
从欧洲开始波及全世界的舞台灯光技术,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此之前,艺术化的光影关系一直只存在于绘画当中,而电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种存在模式。光线在三维空间的建筑结构中,会产生出人意料的阴影效果,这也是产生舞台灯光艺术的基础之一。它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然光的依赖,从而把营造舞台上艺术空间的使命,交给了电灯照明。二十世纪戏剧艺术革新运动的先驱之一——阿道夫·阿庇亚曾在他的《艺术是一种观念》中谈到:“演员有充分的权利排在第一位,在他之后的将是布景,或者称为场景的一般安排,把它放在这个位置上是说明它仅仅是同演员这个立体的能动的形象有关。第三位是全能的光,灯光照明。最后是绘画,它的作用肯定是从属于前三位的。”可以认为,是阿庇亚把舞台灯光的功能抬到了空间意识的高度,人们开始认识到,电力与电灯并非只是单纯的技术,舞台艺术空间的营造来自于灯光。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委员会主任马路
马路教授领衔编著的这部《现代灯光设计师专用软件教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在中央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以及出版社补充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网上公示,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一批万种新教材,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成果,形成了反映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为提高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批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共同特点:一是注重体现分类指导,这些教材普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基本上覆盖了各个专业门类;二是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不断更新内容,丰富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四是进一步推进了教材的国际化,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于wysiwyg已经从单一版本,发展为现在的三个级别的多个版本,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上被广泛使用,也使学习者开始对舞台照明的艺术与技术有一个新的认知。在wysiwyg中,可以创建演出空间和其他空间设计的基本模型,并且可以与CAD、3ds max、SketchUp等软件兼容,导入导出多种格式的文件以辅助建模。这些特点非常适宜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丰富教学过程,使教学的重点和要点更加突出。不管怎么说,对舞台照明来说,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都带有某种辅助性质,其最终目的,还在于舞台上的艺术呈现。
我们所从事的专业教育,其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与行为。“与真实接近”是wysiwyg的另外一大特色,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相互契合的。软件内置储藏有强大的素材库,学生可以使用超过两万种灯具、图片,以及多功能组合桁架。我认为,唯美的艺术设计,既不出自唯心也不出自唯物,它实际上是文明社会每一个成员生命要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常工作中使用各种软件的目的,不仅仅是因为便利,其实它在无形中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唤醒蛰伏在人们内心的创造力,并把非凡的想象与平凡的世界相链接。
Wysiwyg就具备这种素质,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制造虚拟现实,而且其内置素材中的灯具,以及其他产品,都与现实中的产品相对应,包含了这些产品的各项功能和各种参数,都可以在wysiwyg中体现。随后,配合软件内置的渲染器,可以渲染出接近真实的效果图。
愚以为,如果说阿庇亚把灯光排在了舞台要素的“第三位”,还算是羞羞答答地强调了灯光在舞台上的重要性,那么当代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则开诚布公地认为光是舞台美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存在意义与演员的表演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剧目当中,光本身就被赋予了主角的作用。在罗伯特·威尔逊这里,舞台照明的艺术与技术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了强化这一观念,罗伯特·威尔逊在1992年根据实验派女作家戈楚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的剧本排演了《浮士德燃灯记》(Doctor Faustus Lights the light)。有趣的是,这一部罗伯特·威尔逊在灯光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的剧目,其本身就是关于光的故事。
在斯坦因的剧本里,自从浮士德博士发明了电,这个世界便被灯光所笼罩,原来的上帝之光失去了意义。在电灯的照耀下,太阳和月亮不仅失去了自然的光彩活力,它们的轮换也不再具有昼夜交替的功能。最后,浮士德博士发现这个充斥着灯光的世界变得无聊透顶,便决定逃进地狱去寻求黑暗。这出戏在哲学层面引发了关于理想化人性特征和美学价值的思考,也赋予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以新的意义,成为当代舞台艺术走向异化的寓言式经典剧目。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一个宽泛的专业概念,用当今的国际通用表述词汇,可简言之“为表演而设计”。其中,舞台照明的艺术与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呈现过程中,除了表演因素,对设计师而言,重点考虑的应该是“审美因素”和“技术因素”。概括起来还是要归于艺术与科技,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美好的境界当中。
艺术为科技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实现人类梦想的方法。二者是有机相连,缺一不可的。用科学家李政道的话说,就是:“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而舞台上的光影因素,能够促进人类调动感知系统去接收戏剧情感和想象。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201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