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CISD第九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面向未来的传统经典”为主题,邀请英国著名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家塞伦·巴格诺尔(Ciaran Bagnall)担任主讲嘉宾,同时还邀请十位国内著名舞台美术家、导演、学者参与主题论坛。
当日,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音乐艺术》副主编李诗原带来了以《先进的舞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题的发言,主要谈论中国歌剧剧目的舞台设计现状,从歌剧艺术特征角度辩证看待舞台美术设计者的举措,对于舞台美术家的艺术创作提出了一种警醒。
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红色音乐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音乐艺术》副主编
值得注意的是,在导演主导下的当下歌剧创演中,舞美和灯光设计借助先进的舞台科技使人大开眼界。就舞美而言,大多数设计者不仅没有借鉴中国戏曲舞台的虚拟性和写意特征。但即便是按西方戏剧在舞美设计上的写实性原则,其制作也有必要做一些“减法”,进而使舞台装置作为象征性或标识性实物存在,以体现出“简约”的原则。
还是由于制作上的不计成本,电子视频(LED)普遍使用,以替代传统底幕(画布或幻灯片)。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问题是这种电子视频搞得太花哨。由于这种电子视频可以在幕后通过遥控切换,故在演出中切换得十分频繁。这样,歌剧舞台上充斥着“拉洋片”“蒙太奇”等有悖歌剧创演规律的现象。一些剧目两个小时就切换了几十个场景,甚至还借助电子视频和舞台数字技术将电影“闪回”“定格”“特写”及推、拉、摇、移等表演手法和镜头语言搬上了歌剧舞台。这些电子视频及数字技术的运用拓展了舞台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但同时又对歌剧作为舞台演剧、作为音乐戏剧的体裁特征进行了残酷的挑战。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无所不能的现代舞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给舞台转换和调度带来便捷,又使歌剧创演偏离其本来的轨道。这是值得深思的。
注释:
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简称“三精”,语出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见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第二版。
②参见《洪湖赤卫队》(剧本),湖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武汉),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