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5日、26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云南省代表团参演剧目《梦幻彩云南》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剧目由“序幕”、“彩云恋歌”、“彩霞舞梦”、“丝路彩虹”及“尾声”5部分组成,精选了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创作元素,集民族歌、舞、乐精华于一体,集中展示了云南民族舞台艺术的最新成果。
由云南省歌舞剧院带来的这台晚会,以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致现代的舞美灯光以及优美流畅的舞蹈语言,向观众呈现了云南多民族、多色彩、多视点的文化神韵。
大型民族歌舞《梦幻彩云南》舞美灯光视频总设计廖毅耕经过巧妙构思,提炼出鲜明丰富的云南元素,寻找最恰当的时空语言,进行舞美创作,让观众更加直观地品味出不同民族悠久丰厚、神秘凝重的文化,领略到云南原生态艺术的纯净之美、灵动之妙。
浅评《梦幻彩云南》舞美设计
廖敏君
《梦幻彩云南》的舞美设计,准确的把握和使用云南民族丰富的传统元素,巧妙干净的处理每一个节目灯光变化的转换,生动地再现云南梦幻唯美的风景,创新的运用云南民族传统的元素,为整个晚会添加光彩,宛如一个视觉形象的舞者,在这个空间中划出一道彩虹。
整个晚会的舞美理念采用云南各民族的传统元素,比如有刺绣、铜鼓图案、崖画图案,打破以往电视晚会对大屏幕单一的使用方法,运用一种镂空遮罩的形式,有机的结合云南独有的文化元素,使得舞台具有立体感、空间感、流动性和艺术性。从传统走向创新的一大步,都离不开对云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恰当使用。
镂空是中国传统的工艺手法。例如中国的苏州园林,镂空的窗花墙使得风景更具有层次感和神秘感,隐约中带感观赏者另一番风味。巧妙的是,在晚会中,三个镂空的布景,同样带给了观众这样的感觉。从实走向虚的过程中,舞美设计师选取了云南三个最有意义的元素、祥云、茶花、元阳梯田,把他们做成镂空的布景,和大屏幕恰到好处的结合,隐约之间勾勒了云南的山水,又结合了每一个节目的独特性。
第一章节《彩云恋歌》,选取云南山茶花的镂空,与整个章节的内容最为贴切。云南山茶花最为云南的省花,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理想爱情的绽放,与这一章节的歌曲和主题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第二章节《彩霞舞梦》 选择的是祥云镂空,祥云代表的是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祝福,吉祥如意。其中这一章节里,哈尼族舞蹈《东方的踢踏》,结合哈尼族独有的文化,元阳梯田,做了第三个镂空的布景,除此之外,结合大屏幕使得整个舞台空间充满立体感,不再是单一的大屏幕播放元阳梯田的视频,而是通过镂空遮罩使得梯田有了立体感流动性,具有生命力。
第三章节《丝路彩虹》导演巧妙的时空语言结合舞美的完美配合,在时间和空间都在变化的内容里体现出艺术性。六到七个时空,运用激光、投影、纱幕、水帘幕不断的切换有机地在空间中完成了变化。一开始激光开启的时空隧道,之后投影地使用前后呼应丰富马帮的意向表达,层次鲜明又丰满。纱幕为双人舞《小河淌水》增添了另一种解读,分离与相聚是现实还是梦境。最后水帘幕的意境,加上大屏幕的一道彩虹,自然流畅的进入了新时代,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尾声《团结汇中华》,结合云南刺绣文化,每一朵花代表各民族对祖国的美好明天的祝福。如意花的图案采用对称的拼接,象征着云南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最后的尾声相互呼应。
除此之外,准确的选择云南元素,例如序《鼓舞云南》运用云南古老的铜鼓文化和民族的太阳鼓元素,让得铜鼓图案的布景和大屏幕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呼应。傣族舞蹈中抽象的树叶似羽毛地形状在灯光地配合下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还有舞蹈《拉木鼓唱新歌》情境再现佤族人民丰收庆祝的日子。舞台大屏幕上运用强烈的红色,展现的是云南崖画元素。阿佤山的沧临崖画拥有记事的性质,古代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设计者选取的是崖画中人们围着圈跳舞庆祝的图案,把颜色由暗淡转化成鲜明,突出强调了表达的内容。
总而言之,镂空遮罩有机结合大屏幕的创新,干净准确又具有艺术性的选择,为晚会的艺术性观赏价值增添光彩,空间的充分利用,立体又具有流动性,是舞美空间创作中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