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代舞台灯光艺术的作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为例,深入探究了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在“幻城”内园区及小剧场中的灯光设计,对其技术设备、美学观念、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总结其舞台灯光部分具有“前沿的科技与装备”“灯光视觉文化传承”“科技与艺术融合”“各门类跨界融合的整体设计”4个特点。
【关键词】舞台灯光;美学;“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一、引言
舞台灯光也叫“舞台照明”,简称“灯光”,是各类舞台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整个舞台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大致分为灯光艺术和灯光技术两大部分。舞台灯光在营造时空幻境、烘托戏剧场景和情感氛围、塑造舞台演出造型、创造艺术效果、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引导观众视线、加强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当代的舞台灯光在美学观念、表现形式、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变得更加多元化。伊天夫教授在《当代舞台灯光艺术探索》中提出:当代舞台灯光的发展向高科技迈进,既追求视觉历史文化的传承之美,又强调科艺融合带来的现代之美,也注重相关艺术门类跨界融合的创新之美[1]。当代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已经踏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越来越被重视,甚至已成为某些舞台演艺类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这些多元化的特点在当代舞台灯光两大发展趋势中均充分显现,不管是传统型舞台演出灯光(戏剧性),还是展示型舞台灯光(非戏剧性),展示型舞台灯光也称灯光秀,包括各类演唱会、综艺晚会、大型活动开闭幕式、景观秀、娱乐场所等的灯光[2]。
在2021年6月5日开城首演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下简称“幻城”) 是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不同于文旅演艺在传统主题公园中的存在形式,“幻城”突破了此前一个主题公园内只上演一部演艺作品的局限,尤其是在舞台灯光部分展现出其当代性、独特性、创新性。本文以该项目为例,对“幻城”内园区及小剧场中,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设计的舞台灯光部分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其舞台灯光部分的特征。
二、“幻城”舞台灯光特征
“幻城”园内设3大主剧场、18个小剧场,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剧情有机的黏合在一起,同时上演20多个不同的剧目。如此规模的戏剧聚落群,聚合则为完整一体,分散又独立成诗,将其有机黏合在一起的,是一条清晰明确的文化主线,是关于河南“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只有河南”里的戏剧文化基柱顺理成章地立于河南历史、河南文化、河南精神。无论是“幻城”内的户外空间、建筑陈设场景的构建及其灯光的塑造,还是历史人物和故事的戏剧性凝练,都在多个维度上高度提炼、展现出了河南的地域性历史文化要素,并用承载和孕育着生命的“小麦”、“黄土”作为主要元素,贯穿其中。在“幻城”整个园区和大部分演出中,始终贯穿着时空的对话,通过舞台艺术展现过去与今天的对话,将这片黄土地上承载的历史片段以戏剧艺术的形式一幕幕重现、再创作[3]。
在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精心设计的灯光映照下,“幻城”内的城郭街巷、大院庭宅、亭台楼阁、台阶土墙,都散发着悠悠岁月的气息,把观众送至千年以前的中原土地(见图1)。夯土高墙将园区分割成不同的格子空间,每个空间都诉说着不同时空的故事,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独特的光影或精雕细琢,或大笔挥洒,仿佛时间裂缝带领人们踏入历史的记忆,与故人同行,重新奏响曾经在这里响彻山河的赞曲烈歌(见图2)。其景观灯光设计、创意灯光设计和场景灯光设计在表现形式、造型色彩、技术效果方面不尽相同,却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主要包括前沿的科技与装备、灯光视觉文化传承,科技与艺术融合和各门类跨界融合的整体设计。
图1
图2
(一)前沿的科技与设备
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依靠大体量先进的灯光设备和前沿的技术手段,营造出缤纷夺目、瑰丽神奇的视觉奇观,相关科技和设备覆盖灯光设备、控制设备、连接设备。
灯光设备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舞台照明类包括电脑切割灯、电脑三合一、电脑光束灯、染色PAR、成像灯、激光灯等。景观照明类包括LED投光灯、LED线条灯、LED地埋灯、LED点光源、LED洗墙灯、LED灯带、定制类LED灯等。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grandMA3控台、grandMA3 replay unit 、明锐、Pangolin Laser Systems(穿山甲激光系统)等。grandMA3控台通过控制grandMA3 replay unit内的以编辑好的空间场景文件,进行控制每个空间的灯光变化,同时明锐及穿山甲激光系统控制设备辅助编程及控制特效类灯具及效果。
连接设备主要包括光纤交换机、交换机、mNPU、信号放大器等。通过光纤交换机连接到各个区域的交换机上,交换机通过连接mNPU ,放大器到灯具末端连接灯具。
(二)灯光视觉文化传承
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将灯光设计理念及艺术表现根植于沉淀和传承多年的灯光视觉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创作了许多极具历史底蕴的灯光视觉画面。
一方面,该团队灯光设计在灯光艺术美学基础上,通过对演艺空间的虚实、主次、层次、结构、比例等的调整,营造出观众眼中的视觉画面,统一了空间中不同视觉因素的力量,使之融为一体,构建起有底蕴、有意境的动态画面。如,小剧场作品《前生来世》讲述了一个大嗓门男人的四世人生,其灯光设计与舞台设计、舞台调度、演员表演等巧妙配合,在丰富和调节视觉画面层次的同时,将同一角色四世轮回的不同人生整合在一个舞台上,自然流畅地完成了时空的转换。灯光色彩的变化与对比、静态动态的转化与结合使物质空间与想象空间并置,打破了传统舞台时空的幻觉性,使观众的思维和意识不受客观现实中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见图3)。
图3
另一方面,该团队灯光设计深刻挖掘河南历史文化,注重将人文理想与哲理思考外化为视觉表达,在阐释戏剧精神和内涵、揭示戏剧主题情感、传达戏剧人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小剧场作品《张家大院》在夜晚的户外街头上演了一场特殊的豫商晚宴。古香古色的宅院建筑在美轮美奂的光影下极富年代感,灯光设计部分在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且注重戏剧情境和人物性格结合,灯光被赋予了饱满的戏剧情绪,与整体戏剧氛围交织一体。灯光形态、节奏与色彩的变化引导观众视线、推动剧情发展,这使得观众仿佛作为一个角色置身于这场晚宴中,与剧中人一同经历在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下的抉择与牺牲(见图4)。
图4
(三)科技与艺术融合
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用前沿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灯光设备作为支撑和保障,在“幻城”独特的戏剧空间中,通过科技和灯光艺术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地将美学构思展现。同时,“物质”和“虚拟”相融并存,传统建筑与科技美学碰撞结合,营造出奇幻的感官体验加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虽然使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手段与设备,却没有走入技术大于艺术的误区,比如毫无逻辑的“炫技”,一味使用单一雷同的技术手段或庸俗浓艳的色彩来生硬堆砌,而是注重审美内涵,注重科技和艺术的互生共荣。科艺的完美融合让观众不仅感受到高科技术本身,更在其中体会到戏剧精神和内涵,使技术与设备恰到好处的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和效能。
该团队的灯光设计秉持着“见光不见灯”的原则,景观照明、建筑外立面照明、室内照明等基础照明和演艺灯光,在保留建筑整体风貌的同时力求呈现最佳戏剧效果,在不同时间段创造出不同的视觉画面,打造出全景式沉浸体验。
如小剧场作品《乾台》主要演出空间是由银色金属丝搭建的古建筑,其中隐藏着上万台定制灯具:建筑底部设置了一组54*6W的染色PAR灯,顶部设置了15W微型LED投光灯、四组9W的LED面光灯。灯体表面覆盖银漆,使之与景观完全融为一体。地面到立面的每一个棋盘格特殊定制了“十字灯”与800mm长的线条灯无缝拼接。白天的“乾台”是坐落在棋盘上独具中国韵味的亭台景观,夜幕降临时,纯净的蓝色和白色光阵与太极拳表演相互配合,即可瞬间变幻为动态玄妙的舞台,流光溢彩间展现出虚与实、阴与阳、进与退、明与灭的变换,意象与具象的交融引人哲思(见图5)。
图5
再如小剧场作品《椅阵》是在若干观众席座椅组成的空间中上演的小型灯光秀。精巧排列的座椅从平面延伸至立面,与舞台灯光进行联动营造出极强的视觉效果。灯光部分主要通过安装在椅子底部和椅背上的隐蔽点光源来还原剧场的环境光和模拟人们走动找寻座椅的光线。灯具分别选用4.8W和10.8W的功率,在亮度上拉开层次。地面灯光采用舞台灯加强立面与平面的转折关系,使整个空间更加真实立体。场地两侧四根九米高的灯杆上配置了光束灯、切割灯、成像灯及染色灯。它们共同构筑出整个空间的灯光效果,上演了一场激情与理智的合奏(见图6)。
图6
甚至,科技本身便可成为艺术作品。如小剧场作品《光与影》就是一场由“光”出演的戏剧,光线色彩、形态、节奏的变幻与音响效果完美融合,构建出具有现代美感的光影空间。灯光作为戏剧驱动的角色,在科技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间达到了卓越的平衡。
(四)各门类跨界融合的整体设计
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在追求灯光艺术自身突破的同时,还注重与其他舞台元素的跨界融合。进一步说,除了灯光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该团队还运用整体设计的创造思维,在灯光与舞台设计、灯光与音响、灯光与剧情、灯光与多媒体艺术、灯光与材料、灯光与演员之间追求一种极致的融合。
首先,在“幻城”的每个戏剧作品中,既可以看到灯光设计与舞台空间结构和层次、布景造型和色彩在美学意蕴上的统一,也可以看到灯光设计与剧情发展节奏、戏剧氛围以及情绪等方面高度融合,还可以看到灯光设计与音响效果、多媒体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使得作品在完整度、契合度、统一度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其次,灯光与材料高度融合。该团队不仅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灯光投射至墙面地面、山体草木上,还在非常规介质上进行视觉创作,如灯光与流动的水、浮动的烟雾、破碎的镜体、移动的人群等,甚至还将灯光投射至吸光性的黑丝绒面、极细的铁丝网、无实体的空间中,能够达到亦真亦幻,虚实难辨的效果。
再次,在灯光与投影的融合中,灯光与动态或静态影像融为一体,共同创作视觉画面。如闭园秀《文明之光》将《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以投影的形式幻化在长达328米的夯土墙这个巨幅“画卷”上,与夯土高墙下和散落在麦田各处的灯光共同构建起奇美壮丽的画面,此时天幕、远山和整个“幻城”融为一体,灯光与视频投影变成现场的“表演者”(见图7)。再如小剧场作品《下沉岁月》使用下沉的长廊作为主体空间设计,观众站在二层连廊上俯看演出,戏剧表演与铺满led屏的地板上呈现出的变幻莫测的画面与现场灯光完美配合,其独特的观看视角和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新奇的体验(见图8)。
图7
图8
三、结语
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在“幻城”内园区及小剧场中的灯光设计体现出了当代舞台灯光发展中的传承之美、现代之美、创新之美。在传承之美方面,该团队的灯光设计在灯光艺术美学基础上,深刻挖掘河南历史文化,建构出有底蕴的动态视觉画面,向观众传递着戏剧精神和内涵,传达着戏剧中的历史文化。在现代之美方面,该团队使用最先进的灯光设备和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与灯光艺术有机融合,营造出奇幻的感官体验加强了观众的沉浸感,最大程度地的将美学构思展现。在创新之美方面,该团队运用整体设计的创造思维,在灯光与舞台设计、灯光与音响、灯光与剧情、灯光与多媒体艺术、灯光与材料、灯光与演员之间追求一种极致的融合。
综上所述,洛西特灯光设计团队在“幻城”中的灯光设计高度体现了当代中国舞台灯光的创作水平,展现出了文旅演艺中舞台灯光艺术的时代风貌,其灯光设计的创作特点、美学观念、表现形式和多维度创作思维可以为后续同类型演艺作品的灯光设计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伊天夫.当代舞台灯光艺术探索[J].演艺科技,2017(10):27-30.
[2]米拉丁·艾山.再论当代舞台灯光造型要素[J].艺术大观,2020(01):78-81.
[3]张书玉.主题公园与戏剧艺术双视角下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分析[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2(02):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