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CISD第三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的国内专家讲座环节,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邢辛,从罗伯特·威尔逊“无灯光则无空间,无空间则无戏剧”的观点出发,讲述了自己对罗伯特·威尔逊创作理念的思考。
罗伯特•威尔逊先生认为,意象这个概念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中国的舞台设计者,或者艺术工作者,受到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些美学观念已经融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很多中国传统舞台设计都会运用这样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2016年5月25日,在CISD第三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的国内专家讲座环节,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以《非传统戏剧空间的实践》为主题,详细剖析近期所做的多部非传统剧场演出的舞美作品,畅谈其多年来实践积累的哲学理念与美学思考。
威尔逊说:“不同的场景如何相互关联,场景中是否有吟唱或讲话、对话,或者歌曲。我用草图来展示结构,说明如何用视觉来讲述故事,如何在时间和空间里呈现作品。”
5月24日晚,由中国舞美学会主办、广州明道灯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CISD第三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在北京开幕,美国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亮相天桥艺术中心,举办了题为”戏剧舞台的意象、元素与方法”的专题讲座。
“CISD第三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与大师对话”活动于2016年5月25日上午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活动由中国舞美学会副会长、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主席刘杏林主持。参与对话的嘉宾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韩生,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章抗美以及中央戏剧学院译审黄觉。
威尔逊身居世界前沿戏剧和视觉艺术家之列。他的舞台作品不拘泥于传统,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舞蹈、肢体、灯光、雕塑、音乐和文本。他的形象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情感充沛,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观众的无数赞誉及评论。
罗伯特·威尔逊应该是当代最著名的舞台导演之一。他在不同国家每导演一出新戏,常常会引起轰动的效应。2014年他带来的《克拉普的最后碟带》已让中国的戏剧观众经历了一场堪称现象级别的戏剧观念两极化争论。2016年5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邀请罗伯特·威尔逊来京参加了第三届大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