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龚睿,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硕士,活跃在戏剧、电视领域,曾凭借道真傩面戏《傩韵歌舞》获得舞美设计金奖。近期举办的MTA国际音乐节,龚睿的舞美设计体现出富于张力的未来感和科技即视感。学会微信平台今天请青年舞美设计师龚睿与广大同仁分享他的创作体验。


▲MTA国际音乐节 | 舞美设计:龚睿


一个人怎能在没有任何前提和指导的情况下,不间断地提高为一个完美的人?这种力量是靠“艺术”来创造的。


今天,若要使未来中国能够引领世界,首先需要深切和全面的弄清楚何为当今世界精神发展的前沿,未来世界精神的引领力量在哪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而"发达"国家并不仅限于继承传统,更强调指向未来的创造;每个文明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色,而先进的文明并不一味被动的固守差异,而更注重为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理想开创新的普世价值,从而引领世界。


引用朱青生先生的话,在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让这种当代性,正是我们作为艺术创作者所为之努力的。然而作为一个以感情为心灵出口的"工种"——舞台美术设计,每时每刻都不停的在感知、理解、思考、倾诉......


这些方面遍布很多:有形象、材料、时间......然而,每天这些因素都会让你的情感发生波动,继而引发思考。

▲MTA国际音乐节 | 舞美设计:龚睿


比如我有时候走进一个餐厅,餐厅里面坐着60个人,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相互注视着、有的看着自己的手机、还有的在不停地催促服务员......我发现他们其实都是那么的个体、然而又统一在这个环境。此时他们的时间不在是你手表上的一秒、还是俩秒的概念。有可能那个催促服务员的一秒相当于那个聊天的十分钟,时间变成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刚开始有些苦闷,苦闷在学习过程上没有一套类似西方附有逻辑性的哲学推理直接吸收。中国暂存比较客观的理论又虚无缥缈,让我亦云亦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为了保养身体读了一本《黄帝内经》的书,让我领悟和艺术的共通性——心。我们在学习绘画素描时,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口诀"就是,心到、脑到、手到。于是在我们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回忆总结起来也是如此(地方方言唱歌就是很典型的)。

不变的是心,可变的也是心。因此,我心中属于东方中国的民族心不会变。


▲MTA国际音乐节技术会。右一为龚睿


创作实践及体会


当我有这个艺术信念的时候,开始付诸行动,做一些大大小小的艺术实践。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1、洛阳龙门剧场

 

▲洛阳龙门剧场 | 剧场设计、演出设计:张旭  龚睿


2009年,龙门石窟整体剧场案例,是历时俩年的一个整体策划案一个设计。基本分为建筑外观概念设计、室内空间设置以及剧场表演空间和剧目设计。为此中间我还恶补一阵子建筑设计基本常识。



因为从立意上,龙门石窟毕竟是"石头上的艺术",因此在整体立意上应当是个从石头里"长"出来的剧场。"长"一定是个具有大动势的艺术行为,而且在造型上为了让这个剧场与整个石窟山体有一个对立的联系,并且让它还有一些现代性。因此就有了最终的下沉式剧场概念图。


接着就是剧场内部环节了,从整体视觉和体验关系上是一个四面环绕式,层层叠叠越往上则缩小,呈一个塔状穹顶。石窟的形象虽然用了“线”和“面”的手法进行概括,已经在客观性上进行了抽离,但是在将事先排列组合后的石窟形象放到该空间中后,原本概括的个体化形象在这个空间里变得铿锵有力,符合了创作前的初衷。整体上,这种组合方式的石窟环境又让观者在视觉上萌发了另一种“意象”空间,这种空间属于每一个参与者的“三界”空间。



观众席部分我选取了佛教最典型的“荷花”作为主体形象,将荷花分散下的“花瓣”做观众席,“荷花”与“花瓣”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关系,看似“静态”实则动态。当中心式舞台下巨大的荷花从地下升起的时候,荷花上零落的“花瓣”不禁与主题荷花形成了佛与众生的意象联系。座位设置的数量为808位,也符合佛教文化中罗汉与佛祖位次基本布局。物理空间与抽象空间实实虚虚,虚虚实实。



我发现岩层物理特性(厚重)与佛文化内在(轻盈)特征的内在联系,于是用抽离的岩层形象作为载体,将石窟文化本身固有岩层特征意向进行诠释,创造出来的石窟梯阶基本上满足了剧场的功能。


2、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  | 舞美总设计:龚睿


2015年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案例,这次活动其实有很多硬性限制要求以及最后综合的考虑。比如这次活动不仅仅满足观众现场观演感受,而且还要满足电视画面的呈现。


 


这次主要说的还是艺术立意出发点——如何用中国传统审美方式打开电影节开幕式。我将具有动势“开启”行为作为开幕式最大的艺术行为。我将一块“纸”作为整个载体,从最初视觉上呈“一”字,也如同地平线或隐或现。当这个“掀开”这个举重若轻的动作打开时,打开的是“天地”、打开的是“胸怀”、打开的是“开幕”。


3、MTA国际音乐节


现代生活对我的“反馈”,现代意识和物质的启示,如材料、时间观念、综合性。比如刚刚在漠北举行的MTA国际音乐节,这次场地也比较特殊,是在一个沙漠。



因此在材料上的反差如何在沙漠上留下“痕迹”,最后我找到了铁皮。在铁皮选择上,我选择了一种感觉质量较重并可以生锈的铁皮,因为我希望能让大自然的风、雨、沙子参与到这场创作中来,并且考虑到演出时间的因素,使得让这个大自然的创作过程可以和演出时间稳合。



最后这几个天气元素如愿以偿的参与到这“创作”当中,铁皮变的发黄、生锈,让材料的述说性变的更加有趣。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再出现的时候,那些铁皮还会更加有“阅历”。


▲舞美设计草图


 

▲舞美搭建现场


▲现场剧照


▲现场剧照


4、线与空间


线与空间,也是我将材料与空间关系与不同剧目和节目结合的一些尝试。



近些年我们走出去很多,认识理解或学习了很多西方体制、西方教育、艺术教育。但是我们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初心以及血脉的事情还是太表面。现代社会的环境也让一些本来就犹豫不定的艺术工作者更加的急躁。(在这里我从来不以商业或艺术之分,因为这俩者关系与个人本身的全面性也都是统一)。



最后我想起蔡国强的一段话:好的艺术家似大自然,有自己的春夏秋冬和生、长、收、藏。能吸收艰苦,也能淡定富贵。能保持童真、一直热爱艺术,这是恩赐。



▲《蝉居》现场剧照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