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剧院签约艺术家、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艺术顾问韩真
舞剧《只此青绿》创作的开始,创作团队就一直在找“画卷”的概念,我们跟舞美设计高广健以及灯光设计任冬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课,多次沟通研讨在舞台上如何运用多种舞台形式协调配合,共同呈现《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横长约11米的绢本长卷,其中大量笔墨用于描绘群山冈峦和江河湖水,里面人物的部分非常小,以至于当大家去看这幅画的时候,很难在第一时间去注意到画中人的存在,所以在创作中如何将画中的精神世界带到舞台上,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提炼画中的人物。
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希孟最先进入到了我们的视野当中。故宫专家不止一次地强调,所有的历史信息都来自于《千里江山图》当中仅有的蔡京题跋中的希孟,所以故宫工作人员更愿意用“希孟”去称呼他。而王希孟的由来可能是后期清代时流传下来的说法,为了准确性,我们在剧中称呼其为希孟,而非王希孟。总之,在创作时,我们始终保持着对这幅画谨慎、如履薄冰的态度。
在寻找这种感觉时,开始的时候,我们想用圆弧形。从画卷的立体剖面来看,它非常符合,但是真正的空间表达上来讲,其实并不很中国,中国的存在是平面的东西比较多。舞台上圆形的概念是有风险的,但是你如果把这两者结合好的话,可能会呈现出非常奇妙的状态。
像刚开始的这一幕,空中是一个母架,占用了大量的灯位,给灯光设计任冬生老师带来了问题,只能根据这个圈来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