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的自我与虚拟的彼岸

人类文明目前已经渐进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有关“进化”的概念成为从大众意识到精英导向的共同课题。我们所处的新的社会系统逐渐走向多层结构之中,在现实作用力的权利体系逐渐被虚拟世界进行消化的过程中,超越于“人”的知识极限的信息集成体正在逐渐自我完善。个体在庞大的信息系统中,在面对外部与自我之间形成了一个虚拟空间的夹角。在此夹角中,被折射的自我成为自我的虚像,不断的消失在此岸的现实与彼岸的虚拟之间。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消化时代,在新陈代谢的过程里,自我终究走向虚像抑或真实,成为一个极为辩证的课题。

在此单元中,以“消化的自我与虚拟的彼岸”为题,意在以一种文化温度切入对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思考,“消化”代表一种社会与信息系统的综合消化力,个体的片段化信息被集合为一种集体意识,并反向提供一种超于个人的信息经验;“自我”代表着一种个体所处的精神思考,对“自我”的观念的延续通过新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哲学语境与艺术传达的更新可能;“消化的自我”同时以为着一种更新的个体与外界(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所处关系。“虚拟”代表着一种未知的宇宙规则,我们通过新媒体数字化的手段,似乎更加接近一种宇宙意识与世界本源,通过不可见的途径去触碰这个我们未知的世界;“彼岸”象征着一种终极意识,即是自我内在对“终极”的追求,同时又是对世界本身运行规则的显像与妄想。“虚拟的彼岸”是纯粹精神力的,代表着一种对形而上的,有别一观念艺术、极简主义的再次转译。“消化的自我与虚拟的彼岸”同时试图以一种去社会化的方式对有关“公权力”与“私权利”在精神层面所进行关系美学的探索。由此在一种“单向度”的社会趋向力中,我们如何在被消化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自我意识成为现代社会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节点性问题。

此次展览中,我们有幸的邀请了多媒体、装置、录像、声音艺术家以及建筑师的参与,通过多种形式的集合呈现了这个单元主题。展览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为隆里古城内部的艺术板块,这个板块相对于突出群体化的特征,通过对日常行为与参与互动的形式将外来观众与古城的原始生态进行一种互文对话。第二个板块是户外的河流、稻田等区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将新媒体艺术进行了户外展示的转化,在概念上指向了一种回归原始的“居住”概念与人类原初在自然中寻求庇护所与安全感的原初意识,以一种逆向思维介入当代话语。同时通过各位艺术家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对成熟社会化体系的“出走”意识,而这种“出走”建立在一种完善的自我体系之上,这是艺术家在自足与自知的状态下的自我选择与自我思考。第三个板块是一个观众不可触及的区域,在遥远的“稻田里的孤岛”中建筑师李豪创造的一个集合了多媒体形式的概念意识体,该部分近似于一个介入物,在自然环境的合理性中呈现出一种不合逻辑的“彼岸物体“。观众将遥远的观望着不可通行的对象。这三个板块将形成对“社会群体—去社会化转化—纯粹精神力”的思维导向与转化,艺术家通过新的材料、媒介、技术将艺术引向一种在视觉形式上的新的自我构建的可能之中。由此完成一次对自我的消化意识与对彼岸世界的再度虚拟。作为此次隆里新媒体艺术节的艺术主题“新陈代谢”的一个策展单元,希望更多的填补了对“自我”在当下现实与虚拟集成的群体结构中发散思维,在一种重拾精神温度的态度趋向中,通过“新陈”与“代谢””进行自我“消化”与“进化”,由此形成一种对终极彼岸的一次精神探险。



宋冬

作品简介:煞风景(雨米皴)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Rain and Rice Stroke, 2010Video 录像running time:5minutes 30seconds。
作品位置:稻田左侧


宋冬

作品简介:煞风景(斧劈皴)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Chop Stroke,2010Video 录像running time:3minutes 21seconds。
作品位置:稻田左侧


宋冬

作品简介:煞风景(水风皴)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Wind and Water Stroke,2010Video 录像running time: 4minutes 17seconds。
作品位置:稻田左侧



宋冬

作品简介:煞风景(剪刀皴)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Cut Stroke,2010Video 录像running time:7minutes。
作品位置:稻田左侧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