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
上戏舞台设计教研室青年教师
鼓楼西剧场尚在襁褓之时,沈力亲手测量了剧场的全部尺寸,为《枕头人》设计了舞台样式,在这开幕大戏首演之日,他的第一个女儿亦降临人间。更加有缘的是,沈力再度与鼓楼西合作《审查者》之时,他的小女儿又迫不及待的提前了11天,赶在《审查者》的首演日出来向世界问好。
从《枕头人》到《审查者》再到《晚安,妈妈》,沈力一直陪伴着鼓楼西成长,他说,“这个剧场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晚安,妈妈》剧照 摄影:王昭
问:继《枕头人》与《审查者》之后,您再度与鼓楼西剧场合作,来担任《晚安,妈妈》的舞美设计,您对这个剧目是怎么理解的,读完剧本之后有什么感受?
沈力:我把剧本反复读了三遍,第一遍读的时候比较着急,是在手机上匆匆浏览的,但杰茜那种想好了一切,在安静中度过这一天,然后就走向死亡的这种勇气,能够刺激到我,一个人要有这样的勇气是不容易的,而且我觉得她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可能必然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晚安,妈妈》剧照 摄影:李晏
第二遍再读就有不一样的感受,第一遍的时候会以中国人的惯常思维来想,在“最后一天”的时候,会穿上一件特别喜欢的衣服等等,把她想成一个死刑犯了,其实不是。读过第二遍之后,我看到杰西是非常平静的,她跟平常的一天是一模一样的,她在这一天安排好了所有的事,然后平静、高兴的走向了她想要的结果,此时恰恰是她最平稳的一个状态,越是这样越能体现她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我舞台设计的整个构架都跟这个认识有关系,在舞台上呈现一种既是平衡又是对立的感觉。
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感受,几遍读下来都是差不多的,心里会有一点点忌惮,因为你知道这个剧本中的一些桥段,包括她没有告诉杰西癫痫病的真相。因为我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人,我觉得跟孩子一定要坦诚,这样可能以后会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
问:这次您一共设计了几个舞美方案?
沈力:三个。
第一版你看草图会觉得像是一个非常写实的景,但其实做出来以后会有不同的感觉,它跟现在一样用的是黑色的无缝纱,墙面是消失的。我有一个概念,就是母亲跟女儿中间的过渡,包括其他的家人,舞台中间我放了很多相框,是她们的家人、回忆、历史,这些相框看似是挂在墙上,但其实是挂在黑色的虚空中的。然后从上场门到下场门,有一个颜色的过度,从暗到明亮,因为我觉得杰西是走向了她自己的天使之国,走向了她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她是很高兴的,所以那个通道是很明亮的。
第二个方案我没有拿出来给大家看,自己消化掉了。第二个方案很激烈,有些过于极致了,从表演的方面来说,也比较难去呈现。它的形状是一个锥形的漏斗,从尖到地面是一米二的高度,一共分出两个空间来,还有最上面的第三个空间。在这里我其实是想把母亲跟女儿放在第一空间,父亲等已经逝去的人在第二层空间,压迫着她们、分割着她们,但又与她们联系在一起,最后杰西其实也是走向了这一空间。这个方案对表演,包括所有的道具,会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最后放弃了。
在设计第二个方案的时候我有一些犹豫,然后我看完第三遍剧本,就有了现在使用的第三个设计。
问:现在的舞美设计有什么含义呢?
沈力:我在做设计的时候特别相信自己的第一感受,并不是先把很多东西图解,图解到一个文字化的意义,然后再去做设计。现在的这个设计,是用纱来分割空间。浅色的纱勾勒出她们生活的基本空间,然后两侧暗色的纱是可以像雾霾一样消失的,后面分别是塞尔玛和杰西惯常的生活空间:厨房和卧室,后面通过一个过道相连。杰西的房间是浅色白色的,是更高调的,而厨房那边则更加生活化。因为使用了纱幕,透过光影的关系,可以做出人和物件的叠透效果。对于女儿和母亲来说,她们在对方心中,有时候是实实在在的,有时候是虚无的,空间的划分可能会带来这种视觉上的感受,尽量去影响观众的心理。此外我还想实际利用起鼓楼西的二层,这样杰西在储藏室中的戏,就可以直接在观众眼前进行,比如找抢。
现在看来林老师和刘老师的表演还是比较“实”的,我当时的出发点也是考虑到这个方面,在“实”中间抽离掉一个特别大的东西,抽离掉一堵墙,就好像没有那么封闭,但实际上还是封闭的。装台的时候有两个人撞到了黑纱上,它们就像雾霾一样不易被察觉,但又是存在的。我想规划出她们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无可避免的要展露在对方的眼前,时隐时现,而她们又必须有一个共同生活的空间。这几个空间出来以后,看似只有中间一个菱形的空间,但突然这面又会有了,突然那面也会有了,让观众会有一个联想的空间,我希望观众会感受到:开放着的内心世界最终还是被封闭着的,这种封闭是无形的,但又实实在在的封闭着你。
问:您有比较偏爱的舞美风格吗,还是更喜欢“一戏一格”?
沈力:一戏一格,因为我觉得戏与戏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别人给我定义过,说我有风格,但是我并不太认同。可能这一类样式的戏都容易来找到我,因为他们觉得我可能擅长做这些。但是我还是很希望能做很多不同的舞台样式设计,我并不希望做标签式的,我想像万金油一样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风格。当然,我不会去做一些我认为不太好的东西,像晚会和综艺那样的舞台真的不是我的菜。
问:鼓楼西剧场的《枕头人》和《审查者》也都是您来设计的,请您简单谈谈这两个戏的设计?
沈力:这两个戏都令我记忆犹新,我与鼓楼西特别有缘,我的两个女儿分别是在两个戏的首演日出生的。《枕头人》是鼓楼西的第一个戏,也是我做过的比较喜欢的一个戏,它会间隔出一个相对封闭的旋转空间,比较局促,演员在里面会显得人的比例比较大,看起来会压制演员的很多行动,但是你恰恰可以看到演员在里面非常能够舒展。我做了一个“盒子”,因为我觉得《枕头人》就是在盒子世界里的那种生活。
《审查者》舞美的寓意性,如果要解释的话,可能有很多。前面用大斜线做了一个审查者的办公室,他是在半埋地下室,我并没有像惯常的一些做法一样,做半埋地下室一定会有高的气窗,或者是那种光线等,而只是用了斜的楼梯,但又看不见楼梯,整个的感觉就像一个“X”,因为这个戏是审查违禁片,就会变成X、X、X……然后用了暗红色,这个形象会有一定的象征,导演的解释是女性的生殖器,我并没有把它做得非常直观,而是更像用这种形式去表达出利箭穿心的感觉,可以有很多种的含义。
问:您第一次与鼓楼西剧场合作的时候,做得是开幕大戏《枕头人》,那时候您为什么会信任一个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剧场?
沈力:《枕头人》是部好戏,而且那时候我来了鼓楼西,跟当时这里的人交流了,又看了剧场,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以发展的剧场。当时这个咖啡厅是没有的,完全是空的,里面的剧场也还没有装修完,刚喷了防火胶,全是味儿。我可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部测量了你们剧场全部尺寸的舞台设计。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想做这个戏,我想在这个剧场做这个戏。
问:经历了近三年,您对鼓楼西的印象是怎样的?
沈力:我对鼓楼西印象非常好,否则我也不会继续过来,我觉得它是独特的,我特别喜欢鼓楼西选的剧本,还有整个呈现的方式。鼓楼西有一个自己剧场,这个剧场相对来说充满了自由,充满了文学性,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商业的氛围很重,而这里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温暖,这个是我对鼓楼西最强烈的一个意识,做这里的戏能够带给我很多心理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