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天津在中国话剧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突破性、全局性的意义,无论从历史与现状看,都是如此,是20世纪上半叶北方地区话剧运动的中心城市之一。当年,从天津走出的话剧艺术家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从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组织的春柳社,到严修积极参与话剧的编演,更遑论张伯苓、张彭春及其具体指导和辛勤培育下的"南开新剧团",及青年时代周恩来、曹禺、黄佐临、焦菊隐、张平群、谢添等人热衷参与。尽管有的人后来或从政,或从教,或从艺,但始终对天津这块戏剧沃土心存感恩之情。周恩来总理不止一次对曹禺先生说:"要编写天津话剧史。"他认为,"写中国话剧史,不能忘记北方话剧发展的历史。"而北方话剧发展史中不能忘记的便是文中提到的四杰。
【发表刊物及时间】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北方话剧; 李叔同; 张伯苓; 张彭春; 曹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