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玲
从华丽的歌剧造型到细腻的写实风格、从夸张的写意表现到如今的舞剧《兰花花》,经过试装、拍摄及彩排,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到方绪玲女士——这位知性、随和的国家一级舞美化装设计师,这位能够把舞台变得更具有色彩的神奇“化装手”。
第一篇章:思"绪"万千
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舞美化装设计师,2015年中国舞美年度人物。199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化装设计和创作涉及歌剧、舞剧、艺术舞蹈、话剧、电影、电视剧、MTV及众多大型晚会,各类人物造型设计作品累计150余部,著有《歌与舞的化装艺术》一书。
主要歌剧、舞剧和艺术舞蹈化装设计作品:《红河谷》、《伤逝》、《原野》、《八女投江》、《江姐》、《假面舞会》、《灰姑娘》、《蝙蝠》、《爱之甘醇》、《将军情》、《洪湖赤卫队》(国家大剧院版) 《号角》、《星海》;《青春祭》、《篱笆墙的影子》、《南京1937》、《清明上河图》、《肥唐瘦宋·宋》、《一“ 義”孤行》、《古城》、《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桃花红杏花白》、《传丝公主》;《爱莲说》、《一片羽毛》、《桃夭》、《嫦娥》、《芳春行》、《晓春学子》、《红玉丹心》、《且看行云》、《竹枝词》、《碧雨幽兰》、《丽人行》、《拉木鼓人》、《春闺梦》、《梨园一生》、《夫妻哨》等。
▲“色眼穿千年”彩妆秀
▲《肥唐瘦宋·宋》
▲《一“ 義”孤行》
▲《伤逝》
▲《兰花花》老五娃造型前瞻
第二篇章:深度访谈
满足舞剧造型样式审美基础上加强戏剧质感
《兰花花》讲述的是发生在陕北地区的爱情故事,新版《兰花花》在化装造型上将着力于每个角色的个性刻画,使形象个性鲜明而不雷同,又有地域和时代特色及其典型性。较之旧版而言,在满足舞剧化装造型色彩和样式美的基础上,整体会加强戏剧质感,并增强细节的准确性,避免晚会的感觉。
化装造型就是拉近角色和演员的距离
化装造型的作用是根据剧情,利用面部化妆、假发、胡须和发饰等造型手段,准确塑造角色形象,缩短演员和角色之间的距离。我们的舞者都很年轻,气质时尚,因此一是需要拉近演员外形和角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从肤色、发型和形象都要沾上陕北高坡的“土地”气息,同时具有30年代陕北特点;二是要将他们的年龄与角色拉近,譬如老年杨五娃和地主周老财,胡须和假发设计不仅使二者既有身份、年龄的区别,也要有性格和生活习惯的差距。
关于东方和新版舞剧《兰花花》
东方歌舞团有着辉煌的艺术创作成就,我们是看着东方歌舞团美轮美奂的中外歌舞长大的。现在除了大型晚会和音乐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还推出舞剧,拓展了其创作道路,使表演形式更为多元化,意义也是深远的。舞剧《兰花花》是其第一部真正的舞剧作品,以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故事为基础,在剧情上既有浓郁的陕北地域风情,也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的冲击力,可谓刚柔并济,看点很多。
为《兰花花》老五娃化妆
第三篇章:好书推荐

▲《歌与舞的化装艺术》封面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方绪玲编著的《歌与舞的化装艺术》一书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歌剧和舞蹈化装的专业力作,也是一本舞台戏剧化装设计、制作、化装造型和演出工作全手册。全文10万字,图片200张,系统介绍中外歌剧、中外芭蕾、中国舞剧和艺术舞蹈等歌舞表演形式的形成、发展、艺术特征、审美特性和造型技术等新颖的理论;从不同时期舞台化装的演变、歌舞化装造型的发展,到当今歌舞化装造型设计、制作和演出化装等专业技术技巧,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既有鉴赏性,又有实用性。
专家点评
作者在歌剧、舞剧和艺术舞蹈化装实践中,一直坚持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将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化,填补了戏剧化装理论的空白,难能可贵。
——著名化装艺术家 王希钟
歌剧和舞剧是舞台戏剧艺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元素于一体。观滴水可知沧海,透过《歌与舞的化装艺术》,我们可以从不一样的视角,来了解这两种庞大而精密的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著名歌剧导演 陈蔚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书,尤其是从事表演化装艺术行业的人。作者用自己丰富的专业化装经历,从中外歌剧和舞蹈艺术的历史、审美、化装设计和技术,一直讲到化装间里的趣闻,非常特别。
——旅美著名歌剧演唱家 田浩江
走进她所设计的人物形象世界,无不令人赞赏。在几十年的创作与合作中,本是我内心深处“私密”的剧中人,在她妙笔生花般的设计创作中,超然鲜活,在旷远的舞台意境中灵动起舞,空灵、孤傲、唯美、高洁……她就是我眼中对美和艺术执着追求的著名化装造型师——方绪玲。
——著名舞蹈编导中国“突出贡献舞蹈家” 黄蕾
第四篇章: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