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于2015年11月举办以后,为总结理论成果并提升研究能力,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同期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作品集》和《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以期反映近十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创作现状和研究成果。
今天,学会微信平台选编《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中的《戏曲舞美的尴尬》一文,供广大舞美同仁交流学习。
中国人拥有戏曲,这是中国人的财富。说它是财富,是因为戏曲给我们留下了舞台假定性、写意戏剧观等美学传统,留下了一个空灵、自如的舞台;中国人拥有戏曲, 又是中国人的“包袱”。说它是“包袱”,是因为戏曲这一农业文明的产物面对现代物质社会的审美需求,多少显现出步履蹒跚、无所适从的尴尬。于是,在戏曲摆脱尴尬的努力中,戏曲的舞台美术应运而生。无疑,舞美,是物质的,舞美参与可望成为戏曲摆脱尴尬的一剂良方。
严格的说,传统戏曲也是有舞美的,主要体现在服装(行头)与化妆(脸谱)上,也就是说,传统戏曲的舞美功能主要用于装扮演员,只和舞台上的人发生联系,而演员“移步换形”,一段舞姿带出一片山川,一串身段指代亭台楼阁,舞台空间是由演员的表演来营造的。因而,传统戏曲的舞美无需关注舞台空间。当然传统戏曲的舞台空间,依稀也有物质依托,那就是守旧与一桌两椅。但细究起来,那一方守旧,也还不属于舞台空间的范畴。守旧既不交待环境,也不交待地点,只是一个装饰性的标识,是这个剧团或那个剧团,这位名角或那位名角的LOGO而已。
在传统戏曲里,这些不参与舞台空间创造的舞美因素,无论是服装、是脸谱、还是守旧,都以装饰性、象征性、符号性为表达方式,与写意的传统戏曲美学保持着一脉相通的神韵。到了现当代,戏曲舞美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除了人体功能,也扩展到空间功能。戏曲舞美突破单纯的人体装裹,运用多种物质手段,致力于舞台空间的营造,为戏曲进入现当代物质社会创造了条件。然而,正是在戏曲舞美帮助戏曲摆脱面对物质社会审美需求的尴尬时,戏曲舞美自身也随之陷入了尴尬。
我们作一点简单的回顾。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应对商业演出,应对旧剧改造的呼声,以模仿话剧舞台制造逼真环境的戏曲舞美开始在上海出现,这种“仿真”式戏曲舞台在那些“连台本戏”的演出中尤为活跃,当年,与“连台本戏”并列的广告语必定是“机关布景”,一时间,机械技术与立体布景成为戏曲舞台的宠儿。物质感极强的机关实体布景固然是赢得票房、争取观众的有效手段,却与空灵的、写意的戏曲美学传统相抵牾,戏曲舞美遭遇了第一次尴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自上而下推行戏曲改革,戏曲的演出全部转入镜框式舞台,舞美设计与舞台制作不再缺席,布景设计与灯光设计忝列于主创人员序列。这一时期,乃至其后的样板戏年代,艺术家虽然不再在戏曲舞台上叠床架屋,更多以平面硬片与平面幕布为材质,加之以立体的绘画处理,整体风貌简约了一些。但其根本原则还是以创造真实环境为归依,因而,舞台上固定的场景与戏曲流变的表演不相和谐,舞台上“真实”的环境与程式化的技艺不相协调,戏曲舞美又一次遭遇尴尬。
新时期以来,戏曲舞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戏剧观念的不断开放,人们不再因循守旧去表现具体环境,而是从剧本中提炼象征元素,在舞台上创造意象空间,奇思妙想,拿捏得当,出现了一批上乘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丰富的物质感,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空灵写意、舒展疏朗,符合戏曲演出的审美原则与功能需求。 然而,若从这些年戏曲舞美整体创作印象来评估,仍是遗憾多于喜悦。当下大多数戏曲舞美作品的设计语汇停留在“平台+台阶”的使用上,环境虽说抽象了,但空间拥塞,高台错杂,演员的身段表演受到限制,演出的情绪节奏受到阻滞,至于那些扎大靠、登高靴的戏,让演员在高台之间往来,循台阶上下迈步,台阶少则三五级,多则十余级,真是步履维艰,险象环生,用戏曲之所短,弃戏曲之所长,时至今日,戏曲舞美仍然没有摆脱尴尬的局面。
戏曲舞美的尴尬,在于我们忽略了戏曲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这一重要律条。为什么传统戏曲的舞美只是服装与化妆,都集中在演员身上,这正是前辈艺人在戏曲创作中一切为演员的表演服务、一切为演员的表演让路,从不闹独立性的结果。如今我们的舞美手段多了,丰富的手段应该成为载舟之水,托起演员的表演驭风驾浪,而不是本末倒置,只见波翻浪涌,到头来船沉舟覆。
戏曲舞美的尴尬,还在于我们在理性上虽然懂得要传承戏曲美学的精义,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却对戏曲表演的空间需求不甚了了。传统戏曲的空间处理,凭借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坐地八万里,巡天一千河,上天入地,气象万千。在这里,桌椅是实的, 环境是虚的;桌椅是灵便的,空间是自由的;桌椅的体量是有限的,空间的利用是无限的。我们的台阶平台看起来与桌椅异曲同工,似乎也是以己之实,营造环境之虚, 但实质上与桌椅大相径庭。台阶平台是笨重的,体量是庞大的,移动是有限的,因而大大挤压了戏曲表演的有效空间。
戏曲舞美的尴尬,更在于“体”与“用”倒置的短见。轻观念,重技术,实用当先,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垢病,戏曲舞美未能幸免。我们热衷于技术呈现,戏曲舞台上电脑灯、多媒体、遥控移动平台等等,一应俱全,不是说这些新兴的舞台技术不该用,与海外相比,我们的舞台技术手段还相当落后,关键是技术要服膺观念,要在戏曲美学精神的统领下发挥作用,它必须是戏曲的舞美,而且只能是戏曲的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