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部新戏最引人关注的点都有哪些?故事剧情、主创演员、舞美造型、灯光音乐……2016年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的“名著系列”大戏——《邯郸记》已经大幕拉开,容颜初识,不知道已经看过首演的亲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点?今天我们要谈谈的,就是……舞美设计!
在戏剧创作的分工板块中,除了编剧导演,最吃重的部分,当属舞美设计。严格说来,舞美、造型、灯光、音乐……是观众走进剧场的第一观感,是整体不可分割的感官呈现。但如果你在一部戏里,感受到了一些画龙点睛的“亮点”——例如《邯郸记》里纷繁撩人的服装造型,那一定是舞美设计在其空间上做了最恰当的安置。
要说到十三号剧院的舞美设计,那一定绕不开一位重量级的舞美大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舞美总监——季乔。
▲季乔在制作间与十三号剧院舞台队工作人员为《邯郸记》的舞台设置做指导
说高大上的名头和获过的哪些大奖,大家都应该不甚熟悉;但如果说起《威尼斯商人》《麦克白》《where to go》《望》等的舞美呈现,那一定有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季老师出手一向大气、干净,内涵深厚,蕴意十足;这次在《邯郸记》的舞美设计上,更是添加了几分古典韵味,随性飘逸,玩味甚多……用季老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
“空间设计择于清淡而野逸,随性而存意,亦俗亦可大雅。”
清淡而野逸
素布雅净,自有行书千行
《邯郸记》的舞美,最引人注目的是置于舞台中央的一块大白布——一块干干净净,啥都没有,明晃晃的大白布!
初见之下,单调乏味。但它却是整出戏的重中之重,在轻薄的透纱与厚重的幕布之间交错、转换,在“透”与“不透”的间离效果中,叫人窥见卢生一梦一甲子年岁里的世事沉浮,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此外,它还是180度全景式平面幕布,汤显祖为卢生写下的字字句句,念成诗,唱成词,草书挥笔,行云流水的落在白色幕布之上,颇叫人有种,揭开书页,字里行间的悲欢离合都跃然纸上,卢生、崔氏、大宰相、驴、鸡、犬等……一个个的都穿梭于《邯郸记》的扉页之间,真真一出黄粱美梦!
随性而存意
空阔静辽,尽有人生百面
初见《邯郸记》的舞台,有一种空阔的静寂之感,不仅是因为全白色的背景设置,更是因为凸起的地面上胶质底板的反光,制造了一种镜像的倒影效果。与一般的木板或黑底的舞台地板不同,《邯郸记》的舞美似乎在空间的设置上显得尤为“贪心”,白色的背景空间营造还不够,还要在地上,再造一个空间出来……那倒也是,一甲子,大半生的梦呢,不弄个天上地下的大世界,哪能装得下五十余年人世的沧海桑田。
更何况,这舞台的设置才不是你看见的那么简单呢!距舞台中轴设方台一座,形之高低,错落有致,且与梦里梦外,梦中之戏攸关。并置有脚光暗藏,光景有趣,为人物之扮相作铺成。台上的演员来来去去,卢生梦里的人来来往往,全部呈现在垂直的两个空间里,有时你看台上的故事真真切切,有时你看地上的倒影却面目模糊……人生如梦的恍惚,不仅戏里有,生活里也有。
亦俗亦可大雅
黄粱一梦世间事,庸人自扰自渡人
初排《邯郸记》,导演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戏,亦俗亦可大雅。俗尘凡事乃为“俗”,人生自渡乃为“雅”。每个人都得经历一些“俗事”,才能学会“自渡”的悟力。不要以为舞美设计只要自己做得欢,看着美就行了,每一帧想法都得跟着导演的立意走,还得为后来的服装造型、灯光音乐提供和谐的包容空间。
季老师对《邯郸记》的整体舞美效果是这样描述的:“整体空间除独立表达视觉语汇外,且暗喻臆象符号,在审美意识下揣度“形”外之言。此剧导演以“扮演”之法则,间离之时空,不落前人窠臼,引大笛、二胡,叠韵双声。涉句词、歌诵,雅俗诙谐。为名著《邯郸记》独开生面。”
如果从《邯郸记》的整个舞台演出效果来说,服装造型、音乐唱段,一定是最令观众啧啧称奇的地方,但如果没有极为雅致、空阔的背景空间,这些华丽繁复的服装,高亢清丽的唱段是无从展现的,即便有,也不会是这般恰到好处。
雅俗共赏是极好的,因为人和戏一样,既不能免俗,也要有“自渡”的雅量。
《邯郸记》首演剧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