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 at Lughnasa》演出剧照


      2016年3月4日,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与宾汉顿大学戏剧系联合教学探索剧目话剧《路娜萨之舞》(DANCING AT LUGHNASA)在宾汉顿大学的WATER THEATRE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观众及宾汉顿大学的师生对于该剧目的表导、舞美灯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联合创作《路娜萨之舞》是双方2015至2016全年深入合作教学的又一项成果。
      2016年1月16日,舞美系教授马路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美国宾汉顿大学,开启了联合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马路教授在宾汉顿大学戏剧系进行主流课程教学,系统讲授舞台灯光设计课,并与宾汉顿大学戏剧系的师生联合创作爱尔兰当代名剧《路娜萨之舞》(马路教授任灯光设计,青年教师吕钦任舞台设计,青年教师付华彬任灯光专业助教和翻译工作,灯光设计研究生刘旖静担任灯光设计助理,艺术设计研究生刘典参加该项目工作)。该剧描述的情节发生在西北边境多尼戈尔郡某小镇的后山。这里是凯尔特人后裔举行路娜萨节狂欢庆典的所在,与天主教浸润下严肃沉闷的小镇人家构成鲜明对比,承载起爱尔兰原始异教文明的隐喻。戏剧以此种隐喻方式展现两种宗教传统的角力。在工业革命肇始的时代,这种角力在小手工业者的生活抉择层面得到深刻的体现,并成就了一出闪耀着酒神光芒的平民悲剧。


▲《Dancing at Lughnasa》演出剧照


      《路娜萨之舞》由一个生长在这个环境里典型家庭中的男孩的回忆,通过叙述、讲解的形式,贯穿和引导着剧情的发展,穿起了一层层的有关后山上的卢娜萨节、篝火舞蹈、凯尔特人异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姐妹之间的人物以及故事关系。通过剧情的发展变化,把曾经的信仰、文明、亲情进行渲染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当代人一些思考。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与思考的角度、解决与沟通的手段渠道等同样和类似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路娜萨之舞》的创作是综合中美双方师生激情与智慧的集体成果。马路教授带领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师生与宾汉顿大学戏剧系师生一起,从案头创作到排练合成,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把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的舞台灯光教学法,通过美国的课堂讲授,再应用到演出实践、操作管理等多个层面,检验了中国戏曲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展示了国戏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的教学能力。在创造性的剧目创作过程中,中国戏曲学院师生也吸收了宾汉顿大学专业灯光设计的养分,为增补和调整国戏灯光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和完善课程国际化标准做了良好的铺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马路教授讲授舞台灯光设计课并介绍中国数字控制灯光技术设备发展情况


     创作过程锻炼了国戏师生们的综合能力。舞美系联合教学团队,面对了教学任务复杂、课时量大、语言沟通难度大、教学习惯和时间安排差异等众多障碍,顺利地完成了创作任务,打造了又一个平台,是又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将中外联合教学模式推上了新高度。
      这项任务的良好完成,还要归功于国戏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中国优秀的设备厂商)的大力支持。他们听说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团队将在宾汉顿大学除了教学任务之外还有剧目实践教学任务,主动地拿出了一批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灯、最新数字灯光控制台,并通过这个教学团队捐赠给了宾汉顿大学。这些设备不但在教学应用和教学实践方面填补了宾汉顿大学的设备空白,而且为演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达到了非常赏心悦目的艺术创作效果。舞美系教师在设计、讲解和使用中国设备的同时,使美国学生感悟了中国灯光行业的迅猛发展、杰出成果,同时在艺术创作中,也倾听到了美国师生的应用心得和良好建议。中国的崛起在舞美行业、灯光行业都已经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中国设备厂商的技术研发能力令美国师生大开眼界。
      联合创作剧目成功演出之后,中国戏曲学院的赴美教学团队将继续完成后续的教学探索任务,把中国的戏剧文化、中国特色的舞美教育方式融入宾汉顿大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之中,更深入地研究舞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途径,打开更开阔的天空、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为中国戏曲学院提出的“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发展目标继续努力!


▲《Dancing at Lughnasa》实践教学师生名单


      本次跨年度的中外联合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是在中国戏曲学院领导和国际交流合作部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此项目实施过程也得到了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方达舞台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珠江灯光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彩熠灯光有限公司、广东ACME集团的大力协助。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