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
 “工匠精神”,这个词语被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了多彩无穷的文化精神。今天,请您和小编一起领略中国那些理应被传承的工匠技艺。  
 [ 易水 · 古砚 ] 
  
 
 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萧萧易水、巍巍狼山孕育了传世名砚
 也造就了一代制砚名师
 留下了举世盛名的精湛工艺  

 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紫灰色水成岩。  
  
 
  
 
   
 
  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灵活自如。  
  
 
  
 
   
 
  如今以邹洪利为首的团队,把构想与易水砚雕刻技艺相融,在传承的道路上坚守。  
 
  
 
  [ 良铸 · 金箔 ] 
  
  
 南京金箔,中华一绝,世界闻名
 金枝玉叶,金碧辉煌
 都是对黄金工艺无形的赞歌  
 
  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鉴真东渡传至日本。  
  
 
  
 
 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拍叶、打箔、切箔等技术要求高,从古至今,一直为手工制作。  
 
  如今,金箔用途极广,早不局限于佛像贴金,手工艺品,食品化妆品都有金箔的身影。  
  
 
  
 
   
 
  [ 苍南 · 蓝夹缬 ]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蓝夹缬,是唐代复色夹缬技艺的遗存
 也是我国古老雕版印染工艺的活化石  
 
  蓝夹缬在旧时极为金贵,史学界曾一度认为这种印染技艺在宋代以后就消失民间。  
 
  蓝夹缬的流程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打制和夹缬印染。  
  
 
  
 
   
 
  染料来自植物。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色,长久不褪色。  
 
  旧时江浙,家家会织布染布,朴素高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这个在典籍里已经“死去”在生活中却依然“活着”的传统工艺,带给我们最中国的文化体验。  
  
 
   
 
  
 
  [ 苗族 · 银饰 ] 
  
  
  以品种多样、造型奇美、工艺精巧,闻名于世 
 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和独特迷人的民族文化精神 
 
 
   
 
  苗族银饰的加工,全在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  
 
  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银饰在苗族几乎遍布全身。 
   
  苗族银匠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叮当作响的银饰,如同苗家人世代传唱的歌,讲述着苗族的传奇。  
 [ 姑苏 · 折扇 ]
  [ 姑苏 · 折扇 ]  一扇在手,香溢四座
 姑苏折扇久负盛名,誉满中外
 苏州檀香扇更是"扇中之王"  
 
  苏州的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元、明两代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  
 
  两旁的扇骨精选细腻、筋少的竹子为原料,经过漂、晒、烤、焙等工序制成。  
  
 
  
 
   
 
  有那么一个时期,世情和风雅的界限泯灭,属于文人雅士专属的折扇开始下沉。  
 
  
 
  许多苏扇老手艺人年事已高,苏扇制造技艺传承陷入窘境。工匠技艺该谁来拯救? 
  
   [ 活字 · 印刷术 ] 
  
 
 印刷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排排活字木块,淳淳墨香缭绕
 把中国文化传承散向世界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活字印刷始于北宋。  
 
  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  
  
 
  
 
   
 
  印刷机给生活带来了便捷,少有人再摆弄活字印刷。  
 
  少数活字工坊存活在角落,活字仍是中国宝贵的工匠技艺。  
 
  还有许多技艺
 等着我们去热爱,去传承
 工匠精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