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专家组与锦屏县领导在隆里古镇召开了首届中国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筹备工作座谈会。锦屏县委县政府领导、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领导、特邀专家、艺术家精心准备了各项筹备内容,在会议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艺术节的顺利举办贡献了大量务实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会议由锦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波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毕启亮共同主持。



介绍锦屏风情,播放宣传片


播放锦屏县宣传片和隆里古镇宣传片。


刘明波(锦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对于这次新媒体艺术节,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全体领导、新媒体专业院校、专家、艺术家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深受鼓舞,并致以衷心感谢。
 
简要介绍了锦屏县委县政府对首届新媒体艺术节的筹备概况,包括责任分配、推行措施以及执行规划。

筹委会汇报筹备方案

筹委会成员汇报了新媒体艺术节的整体筹备方案,对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旅游风光、传统民俗、国际评论、发展规划、展览场地等内容进行详尽的图文介绍。



特邀专家、院校老师建言献策

毕启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学会一行30多位专家从全国各地来到隆里,首先要感谢县委县政府四大领导班子的热情款待。


感谢隆里古城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县委县政府的辛苦付出初见成效,领导们高瞻远瞩、下大力气打造一个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的隆里奇迹。学会与县领导的意见高度一致,大家看到了隆里的决心和诚挚,相信刚才汇报所展现出来的宏伟计划,一定会取得更完美的呈现。
 
曹林会长曾多次召开会长会议和专家会议,强调了新媒体艺术节的重要意义、品牌价值,这也体现了“大舞美”的概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需要考虑实际落地的情况,看具体实际的项目。

杨晓军(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届新媒体艺术节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高端学术论坛:主要探讨待开发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历史文化,面对现代文明与科技,应何去何从?

艺术家提名展:规划了上百位的艺术家名单,需要根据隆里古城的实际容纳情况,因地制宜的邀请最适合的创作实践者。

院校师生作品邀请展:邀请的著名院校在新媒体领域有深厚的教学积累。

介绍了新媒体艺术领域重要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机构的接待事宜,以及国际艺术家的邀请意向、作品的运输及保险等内容。

王之纲(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上很多艺术节、戏剧节都发生在远离大都市的小镇上。我们需要关注并思考二个“距离”的概念:


1.进行展览的新媒体艺术,在观众层面是小众,如何带动大众旅游需求?

2.原生态古城与现代文明、科技的互动。

将于8月带领院校学生来隆里再进行一次实地考察。猎奇是大家来到古城的最初感受,而后深层次的与文化传统的交流互动,才是新媒体艺术节最有魅力的部分。

介绍了一些可能会带到隆里展出的作品,包括部分毕业生作品,以及为故宫博物院做的《韩熙载夜宴图》的多媒体互动装置。最后展示了为锦屏县文书楼和风雨楼等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投影方案。

刘志新(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如何把新媒体这种当代艺术放在隆里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例举了阿维尼翁戏剧节、卡塞尔四年展等展出、宣传的形式。

介绍了新媒体艺术节所需的主要展览场地——以龙标书院为主线,串起散落于古城各处其他地方的“珠子”。

建议隆里要建筑情境式表演,对空间环境和人文风俗进行组织协调,营造常态化情境。

荣飞弟(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学会与县委县政府的下一步工作,应该就如何推动后续环节进行协议。建议政府成立了解新媒体行业的组委会,对艺术节的各项沟通、创作、布展等情况进行调节和配合。


宫林(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家、教授)



讨论了展示传播的问题,新媒体艺术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影像作品,内容、媒介、空间,都离不开光的元素。举例说明了展示空间所需的遮挡,对光线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展览所借用对民居的要求。

每个院校的创作与展出都有自身的考量,应当设立总策展人,一方面与隆里本地相关负责人员密切联系,一方面与院校艺术家沟通协调,从整体上把控大局。

刘姝铭(天津美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感受到隆里的先人用充满智慧、浪漫的手法,留下很多美好的历史与习俗。

艺术节的定位,其核心价值应用当下最小媒介,探讨当下生活状态。很容易落入声光电等炫目的形式,更应探求的是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对接,应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将竭尽所能,带领学校团体在“认领”的祠堂和古街中,完成参展。作品探讨的核心还是试验性和社会性,作品将嵌入到隆里居民的生活空间。主要是交互性电动装置,实现实时交互。

说明了对电源、光线,以及涉及到光影和感应器的要求。

徐仲敏(旅英华裔艺术家)



此行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全国文化古镇、景点,应注重树立出真实的面貌,不希望看到虚拟和临时的面貌。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阎玉婷(Between艺术实验室艺术总监、策展人)


1.原生态、原始意识、宗教仪式感
去社会化、去叙事性的方式,走向一种纯粹的精神的形式,更倾向于一种原始意识相连接。

2.新媒体作品在空间的适应性
装置的形式为基础,实现声音、光学反应、灯光、机械互动等多种交互方式。

3.以隆里当地的文化特征、历史纪录、人口、地理等多方面探索,以艺术计划的形式输出一种综合性的,具有研究型以及文本产生的综合作品。

4.户外的空间可利用性,稻田、湖水、森林。

张辽源(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


新媒体艺术和隆里古镇这二个概念,放在一起就有吸引力。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挑选精彩作品放在隆里,与空间发生关系,结合的有趣而精彩。

郭谦(广州美术学院教师)


作品的运输要有所保证,作品和设备的维护具有不确定性和未来性。

在古城的非常规展览,应与日常生活发生关系,例如在作品旁边洗菜或小孩在做作业等,就不应该像在美术馆一样。应把局限转化成为展览最精彩的地方。

做为院校老师,希望能够持续与隆里发生关联,例如完成学院的社会考察课程。并探讨未来是否有可能发展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

殷俊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



学校将会挑选优秀学术作品,配合新媒体艺术节,为隆里增光添彩。

展览后续将面临一项重要环节,是展览过程中的作品维修,例如作品运转过程中停止运转这样的突发状况,后续应有专门团队,能够及时解这些特殊状况。

马云龙(中国戏曲学院青年设计师)


建议新媒体艺术节的主题突出“日观夜寻”:

白天,各个展区的项目按时段呈现,专业观众与普通游客欣赏古城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感受传统环境下的新媒体艺术。

夜晚,古城的“夜”并不因暮色的降临而黯淡。“寻”暗含着游客对静谧古城的期待。古城幽深通达处的街巷,通过互动戏剧体验模式,向游客诉说着古城的独特风韵和人文故事。

为隆里赋诗一首:
晴色入青山
黔中汉城传
扶醉观花去
隆里夜未阑

在黔中这座静谧的古城,因新媒体艺术的融入,让暮色后的古城更加斑斓!跨越600多年后的万家灯火,闪射出持久的人文光彩。

针对花脸舞龙的民俗表演提出三维投影等开场形式。

冯路(中国戏曲学院青年设计师)



可以通过互联网文化推“网红”,例如汉文化直播。

对传统民俗的花脸舞龙十分关注,自己的参展作品理念是:希望能让观者在虚拟的情况下感受画花脸。

马俊(湖南明和传媒总经理)


艺术节时间愈近,作品的落地都有时间周期要求,时间越充足就会有越好的艺术表现力,需要加快流程速度。

电力改造工程复杂、费用高,对规划、设计、采购方面的专业情况,明和集团具有距离近、实力强等优势,可为初步设计、后期实施、维护做强大的技术保证。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领导讲话

韩宏志(音响专业委员会主任)


探讨了新媒体展与艺术节的关系。“节”气氛体现在白天,“展”的景观在夜里。

对民俗演出的灯光音响效果提出了专业意见, 建议用灯光打亮苍穹,渲染夜景。

任晓兵(音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隆里之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心全意,为您服务。

黄志强(音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用家乡遂昌的旅游文化为例,建议隆里可以深度挖掘典故民俗,找准旅游发展的宣传策略。

在新媒体艺术节的项目上需务实齐心,将项目落地。做好节点考核,进度表管理到日。

张定豪(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第一次来到隆里,感受到锦屏人民的热情,在很多场合都能从细节上看到政府对艺术节的决心。这个平台给舞美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大舞美”概念的触角得以无限延伸。

车承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在古城进了3家民居,发现新修葺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古镇整体建筑风貌。希望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能够对民居修缮进行补贴,出台“修旧如旧”的政策。文物古建的保护应听取专家艺术家的意见,打造真正不失外部风格的古镇。

王履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倒计时迫在眉睫,应一天一天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把控进度。

季乔(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需要思考所有参观者能参与什么,带走什么?对于隆里文化故事,需要回顾、思考、传播,需要通过人来传播。


保护建筑的每一砖一树,挖掘文化的内涵,在保护自然基础上增加现代化的表达。新媒体文化应深入千家万户,让所有本土居民也有参与感。

花脸龙的脸谱绘画代表当地最粗糙、最原始、当代最缺乏的艺术状态,应深度挖掘把民间故事把演出串联起来。

对广场的投影设计、引路牌的造型设计、荷花池的演出规划、名人的视像呈现等方面都提出建设性意见。开放思路,迎接无限发展的未来。

韩生(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文化建设的重心下移是当今国际国内的普遍特点和趋势,如法国阿维尼翁、爱丁堡、布雷根兹等世界级戏剧节,都发生在几万人的小城镇。
 
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时代,文化艺术资源不仅是地域性的,而可以为全国和世界共享;不仅是文化艺术建设,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综合建设。当代艺术的特点融入生活,因此,隆里新媒体艺术节应该与小镇生活融为一体,并借以改善环境和日常生活。

贵州具有后发优势的地方。在后工业时代,环境和生态成为最宝贵的核心资源。锦屏隆里镇600年形成的文化资源是宝贵的历史遗产,需要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

正在进行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与环境介入项目实验会积极投入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荣誉会长)



定位要清晰,要将隆里新媒体艺术节打造成高定位的品牌标杆。

时间紧迫,现在是比较粗旷的规划,应将人文环境、历史形态、观赏习惯等具体化。三年计划需要连续性,多元吸纳有利于多媒体主体发展。

应当结合新媒体关注对非遗的保护,把传统文化传承下来。

毕启亮副会长结语

23位艺术家的精彩发言,共同打造一场大戏,齐心合力的精神十分感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希望打造艺术节的品牌,锦屏县政府希望打造优势产业,改善百姓生活,艺术家希望借平台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

古今对话,新旧对比。把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好。

孟凡明书记讲话

孟凡明(锦屏县县委书记)



对众多专家到来表示感谢,艺术家们对多媒体艺术事业的追求,也影响、激励着锦屏人民。

表达了全力以赴的态度和决心,希望加强沟通和汇报。只要有艺术、技术、基建、人员的任何需求,锦屏县委县政府将调动23万百姓的积极性,倾力完成任务。

地方政府定会做好服务,加快速度、加大团队协作力度,逐一明确对接人员,完善部门协调。

祝愿锦屏能够冲出贵州,影响全国,走向世界!

现场花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