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国家馆单元以国家为单位,自成一个国家的特色馆。根据大会当年的主题,每个国家推出该国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此次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为“在别处”,由谭泽恩担任策展人,主要展示反映当代观点、当代思维、当代演出设计发展趋势的作品。
碎片展的展品都来自于现如今仍活跃在专业领域的传奇人物之手。他们大都推动了本国舞台美术历史进程,是专业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们的作品也将一直持续的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观众。
本文试图从现场表演、观众体验与互动、空间与视觉装置、社会叙事主题和多学科实验五个方面,记录今年6月举行的“2019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PQ2019),反映这一重要的国际舞美展事,从“展览”到“事件”的历史性变化和最新动向。
在国家馆“在别处”主题下,周正平精心构思,思考良久,最后选定三部作品:歌剧《玛纳斯》、越剧《桃花扇》、短片《别处灵光》参展。独特的形式,再加上唯美的设计、深刻的寓意、诗化的风格,吸引了各国专家及观展人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在布拉格四年展中,层出不穷、充满活力的学生作品营造出种种异想天开的表演空间,令人赞叹。究其原因,展会创建的年轻艺术家及评论家、研究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这些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这种培育、互动的健康机制值得国内艺术节和展会学习。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凭借越剧《桃花扇》灯光设计获得第14届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最佳演出灯光设计”。这是继2017年周正平代表中国获得2017WSD世界舞台设计展大奖后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灯光设计专业领域首次斩获的国际最高奖项。
“在别处”以不同寻常的语气提示出另外一个地方、另一种存在。不仅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宽泛的、层次丰富的概念,它能引发舞台设计领域的多重思考,它有时候强调了由此及彼的关联性,有时候却揭示出永恒的割裂感。在不同的语境中,总能给人耐人寻味的触动。
薛殿杰先生受邀举办了个人讲座,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关于《伽利略传》舞美设计,先生的分享内容干货十足、真诚温暖、诙谐生动,数十载深厚创作经验与广阔格局,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本届展览,中国分别在国家与地区展、学生展、碎片展、建筑展、出版物展五个单元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展示,这是中国在PQ展参展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多版块的一次深度参与。担任中国国家展策展人的谭泽恩,把此次中国国家展的主题定义为——“在别处”。
2019年6月8日,在布拉格工业宫克里兹克E区举办了PQ2019碎片展艺术家圆桌会议,中国舞美大家薛殿杰先生出席会议。针对多位青年艺术从业者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薛殿杰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谦逊又不失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展览期间本届评委在担任评奖工作之外,还将分别应邀以讲座、对谈和其它现场交流形式,参与展览设置的“PQ Talk”、“Common Design Project” 等单元。同时为了对国际评委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成就和对PQ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敬意,组委会特授予他们“PQ大使”(PQ Ambassador)荣誉称号。
PQ展的这些变化肯定是有意义的。舞美设计师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整个当代艺术发展的平台上,去衡量作品的价值。这次的展览形式能体现大量在这一方面的思考。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布拉格四年展的出现,成为一个专业、集中、以舞台美术为主的国际性展览。所以布拉格四年展的创办跟捷克的戏剧与舞台美术的实力,和当时的国际戏剧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
学生馆,此次的学生作品无论是作品构思还是展陈方式,都独具智慧与创意,注重互动,体验感强,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戏剧最早诞生地,有着八百多年的戏剧传承发展史。在这片土壤上发生过无数跟戏曲有关的故事。古时,一代代的家乡人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古戏台前,完成了他们的精神成长,那时的古戏台俨然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在别处”。
刘杏林、张慧、谭泽恩这三位当代舞美界、当代装置艺术界极具影响力的重磅名家,在东苑戏楼这个文化氛围浓郁的艺术空间里,以《PQ对话:当“展览”成为“事件”》作为主题进行对谈讲座。
2019年6月6日至16日,第十四届布拉格国际演出空间设计四年展在捷克布拉格展览中心举行。6月9日上午11点(布拉格时间),2019布拉格四年展“中国国家馆日”在展览中心工业宫成功举办。
“去布拉格”和“看布拉格四年展”这两个词也在数百名从中国各地飞往捷克的戏剧人的朋友圈里出现,并迅速地升温为一个热切的话题。这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舞台美术展览——布拉格演出与空间设计四年展(简称布拉格四年展)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布拉格四年展究竟揭示了什么?又带来了舞台美术的哪些新思考?
此次PQ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为“在别处”,主要展示反映当代观点、当代思维、当代演出设计发展趋势的作品。
各展位展出作品别出心裁,以当代世界的眼光观照各民族的文化形态,让观众能够体悟到更开阔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