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右)与票友戎伯铭之戏装照《三日画报》第七十五期,1926年4月
曹涵美插图《幼年张光宇扮戏》《上海漫画》,1929年2月
我们就现存的资料,看张光宇对京剧戏脸艺术,是如何学习、吸收、推广、转化的。
如众所知,张光宇和他的弟弟们,幼年在无锡老家就是忠实的戏迷,经常到茶园去看戏。为了看戏,不惜冒着被家长处罚的风险。
曹涵美插图《梦中挨打》《上海漫画》,1929年2月
1914年他到上海求学时,有幸认识“新舞台”著名武生张德禄,并结成忘年交,因此,被特许在后台观赏演员化妆、勾画戏脸,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不断在纸上勾画,逐渐掌握了这门艺术的精髓。
“新舞台”内景
下面展示的是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画的彩色京剧戏脸。
(《光宇讽刺集》作“登场人物 (抗日五虎将起霸)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王德林、张殿九)”
《光宇讽刺集》作“登场人物 于右任像”
《光宇讽刺集》作“登场人物 冯玉祥像”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张光宇一部彩色《西游漫记》横空出世,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其中主要形象孙悟空,就是借助了京剧戏脸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只拟人化的猴子,形象生动活泼,一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深爱人们的喜爱。
《西游漫记》中运用戏剧脸谱绘孙悟空
《花果山》卡通故事中孙悟空形象设计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一部自己拍摄的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轰动了国内外,它一直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占据着中国动画片的至高点。此片美术设计是张光宇和他的三弟张正宇,片中主要人物形象都出自张光宇之笔。人物都是虚构的,我们看完了,却觉得本该如此;因为人物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符合故事要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从设计前的一些草图到正式设计稿,我们又看到了戏脸艺术的身影,许多人物脸不是戏脸的翻版,而是运用了戏脸艺术的表现手法,这是可见艺术家高明之处。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形象设计
《大闹天宫》中其它人物设计
张光宇对戏剧的热爱一生从未停止过,他爱戏、懂戏、演戏,化戏为艺,这条线索贯穿了他的生命。在临终的前几年还画了很多关于戏剧题材的水墨作品,如《定军山》、《金钱豹》、《孙悟空》等。
《孙悟空》水墨
《定军山》水墨
1900年
张光宇出生于1900年8月25日,江苏无锡人。自幼酷爱美术,曾随祖母学习剪纸
1914年
到上海跟人学画布景。
1918年
在沪《世界画报》上发表钢笔画。
1920年
与三弟张正宇开设小型美术印刷厂。
1921年
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绘画员。
1925年
在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任职7年,此时开始创作漫画和讽刺画。
1933年
首次创作《紫石街》,并由徐悲鸿带往苏联展出获好评。
1934年
与三弟一起组建时代图书公司和印刷厂,创办《时代漫画》、《时代画报》和《独立漫画》。同时在《三日画报》、《上海漫画》上发表单色或彩色漫画作品,代表作有连环画《林冲》及《民间情歌》插图。
1944年
其创作的讽刺国民党官僚贪污军饷丑行的《窈窕淑兵》在全国漫画联展中获好评。后来又创作了许多讽刺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漫画并汇编成《光宇讽刺画集》出版。
1948年
任香港人间画会会长期间,创作发表了《水浒人物志》插图绣像。
1950年
年初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65年
5月4日逝世,享年64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