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马派服饰的鉴赏与研究(上)》(可点击标题链接阅读)中,作者唐义刚从选料、色彩和纹样三方面,详细梳理分析了马派服装的工艺特征,今天继续分享《京剧马派服饰的鉴赏与研究(下)》,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马派服饰,以及马派服饰的价值与启示。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的名字很好地揭示了这部戏的基调:自由、多元。“杂拌”是一种北方常见的拌菜,“折罗”原是指宴会吃剩下的饭菜,而沙拉——众所周知是一种多元百变的舶来食物。这几种食物的材料随时可变,全由下厨的人亲自决定,正如嘈乱混杂是生活的本味,冷暖咸甜只有个人知晓。
2022年7月7日至7月26日,第76届阿维尼翁戏剧节(Le Festival d'Avignon)在法国阿维尼翁市盛大举办,本届戏剧节主题为“从前”。
第75届托尼奖颁奖典礼于2022年6月12日在纽约市无线电音乐厅举行,此前备受好评的《雷曼兄弟三部曲》及其主创们在此次托尼奖中斩获了包括最佳话剧、最佳话剧导演、最佳舞美设计、最佳灯光设计以及最佳话剧男主角在内的5项大奖。
马派的服装服饰在发展到最后的成熟时期,摆脱了自有戏曲形成以来的民间戏曲纷繁芜杂的乱象,高度的提炼和总结了戏曲舞台美术的风格和经验,建立了戏曲服装文化的审美结构和趣味。换言之,是马连良让戏曲服装服饰系统完善化、结构规范化、风格明确化、审美格调化。
帔,是在明代“褙子”基础上,经过装饰和美化后形成的戏曲服装。一般有男帔、女帔之分,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所通用的常服。款式为对襟,半长大领、阔袖(带水袖),左右胯下开衩。男帔长及足,女帔稍短仅过膝,周身以平金或绒线刺的图案纹样。
该剧通过描写抗日战争前夕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音”。
曾两次获得爱尔兰戏剧奖最佳灯光设计奖和戏剧台音乐剧杰出灯光设计提名,话剧与舞剧代表作品有《选美冠军》《艾格尼丝》《康尼玛拉的骷髅》等,歌剧和音乐设计包括迈克尔·加伦《别处》(修道院剧院)、莫扎特《唐璜》《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威尔第《茶花女》、布里顿《仲夏夜之梦》等。
摇滚京剧《水浒108》,延续原著小说《水浒传》的叙事脉络,以《上梁山》、《忠义堂》、《荡寇志》为一个系列的三部曲形式展开。吴兴国编导的“水浒系列三部曲”为中国戏曲的现代性追求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思路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