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的重头戏,同时为了纪念费穆先生110周年诞辰,《小城之春》将于4月2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从电影到话剧,《小城之春》经典再现舞台

      电影《小城之春》由费穆导演拍摄,是那个时代标新立异的作品。李六乙导演获得费穆先生女儿费明仪女士提供的珍贵电影剧本手稿及其他相关资料,在2011年完成《小城之春》改编,并于2015年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完成世界首演。



      李六乙导演戏曲功底深厚,他同时也是剧本改编和舞美设计;费穆先生的女儿费明仪女士担任艺术顾问。
      发布会上,李六乙多次就“西方的艺术,如何民族化”这一问题进行阐释,“早在那个年代,费穆先生就已经在研究如何用中国化的形式借助西方的艺术载体来表达,从而产生共鸣。这种思维,是超前的,现在看来依然先进。”



      李六乙在沿袭电影本身具备的特点之外,加入戏剧的独特元素,进行新的尝试,表达更唯美的诗意。"舞台剧将完美重现费穆作品中对人的关爱和悲悯之情,保留全部的独白,同时也将戏剧的特点最大化,增加一些看似与剧情无关的段落,例如会让玉纹唱昆曲,因为故事的那种诗意的、忧伤的美学气质是与昆曲相契合的。"


力担舞美设计,原片神韵在舞台氤氲升腾

      通常意义下的舞台调度、戏剧停顿、激情节奏等基本语汇和套路,在《小城之春》里都上升为一种形而上的戏剧思辨形式。这些句子构成的段落,段落组接的形式,最终集结成戏剧整体叙述的诗化仪式。
      李六乙亲自担当舞美设计,和他前不久执导的《万尼亚舅舅》一样,舞台上,仍旧是三面合围的黑幕营造的“假定性”戏剧空间。后景由上而下叠摞着的书籍,“瀑布”一样斜挂垒筑于左侧,非常有节制的光效渲染着舞台的空灵和写意。在整个戏剧演绎的时限里,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书——既是舞台美术的极致装置,也是演员揭示内心活动和抒发情感的节制道具。


《小城之春》剧照(资料)


      凌乱的书,作为话剧版《小城之春》的某种戏剧意象,把看似远离时代激流的知识分子,处在被时代激流边缘化了的焦虑和忧患,着色出旧民国浓重的灰色情调。将历史废墟上人生苍茫的落寞,深埋于这样的戏剧意象之中,显然是李六乙戏剧带有哲学意味的导演风格之印记。


《小城之春》剧照(资料)

      时空自如转换,不过是封闭空间的一次次变形,每个人都很难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一方面寓意了剧中人物安身立命的基石,另一方面又暗含着羁绊剧中人物精神困境的修辞。几万本书砌就的长短不一高低不等的残墙,指向的正是知识分子的断梦。

带着情怀和真诚,感受“安静”的力量

      李六乙在发布会现场感慨:“这是个美好的时代,又是个可怕的时代。一切都变的很近,一切又都相距太远。从前的人是要书信往来,现在一通电话就可连接。速度越来越快,感情却越来越少。我们该学着如何回头看,去反思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太快了,因为快,让我们忘记看风景,让我们忘记欣赏窗外的景色。”


《小城之春》剧照(资料)


      李六乙分析:“《小城之春》一开场,有一个独白,有一段玉纹自我的、内心的表达,即是独白的形式,又是旁白的形式,这种形式是贯穿整个影片的。而这种形式和当初的中国电影的拍摄方法,就费穆先生本身的这种形式,是在那个时代,应该是非常超前的,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手段。”
      提起《小城之春》的女主角卢芳,李六乙说:“她是一个平常的演员,正是这种平常,成全了我这导演的情怀。导演其实是很被动的,再好的导演也无法脱离演员的表演来孤立传达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我之所以说卢芳是个平常的演员,是因为这种游离于世俗以外的不急不躁,安安静静就只做自己的平常心,是最为难得能可贵。也正是这份赤诚阻碍了外界的诱惑和纷扰,给我们带来了最初的‘静’。”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