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最后一天,笔者在北京喜剧院观看了剧院驻场作品《戏台》。这部话剧由陈佩斯导演,毓钺编剧,以“戏中戏”的艺术形式,喜剧的体裁调性,讲述了民国时期著名老戏班子“五庆班”进京,在天桥德祥大戏院演出,遭遇了来自士兵、地头蛇,尤其是军阀“洪大帅”的百般刁难,虽是喜剧,却笑中含泪。一腔苍凉,老辈传统艺人的艰难辛酸在喜剧情境的误会、意外、彩头、嚼头当中一笔一笔勾画出来,耐人寻味。作为驻场作品,《戏台》撑起了北京喜剧院的招牌,在2015年7月首轮演出轰动京城后,年末演出再次一票难求,现已开始青岛、南京等地的巡演之旅。
北京喜剧院在原东方剧场的基础上改制重建,在硬件上是有缺欠的。《戏台》的成功,克服了硬件条件上的困难,完全以作品撑起了舞台,让剧场重新焕发生机。以作品撑舞台,这种做法大概可以附会一种时尚的说法,即“内容为王”。剧院、剧场真实的生命力,就在于那些符合剧院艺术定位的完成度高的优秀作品,在于由这些作品,慢慢滋养和培育出来的忠实观众和观剧氛围。戏剧这一古老的舞台艺术,不是靠着声光电设施的“高大上”,而是靠着“内容为王”踏踏实实的创作、经营,才在文化资源多元且丰富的今天,仍然散发着醇厚独特的魅力。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乡村》剧照
这一年,“戏剧节”这个概念得到国内观众的接受。北京人艺的“林兆华邀请展”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作品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和盖谢尔剧团,因为参展作品高超的舞台艺术水平和独特诗意,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很高的美誉度,拥有大量“粉丝”,中外戏剧交流以最广泛而深入人心的方式展开着。而在浙江,乌镇戏剧节日臻成熟,不但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级名团齐聚乌镇、多部国际剧目首度访华,而且逐渐培育出各个演出场所的多元性以及专业性,形成全国乃至世界戏剧节中罕见的表演空间群体,发挥着现代性小剧场的重要作用。
戏剧艺术的“内容为王”除了是一种口号,更成为一套具体的行事逻辑和规矩。在2016年,戏剧人的机遇和挑战仍然并存,如何在纷纭的艺术业态和嘈杂的市场浪潮当中,守好“内容”这个“初心”,坚持一些看起来或许有点老套的规矩、传统,把戏剧艺术之光传下去、发扬开,是所有戏剧人的期望,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