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婉转曲,凄美有悲音。
草桥能相见,又有谁伤心。
多少姻缘事,到头离别情。
花开复花落,此曲有谁听……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祝英台与父力争,女扮男装,往杭州尼山读书,路遇梁山伯。二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共赴学馆。英台收到父信,辍学返乡。山伯送行。英台多方暗示自己是女性,愿以身相许,山伯未解其意。英台托言家有九妹,望山伯前来求婚,山伯欣然应允。不料,英台之父嫌贫爱富,竟将英台许与马太守之子。山伯拜访祝家,知九妹就是英台,又知英台已许配马家。不久,山伯抱恨而死。祝家聘女之日,恰传山伯死讯。英台途中下轿,哭祭山伯,碰碑而亡。风雨中坟墓开裂,英台入坟。顿时天睛日出,梁祝二人化作蝴蝶,翩翩飞舞。
京剧《柳荫记》根据同名川剧改编,著名戏剧家马彦祥担任编剧、著名戏剧导演郑亦秋担任导演、“通天教主”王瑶卿担任唱腔设计,主演由当时如日中天的“叶杜”组合:杜近芳、叶盛兰共同担任,这样优质、有实力的主创团队为京剧《柳荫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首演,该剧便引起轰动,一举成为“叶杜”组合的代表剧目之一。
国家京剧院2016年重点复排剧目《柳荫记》于11月23、24日在梅兰芳大剧院青春亮相。该剧扮相别致、唱段丰富,其中经典情节“临别许婚”、“楼台会”、“化蝶”等都十分感人,为国家京剧院优秀的传统保留剧目之一。为确保本次复排再获成功,剧院特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叶少兰共同担任艺术指导及复排总导演,著名戏曲导演荀皓担任复排执行导演,三位老艺术家共同把关,力求为观众呈现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艺术家们对剧中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对剧本、唱腔、舞美设计进行不断调整加工。
纲秋多杰太谈舞台创作
舞台风格
采用条屏幕的形式把设计语汇统一起来,舞台颜色尽量要简单、干净、通透、想设计出凄美的画面效果,营造出有助于剧情表演的环境气氛。
设计语言
尽量空灵、唯美、抽象。在把握处理好戏曲空间中要有抽象和具象的关系,求得与表演等因素的统一和谐,在空间的处理上想要具像的成份少些,抽象的成份,虚拟成份多一些。通过虚拟抽象的原素营造出凄美的意境,但是太虚太少则很空,显得舞台苍白空洞,感染的力度则不够。在创作中做到造型准确,简炼,处理好虚实关系,还要以后多实践多体会。
主形象造型
比如几场中的窗户、屏风的形象不能堵死要有穿透感、灵动感、在统一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尽量给观者已简练的美感。《柳荫记》除了必不可少的柳树形象之外还设计了象征爱意、高洁、芬芳、纯洁的玉兰花,在第六场中体现玉兰花代表着祝英台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她有着玉兰的秀美,也有着玉兰的性格。在第八场中一枝枯树一枝花,这里已经不管它是什么花了,只代表一种心境,是梁山伯祝英台的外化语言。化蝶中圆形的牡丹是象征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最后随着撒下的桃花瓣把剧情推向高潮,给观者已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整体创作力求想做到意境表现,境生象外、虚实相生、留白余韵。
此外在设计和制作上还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在尊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能够前行一小步对于我以后的创作都是巨大的提高。
舞美设计图
剧照赏析
主创团队
编剧:马彦祥
导演:郑亦秋
唱腔设计:王瑶卿
艺术指导: 杜近芳 叶少兰
复排总导演: 杜近芳 叶少兰
复排执行导演:荀皓
复排音乐监制:李金平
复排舞美监制:于跃刚
复排舞美设计:多杰太
复排服装设计:蒋连起
复排灯光设计:李福顺
复排造型设计: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