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看,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延续了前几届重创新、重人才培养、重扶植优秀作品的特点的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艺术品质。其中,以更加探索人性、人生和人物内心中的大千世界为归旨的作品更加集中、更加精细,也更加突显。如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这部由北京市曲剧团首部创演的小剧场戏曲剧目,初一登台就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这首先得益于选对了文本。该剧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充盈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剧中,主创以小人物的“我”以及“我”的一辈子为叙事主线,展现了旧时代中的“我”以及“我们”那充满辛酸的人生历程。创排风格上,融入了“纸人”“骑马”等创新元素,既接续了戏曲程式的严谨性表达,又深刻反映了“京味儿”特色中的人物命运。
曲剧《我这一辈子》剧照 来源:北京演艺集团公众号
扬剧《千里江山》剧照 来源:扬剧公众号
除人文意蕴的多样表达外,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还体现了包容性、探索性和开创性的特点。如评剧《月下斩貂》,由民营院团北京凌空评剧团出品,创排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均一一克服,并完美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关羽”。这个关羽既延续了忠义英雄的传统形象,又体现了这位杀伐果决的英雄的内心慈悲,即“忠义不是手起刀落的凌厉,而是刀下留人的不忍”。剧中,编导设计了开场前20多分钟关羽即如一尊雕像坐在舞台中间,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传递了关羽的“神性”光辉的同时,也彰显了演员张超群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随着“白门”“落红”“拜月”“屠虎”四折的逐一展开,观众看到了关羽从“神”到“人”,再由“人”到“神”的精神世界和人物历程。
评剧《月下斩貂》剧照 来源:北京凌空评剧团公众号
淮剧《影的影》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更加具有体系和延续性。从编剧管燕草始,“人文新淮剧”艺术理念的提出既是淮剧人剧种自觉的一种体现,更是传统戏曲如何实现现代转化的艺术探索。从《半纸春光》《孔乙己》《纸间留仙》,到《新乌盆记》《画的画》《影的影》,这一系列艺术创作的有力推进,集中诠释了淮剧人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方法、创作原则及艺术技巧的坚定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影的影》展现了“求而不得”的绝境、“得非所得”的困境和“舍而不舍”的囧境,以跨越性的故事对比和人物对比,刻画了细腻的情感世界,对爱情、婚姻和家庭充满了拷问,其中的人生况味令人深思。
淮剧《影的影》剧照 来源:上海淮剧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