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NEW YORK
纽约派克大街兵工厂里的“有声”纪念碑
由Shohei Shigematsu领衔,艺术家Taryn Simon和OMA建筑事务所合作,一起在纽约的派克大街兵工厂制作了一件名为An Occupation of Loss的大型装置作品。它由11口倒置的大型混凝土井组成,每口井高45英尺,由8个工业用圆柱堆积而成。
艺术家试图通过这件装置艺术表现“悲伤的解剖学和抗争宇宙中的不合理产生的复杂的系统。”在圆柱大井里面,3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职业吊唁者每晚都要举行吊唁仪式。而白天,游客也被邀请前来吊唁。他们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回荡在巨大的空间中。
Taryn Simon一直在探索人类如何应对悲伤和宇宙的不可预测性,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死亡的探索,该装置就赋予了死亡以具体的形态,让人们真正地理解它。“这次的设计是一种声音的动力,专注于失败的表现行为,而不是它的物理表现,因为这已经有了多种样式的历史印记, 如墓碑、世贸中心纪念馆。”Shohei Shigematsu说道。
乌特勒支 UTRECHT
公共装置艺术打造城中多彩绿洲
设计工作室 polylester 在荷兰乌特勒支市中心完成了名为“Aura utrecht”的公共装置,该装置是受委任设计的公共工程作品,由三个分离的圆柱结构组成,并通过高耸的支架连接。
三个结构垂下透明的彩色挂帘,处在装置内部,街道被透明挂帘染成鲜活的色彩,而在外部,装置就像是街道令人注目的舞台,成为城市街道充满活力的场地,也是城市中心的一块让人平静的绿洲。
随着夜幕降临,三个圆柱体结构内部会亮起灯光,将装置变为了三个悬挂的灯笼。光线透过透明挂帘,照亮了周围的建筑,同时也为人行道增添了生动的色彩,成为城市夜间一道别样的风景。Aura utrecht既是观景台,同时又是城市舞台和颇具纪念意义的展示厅,处在三个界限分明的装置内时,乌特勒支市居民将有机会欣赏到带有明快色彩的城市美景。
京都 KYOTO
贺茂御祖神社里的灯光节
日本创意集体Tamlab在古老的贺茂御祖神社创作了两个沉浸式的艺术装置,用变幻的灯光点缀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圣地,以及它周围的原始森林。这两个装置分别叫做resonating spheres和resonating trees。
对于resonating spheres,Teamlab塑造了一个参与式的艺术空间,他们在神社大门周围安装了一系列大型圆球装置。当这些圆球被触摸后,它们的颜色发生轻微的变化,同时还会发出独特的音符,圆球之间保持着联系,它们会改变着自己的色调来跟附近的圆球一致。
第二个装置resonating trees为神社入口出的森林投上了色彩,当有人或动物接近树的时候,树上的灯光颜色会改变。当游客们行走在古老的神社里时,他们可以看到闪烁的光线照亮了他们的路,同时光线的颜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预示着有人或动物碰触了树。通过该作品,Teamlab希望人们可以关注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其他生物。
圣莫妮卡 SANTA MONICA
漂浮在海上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球
来自韩国的一个设计师团队为2016 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陆地艺术发电计划)设计了Clear orb装置,该装置位于加利福尼亚圣莫妮卡地区,是一个直径40米的玻璃圆球,它能将海水淡化成淡水,为城市电网提供电力,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设施。
Clear orb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海洋之上,圆球的上半部由透明、发光的太阳能聚光器组成,映衬着海水和天空,下半部分镜子般的表面折射着海面,和海水融为一体。圆球的内部有一个太阳能蒸发器,它通过蒸发和冷凝作用来产生淡水。经过淡化的水直接倒到底下的喷泉里,这也是对光和水对于生命意义的一次艺术性的诠释。
从圣莫妮卡海滩沿着水下通道“沉思之路”就可以到达该装置,“沉思之路”的外墙扮演着波浪发电装置的功能,跟原有的防波堤在一起,它的内部陈列着一系列濒临灭绝的动物,让人们在通过的时候不禁思考,人类应该如何跟自然和谐共处。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大隐隐于市——3D打印的“城市小屋”
在阿姆斯特丹,DUS建筑公司利用3D打印建造了“城市小屋”。小屋占地8平米,体积约25立方米,内部容纳了能变单人床的沙发,城市小屋在河道边成为一个舒适的庇护所。
利用3D打印技术,小屋的建造迅速而环保,体现了可持续性的生态理念。除了地板的水泥底框,其他建筑材料都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模块再组装建造。蜂巢结构的墙壁内部,不需要钢筋框架也能保证建筑强度,同时还能节省材料。而住宅表皮上的材料是生物塑料,可以降解或者回收,重新用于下一个设计中。这种特性让它在灾区援建中可以迅速而便捷地创造一个小型暂时性的住所。

同时“城市小屋”也是可持续廉价城市住房的典型体现,这种3D打印小屋,或许能优雅地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