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看到上面的视频
会不会屏住呼吸?
如果你紧张,那么就对了!
《大都会》的艺术指导和联合导演
让诺·潘恰德坚信:
当观众都紧张地屏住呼吸时,就成功了!
2016年正值中国加拿大文化交流年,今天,舞美君为大家推荐一部来自加拿大国宝级演出剧团——炫光马戏工场的新马戏《大都会》。

▲《大都会》剧照
新马戏时尚秀《大都会》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马戏就是动物杂耍加高难度技巧表演,而来自加拿大国宝级演出剧团炫光马戏工场的《大都会》一剧,似乎彻底颠覆了人们这一观念。炫光剧团的演员们带来了一场融合舞蹈、戏剧表演、竞技体育、马戏技艺等元素的时尚秀,堪称戏剧舞台上的《盗梦空间》。自从2012年首次亮相以来,《大都会》至今已访问了2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观众超过80万人,所到之处均反响强烈。该剧曾荣获2014年纽约戏剧委员会“独特戏剧体验奖”。让诺·潘洽德说,和传统的马戏不同,《大都会》有剧情,有完整的编舞,演员要表演出角色的发展,而不是一个个上来表演马戏节目。所以《大都会》可以称之为跨界表演或现代马戏。
关于一个男人的自我改造

▲《大都会》剧照
《大都会》是一出完整的戏剧,故事发生在繁华都市:一位办公室职员被埋没在层层文件中,压力重重。随后,他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次奇幻旅程:在孤独的工业城市中,在幻想与现实的边缘,他与人们渐渐建立了情感联系……在导演让诺·潘恰德看来:尽管东西方文化存有差异,但如何为日益繁重的生活减轻压力这个话题,全球观众都有所共鸣。《大都会》的剧情是关于一个男人的自我改造。在剧中,主角梦想着逃离枯燥乏味的生活,把自己改造得更优秀,改变周围环境。所以他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联系,会爱上一个存乎于想象中、却误以为是真实的女人。在这样的想象中,他慢慢地向别人敞开自己。
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和独特的人文色彩

▲让诺·潘恰德
让诺·潘恰德被誉为“马戏界的克里斯托夫·诺兰”,他善于打破常规,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灵感,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在构思《大都会》时,德国导演弗里兹·朗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同名科幻经典电影《大都会》、个性导演特瑞·吉列姆想象未来英国的电影《妙想天开》,都给让诺带来了绝妙的灵感创意。

▲《大都会》剧照
让诺·潘恰德谈到电影《大都会》时给了编舞一个很好的起点。卡夫卡的小说也给予他灵感,主人公“他”出现在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让人感到不舒服,有很多可以表达的东西。此外,他从特瑞·吉列姆的《妙想天开》中得到的灵感主要体现在主角身上:在电影中,这个男人梦到自己仿佛在风中飞行,这个梦是关于爱情以及另一种生活。

▲电影《大都会》
荣获马戏界奥斯卡奖的原创舞轮动作
《大都会》整场演出融合了柔术、舞轮、晃板、空中飞人、绳索等在内的十多种技巧,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原创的舞轮动作,曾在2013年荣获马戏界的奥斯卡,巴黎世界新马戏大赛银奖、最佳服装以及红磨坊奖3项大奖。它的亮点在于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动作,让诺描述到,有时人们甚至会因为这种不可思议的美而哭泣。

▲原创的舞轮动作
他介绍这个动作叫希尔轮,由他们的创始人之一丹尼尔·希尔发明,现在很多马戏团都会做这个动作。2002年,希尔因对希尔轮的创造获得巴黎世界新马戏大赛银奖。十年后他的学生杰妮卡为《大都市》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杂技表演,把舞蹈和杂技结合在了一起,编入了《大都会》,于2012年在巴黎演出,再次获得银奖。让诺介绍,他们的表演中有很多不同的亮点,包括中国杂技。不同的人被打动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也都不同,这就是现代马戏的魅力。
不同艺术家间出色的协作能力

▲大屏幕设计
《大都会》中,创意十足的舞美将观众带入一个奇特的世界:巨大的齿轮形象地表现了工业社会对个性的扼杀;12名演员通过独特的舞蹈传达出他们对自身个性的重新发现;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幻想激发了现实,一个个黑白影子最终焕发出了绚丽的色彩。《大都会》的舞台设计、舞蹈设计、原创音乐都极富创造性。编舞戴夫·圣彼埃尔是该剧的联合导演之一,也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编舞大师之一;舞台设计师罗伯特·马斯科特曾为后街男孩、雪儿等诸多国际巨星担任演唱会舞台设计。2014 年,《大都会》击败了众多百老汇及外百老汇优秀作品,获纽约戏剧委员会“独特戏剧体验奖”。

▲舞台设计
戏剧工坊集合了一群在各自领域都十分出挑的创作者,但仅仅出挑是远远不够的。让诺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找到出色的艺术家,更是要引导他们完美地合作。如果不能和谐地彼此协作,就会带来问题。好比把品质最上乘的蔬菜和肉混合到一起,也许并不好吃,但在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下烹饪,反复斟酌重复,或许就能得到一个完美的菜谱。
让诺·潘恰德和炫光马戏工场
现代马戏重要的亲历者和领军人物
近代马戏于十八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当时以动物表演和杂耍小丑为卖点。流浪艺人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支起大帐篷,形成了圆形大棚式的马戏团巡回演出形式。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是马戏团的黄金时代,惊险刺激和幽默搞笑的大型现场表演成为欧美各阶层的主流娱乐方式。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电影电视等其他娱乐方式的崛起,马戏团开始人气流失。于是一部分人开始了新马戏运动,他们把戏剧故事、人物角色、以及音乐灯光等现代剧场元素加入马戏。在新马戏近三十年的变革和发展中,让诺·潘恰德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亲历者和领军人物。

▲让诺·潘恰德 Jeannot Painchaud
让诺·潘恰德出生于加拿大一个人口仅有12000多人的美丽小岛,当他还是个少年时,因为好玩去了剧院工作,同时还兼职做一点买卖小船的业务。让诺的梦想就是能坐船去往更遥远之处。1984年,一场特别的演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参加了一个关于大船的重要会议,那里有个马戏团——太阳马戏团,看了他们的首场演出后,他惊呆了。从那之后,他去了蒙特利尔的国际马戏学校,学会了所有技巧。突然间,他明白参与马戏团演出也可以作为旅行的一种方式。
首个提出在剧场里上演马戏的公司
1992年,作为太阳马戏团的优秀演员,让诺·潘恰德获得了巴黎明日国际新马戏节的铜奖。回到加拿大几个月后,他成立了炫光马戏工场(Cirque Éloize),并出任艺术总监。

▲让诺·潘恰德的团队
在让诺·潘恰德开始其马戏生涯时,正是“新浪潮”的开端。炫光马戏工场是第一个真正提出在剧场里而不是在马戏棚中上演马戏的公司。所谓现代马戏可以这样定义:它不只是娱乐消遣,还有对于事物的思考。它由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是诗歌,是舞蹈,是戏剧,它有剧情,并不只有马戏。舞台设计也是一种很现代的艺术形式,它在现场演出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炫光马戏工场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创作了10部风格各异、充满魔力的原创作品,在全球40个国家、440个城市举办了4000多场演出,成为与太阳马戏团齐名的加拿大国宝级演出剧团。让诺也通过马戏实现了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