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文化报社主办“艺海观潮”专题研讨,邀请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多位专家针对戏曲舞美的发展概况,前瞻性地探究未来的行业前景与模式。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主持了本期戏曲舞美创作现状研讨会。
主办方出席研讨会的有: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徐涟,文化部艺术司艺研处副处长王华宇,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编辑刘茜、张欣然。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会长曹林、荣誉会长蔡体良、副会长李威、周正平,副秘书长兼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委员会主任马路,浙江舞台美术学会办公室主任、青年舞美设计师倪放,新媒体编辑部副总编赵妍,编辑张吉才。
周汉萍(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这次研讨会是《艺海观潮》专题的研讨第一期。去年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以后,《艺海观潮》是文化部加强艺术评论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评论专栏,针对现在的艺术创作现状、问题,专门刊发评论性文章。
当代舞台美术的发展一直与舞台艺术实践相同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近年随着中央对文艺工作、戏曲工作的高度重视,戏曲艺术创作空前地活跃,戏曲舞台美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创作观念更加开放、艺术手法丰富多样、优秀专业人才不断的涌现、舞台科技的突飞猛进,给舞台创作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力的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舞台美术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成为作品艺术风格的生动体现。大量机械装置、灯光设备的运用,使戏曲艺术从传统的一桌二椅走向现代化的丰富和多元,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制作,挤压了舞台表演的空间,破坏了戏曲虚拟写意的美学原则。
今天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文化报邀请各位专家就舞台美术文化开展专题研讨,就是要结合实际,肯定优秀的舞台美术创作,反对不分作品、脱离实际的大制作,提倡简约的舞美之风,汇聚戏剧本体,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当代戏曲舞台美术创作,既要坚守戏曲美学传统,又应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既要吸收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又应不失东方神韵。
曹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戏曲舞美创作应遵循艺术规律为表演而设计》
自国办与2015年7月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一年以来,使戏曲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在最近二个月中,“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汇集了30多台戏,基本能够代表基层戏曲院团的创作现状。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专家评审环节,我受邀去参加了部分戏的观摩和评论,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有一些现象也引起了一些反思。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荣誉会长)
《舞美创作需要理性也要讲点规矩》
对舞台美术创作要说的有很多,因为各种剧团、各种创作人员、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等,所以对舞台美术创作上来说也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有几个问题是共性的——七个重视:
1. 重视文本研究
2. 重视人才培训
3. 重视基层的文化传统
4. 重视基层院团的建设
5. 重视舞美工作者的基本功训练。
6. 重视舞台的整体性
7. 重视舞台整体的创作和交流
有几个问题还可以做一下调整——四个不必:
1. 不必过分依赖技术性
2. 不必过分依赖物质投入
3. 不必在意得奖因素
4. 不必过分依赖舞台
李威(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以中国剧场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回到戏曲本体的概念。戏曲剧团占中国剧团很大的比例,应该加强这种对戏曲整体的认识——传统的优势是什么?新的演出环境、新的剧目创作形式、新的剧场舞台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一、加强戏曲舞台美术特殊性的学术研究
二、舞台美术行业应该建立分类指导的模式
三、回到艺术创作的纯粹状态
四、加大对院团舞美人员的业务培训
周正平(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戏剧最好的时代,舞美人需要一点冷思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时代戏剧变革的先声,首先就是从舞台美术的阵地上找到突破口,吹响号角的。一部中国舞台美术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戏剧发展史,正在深刻的改变中国戏剧的面貌,可以说现在正是舞美最好的时代!
现代科技推动舞美艺术进步的同时,也在限制我们的思考。越来越多新的器械带来的是个性化,会限制我们的思考,从如何创作变成了如何安置器材,这是本末倒置!现在戏曲创作多数人更注重西方舞美观念,西方的舞美观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舞美观念并不相同,也不符合我们的古典美学精神,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追仿。
马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的戏曲舞美是最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一些艺术种类,在做这个戏曲创作的时候是非常让人有深刻对文化理解、对文化认识的过程。
培训的成绩和意义
“千人计划”和之前的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高研班人才培养,这些对舞美人才知识结构更新的高度重视是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
文化的宣传
近年在国际交流中,在国内外各种演出中,可以看到中国戏曲舞美因素和中国民族特征得到的发挥和应用。
对戏曲院团的扶持
大批戏曲院团身负重担,需要政策、经费、场地等各方面的关注与扶持。
政策引导
对快餐式的艺术创作应予以修正,对经得起推敲研磨、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剧目或剧种,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倪放(浙江舞台美术学会办公室主任、青年舞美设计师)
以《临川四梦》的舞美创作过程为例,阐述如何用简洁的舞台呈现,在为演员提供更大表演的空间的同时,也更好地还原传统戏曲立象写意的程式表演的美学特征。
简洁不等同于简单,它是古典美的原则,是从无数元素中提炼出来的。用这样的视觉呈现,将意与境,虚与实,情与理都达到高度的统一。
徐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 )
一、舞美的创作
舞美的创作不是外在的舞台艺术,本身就是属于艺术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观众来说,舞美本身其实就是观众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
另外对于舞美来说,又要用一切的手段凸显演出的效果,舞台是以演员为中心的,他所有的手段是为这个表演服务的,如果只是让观众看到是舞美,那这个舞美肯定就是不成功的。舞美应该明确在舞台上的正确位置,应该动用一切的手段来凸显演出的效果,而不是一个外在的技术手段。
二、大制作
前些年一直在反对大制作,当然这个是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实际上在舞美行业和整个艺术表演团体共同的努力之下,我认为这种观念已经在有很大的一个改变。反对大制作,应该反对的是那种不以艺术整体效果为目的、喧宾夺主、为豪华而制作、只追求视觉冲击力舞台装置的堆砌,绝对不是说舞美只是停留在一桌二椅30年100年前不变的方式。
简约不代表是简陋。广场艺术与剧场艺术,不要说高和低,而是说他针对的观众程度是有所区别的,不管任何的场合都是一桌二椅也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他也要求视觉审美的提高。
三、舞台美术与现代科技
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水仙女》为例,探讨舞台美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个常常有争议的话题。因为戏曲的演出场所从堂会到数千人的大剧院,其布景灯光必须随之改变,表演也应该随之而变,必须探索新的科技带来新的可能性,那新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是为应用新科技,而是提升艺术效果、丰富艺术感受、拓展艺术语言、转变艺术的表演形式。实际上现在大量的灯光方面的应用就是新科技的概念,还有LED、3D的运用等等,戏曲舞台不可能永远隔绝在这个新的技术之外。
四、《临川四梦》的触动
第一次看到最近的《临川四梦》,四台演出的舞台美术对我来说,有一个非常的震动,觉得整个舞台空灵简约,古版画的意蕴典雅,简单的道具画龙点睛。灯光运用恰到好处,特别是总体色彩的把握,都有非常深的印象。舞台的灯光并不传统,是一种非常现代的、耐人寻味、观众接受并喜欢的一种和谐大气。唯一不足是检场的方式会破坏了这种气氛,希望达到更高层次的唯美。
在座的各位都是这个行业里面的领军人物,无论是从理论到实践,希望舞台美术可以探索出中国的美学精神,就是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一种当代戏曲审美的风格。
现场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