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子裕
【摘要】
【摘要】 <正>福建古田、屏南、寿宁等县流行的北路戏,俗名"乱弹"。因其最早的主要曲调为平板,所以叫做"平板戏",又因其以"横哨"(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俗称"横哨戏"。后来又吸收了弋阳梆子秧腔,有了"北路弋"名称。此后,又先后吸收了石牌戏的石牌腔(吹腔、拨子)、"崎调"(皮黄戏),后来以皮黄戏为主,甚至被人称为带"江西味儿"的"京戏"。北路戏在抗日战争时期濒临衰亡。1959年在寿宁县农村文艺会演中发现了这一剧种,1960年成立了寿宁县北路戏剧 更多还原
【关键词】
理论、戏曲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