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端》这部音乐儿童剧创作的初衷就是为成人和孩子同时打造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舞台作品,同时也是为故宫博物院守正创新理念下博物馆教育和戏剧教育融合的添砖加瓦。与此同时,导演和舞美设计在前期都统一好了方向,不仅要精品,还要在舞台上呈现出东方写意的美学色彩。


在创作初期,舞美经历了很多版方案。从剧本角度出发,此剧讲述的是文物和孩子的故事,就像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虽然人物并没有缩小,但是从文物的视角而言一切都是庞大的,所以在方寸的舞台之上舞美要尽可能展现出这种大小的对比。其次,故宫的殿宇众多,文物要带领观众走进舞台上的故宫,那么多的殿宇空间也是舞美需要在舞台上呈现的。一个“大”、一个“多”,围绕这两个关键字才好展开设计创作。


接着舞美设计整理主视觉,正因为故宫可用的主视觉非常多,但同时大家对它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也非常深刻。在此过程中舞美设计尝试了很多视角,有摒弃了建筑的特色只用文物特点来创作舞台空间的方式,也有以故宫颜色来抽象化空间的形式,当然这种更加大胆。


最后考虑到毕竟这是故宫首部官方出品的儿童剧,未来还要走出去巡演带给更多熟悉和不熟悉它的观众朋友们,那么舞美有义务让大家去更清晰更直观的在舞台上感受故宫,从而还是回归到了利用建筑元素来描述一个有趣壮丽并且多样的舞台空间。






就是以上看到的,舞美设计最后采取了利用“竖线”的红柱和“横线”的绘有和玺彩绘的梁来作为空间的主体骨架,围绕着导演和设计一开始追求的写意方式,并没把每个建筑的细节写实到位,只是提取了最有视觉张力的基础线条来构造舞台空间,同时他们还满足了地点样式的直观性和一定的写意性,在此之外,“顶天立地”的概念也充斥着整个剧场。

虽然这个主体形象不复杂,但是通过增加舞台技术完成了很多的空间变化,这是一个既容易但又深刻的话题。简单来说,无非就是制景上增加了数控的左右移动的装置,配合剧场吊杆升降系统(前提是剧场吊杆的精准度要高,中央歌剧院新剧场的系统就很好)进行两个轴向的编程,来完成多种的舞台动作,这种方式也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颖的用法,技术上也不是一个完全高难度的制作,但是在剧情上主角进故宫的那一个段落上确实值得在整体创作手法上聊一聊的。


舞台布景是一种空间和场景的诠释,但它也不仅仅是场景的诠释,至少在某些剧目创作里它不仅可以完成剧本文学的二度延伸,运动的舞台更是可以参与表演的,往大里说,当代的戏剧舞台上每一个部门创作都可以是表演的一部分。无论是剧场本身的吊杆升降系统还是演出自备的车台或转台,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快速巧妙的切换场景,机械运动服务于功能性,但恰恰是因为舞台的运动从而改变了演员的调度,才使得空间和表演产生了关系,但它的作用依然是被动的。而在有限的段落里完成主动的空间变化从而产生情绪转变甚至是升华才是这次舞台设计创作中最有意义的一笔。





因为“进入故宫”的这个环节里,导演希望能展示出故宫的威严和奇妙的状态,甚至是视角都可以改变,那么有了这个前提条件,舞美就有了一个单纯展示舞台运动的机会。我们常常说中国高级的空间美学是“景随人移”,景色虽然动不了,但因为它的丰富,人只要游走在其中也会欣赏到各种各样有趣的空间。而在剧场里,观众是无法离开座位的,那么唯一可以动的就是舞台上的景色。在这个剧情里,舞台完成了四组柱与梁的变换动作,为了避免单纯的炫技,除了前两组纯粹的舞台运动表演外,后两组都是加入了演员的表演,是和人物共同完成的,因为演员表演的出现使得本身已经很有趣的空景变化显得更加生动。







这里重点说一下其他部门的创作配合。一个是多媒体在“进入故宫”前也有一个梁柱运动的画面,同样也是和舞美一样的运动轨迹,从而在虚实转换时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再者,音乐是这段的灵魂,导演和设计在现场编创时完全是跟随音乐的情绪和节奏来完成的,就像是舞蹈编导在跟随音乐编舞一样,音乐的恢弘和层次让运动的创作有了很多的灵感,后来作曲还根据最后成型的动作修改延长了这部分的音乐,所以这是一个互相给予的创作过程。


而舞美设计在设计这段动作的时候完成的是一个抛砖的作用,设计来提供一个设想和可能性,导演在此之上丰富变化雕琢成玉,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式。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并且相互配合,导演作为核心利用各家所长拿捏把控。整体来说,一个有趣并且参与了表演的舞台机械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需要手法的整体运用和对各个表演形式的理解,这次只是在一个合适的剧情里做了一个浅尝辄止的尝试,效果尚可,而它在整体剧目的贯穿运用也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更深入的学术思考,这里就不展开深聊了。


最后,希望《甪端》这部剧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创作角度都是有价值的。




主创名单


总导演:薛森予

编剧:孙悦

导演/作词:沈力行

作曲:章澍

形体设计/舞蹈编导:杨瑾

表演指导:金珊

舞美设计:任思远

灯光设计:杨帆

多媒体监制:包尔温

多媒体设计:徐佳彧

服装设计:王钰宽

造型设计:耆娜

道具设计:周泽伟



个人简介


任思远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


设计作品:


话剧《枕上无梦》《汉将李陵》《缂丝箭衣》《奇怪的狗TAOTAO》《飞越疯人院》《认真的重要性》《野鸭》《五月向阳六月花》《蜜丝哈尔滨》《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燃烧的疯人院》《罗生门》《深水区》 音乐剧《故宫里的大怪兽》《我的长腿叔叔》《朝九晚五》 舞剧《双下山》 舞蹈诗《摇篮》 当代舞蹈剧场《蛾》 京剧《大宅门》《花好月圆》《碾玉观音》《春日宴》《好汉武松》《鉴证》 昆曲《峥嵘》《流光歌阙》《望乡》 豫剧《黄河滩上的女人》 锡剧《蝶恋花.沈琬》 桂剧《破阵曲》《燕歌行》 北京曲剧《徐悲鸿》 眉户剧《青铜峡》等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