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杏林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刘杏林非常关注国际上的动态、发展和最新成果,于2003年就指导过自己的研究生写过研究乔治·西平的论文。在课堂上,他经常用大量世界舞美前沿的视觉形象及个人作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阐释每一部作品的构思和意义及作品所包含的寓意。刘杏林表示,自己对国外的关注其实是职业需要,作为中戏教授的他总希望能给学生介绍新的知识。
李名觉
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华裔舞台设计大师,被誉为“世界当代舞台设计之泰斗”和“美国舞台设计界的一代宗师”。
迈克尔•耶尔根(Michael Yeargan)1969年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就读时师从李名觉,现在是该戏剧学院设计系的联合系主任。他回忆2005年参加托尼奖颁奖典礼领取舞台设计奖的情景,“我走到后台,看着周围的人”,注意到站在那里的六位托尼奖获得者中有五位曾师从李名觉,“我突然意识到他对我们所有人的影响有多大”。
李名觉在耶鲁大学任教40多年,他也在纽约大学教书,还在世界各地开过讲习班。李名觉一向是位能与学生教学相长的好老师。亚伦森博士说,他不是传授某一种设计风格,而是提供“一种方法,传递一种信念——艺术具有改变世界的可能,艺术应该表达立场”。
谈及艺术教育,李名觉曾表示:从我的教学来说,我培养的不是很多很多的李名觉。我尽量让学生从技巧中出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自己展开对戏剧的理解。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站起来和我对话。他们自己选项目,或者我把项目交给学生做,完成后我们再来一起讨论。
乔治•西平
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教职”)。乔治•西平不仅是舞台设计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和歌剧、影视、录影设计师。二十多年前曾获得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剧院设计新思维”美誉。从那以后他的歌剧设计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奥地利萨尔茨堡节,巴黎巴士底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米兰斯卡歌剧院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乔治•西平曾为美国各大剧院服务,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将其工作内容扩展到包括影视、音乐会的设计、展示及安装等。
乔治·西平认为,内容丰富而手段多样的空间想象力训练,以及对不同材质的敏感性训练,都应该是构成舞台设计专业训练科目的重要内容,他在给学生讲课时,不止一次地谈到“戏剧(舞台)设计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综合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人才培训班”,将在4月开班!培训班授课导师均为剧场建筑、舞台技术、舞美设计、剧院管理、策划运营、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家。课堂授课、现场实践、观摩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您提升专业素养,增加实践经验,扩充专业知识。
手握“金刚钻”,在讲台上玩转“瓷器活儿”,愿您拥有更加宽广的职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