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
首先感谢王宁院长“台湖舞美国际论坛”的倡议,感谢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积极回应,共同促成了《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暨CISD第六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的顺利举行。
我非常荣幸担任本届论坛学术主持,此次论坛我们有幸请到了意大利舞台美术家亚力桑德罗·卡梅拉先生,来自英国的舞台美术家苏菲·江普女士,和国内舞台美术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一起,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考与实践。
卡梅拉先生持久不懈的以剧场为中心,为歌剧、舞剧、戏剧挥洒着智慧与才华;苏菲·江普女士将关注点投向了剧场以外的特殊场域,实践表演设计的新理念。不同的实践经验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非常期待今明两天他们的精彩演讲。
当今的中国每一天都日新月异,社会、政治、经济、艺术、意识形态,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宝库。当我们专注于艺术风格与个性时,却有意无意忽视了艺术的公共性与社会性。艺术家对艺术的公共性和社会现场关注的缺失,也是导致我们忽视了这块艺术突破口的重要阵地,艺术家应当具有现实关怀、关注民生、敢于直面社会现场的勇气。创作的突破口往往就来自生活,来自人间烟火的社会现场。我们的作品不仅要有艺术价值,更需要有人文关怀、社会担当。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次创作实验回应今天的论坛主题:《创作的突破口来自社会现场》。
2017年我被邀请参加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场设在深圳南头古城,典型的城中村,策展主题为《城市共生》。
一栋栋密密匝匝的“握手楼”排布出了“迷你街区”,滋养了灵活多样的自发经济模式,使无数年轻的外来者在拥挤狭窄的出租屋和内巷中暂栖了身心,也容纳了梦想。与本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杂糅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众声喧哗、活色生香的生活图景。
生活在这里的部分人们将自身的生活梦想和未来想象,企望通过购买彩票的方式得以实现。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这种行为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他们中有青年男女、职场白领、公务员、也有老师、学生。他们试图通过人生中的“好运”当作改变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
我还观察到在其他地方不曾见过的现象:相距数十米就有一个彩票站,并且交易记录活跃(申请报批一个彩票站政府规定,间距是500米以上)。这一现象启发了我在展览现场的南头古城打造一个古城专属彩票站《中国南头彩票》,完整拷贝政府授权的博彩运营机制。然而,所进行的却是以彩票为名、以商品兑换为实的联合惠民活动。让古城居民成为参与者、介入者,共同完成这个公共事件。
彩票站的空间规模、必备的LOGO、材质、色标及工作人员,全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改造,真实可信。职员来自深圳大学艺术表演系本科班学生,他们由演员的身份转换为服务彩票站的工作人员及观察者。
作品名称《Good Luck》(祝您好运!),这个创意应和了本届深双展《城市共生》主题下的另一层面:城市的节庆精神。塑造了进入深双主展场的一个喜庆的门脸——红色的LED泛出市井的光芒,无论是高端的纸醉金迷,还是低端的灯红酒绿,在这光芒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底色。
希望能用小小彩票的温情,给艰辛生活中的人们最真切的实惠,带去一点点欢乐,唤起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梦想。假戏真做,违规而不违法。
选择一位广东籍男生从语言上与村民方便了沟通,经过三天的在地培训和对古城的徒步调研,联系合作商户、张贴广告,完成了初步文本实施计划案。开幕式当天也就是《中国南头彩票》的首发仪式,利用舞台经验和技术手段,我在展场入口大门上安装了滚动雪笼,飘落的彩票为展览开幕增添了不少节庆快乐的气氛。
彩票规则:
通过古城村委会干部向古城居民发放“好运单”,让居民定时到指定地点抽取红包,得到数额不等的彩票,将用价值二元的彩票到12个合作商家兑换商品产生互动,获得真真切切的实慧与欢乐。这12个商家有水果店、凉茶铺、杂货店、小吃店、书局、二元百货、便利干洗、奶茶店、甜品店、电话代理点和中医内科诊所等履盖了生活中各个方面。每天会派南头彩票站的工作人员到商家兑付,而商家凭借消费者的签名与商家的印章返还,完成等值兑换。
这个作品的项目资金来源于双年展组委会和企业赞助(企业Logo印在彩票背面)由于古城管委会每年都有对古城贫困户扶贫工作,2017年12月24日,也就是双年展开幕后圣诞节,我们举行了“迎新年祝您好运开奖活动”,将来自企业赞助的纪念品、生活用品、红酒等发放给村民。
我们还接受古城管委会的委托,通过“暗箱操作”将价值6万元的梦想改造家项目在欢快的欢呼声中,“精准扶贫”落实到户!
彩票是自私的,但也是共享的。因为假如没有一个群体,彩票就无法存在。彩票的正能量是:离开群体就没有个人的幸福。借彩票为题,引发人们意识到本届深圳双年展主题的真理性:城市共生。
彩票成为了“抓手”,也给我们观察社会提供了一个窗口:生活的艰辛、草根的梦想、“运气”带给人们的瞬间欢愉与失落,……人间才是永不落幕的戏剧!
时代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颠覆着我们自身专业的传统认知。面对今天舞美论坛主题中的“表演设计”这个新身份,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在戏剧历史发展脉络中对舞台美术这个专业各个时期的演变。从绘景艺术、布景设计、舞台设计、舞台美术,到今天的表演设计已经从一个专业职能发展为一个非常宽泛的艺术实践形态,且创作现象丰富多元,它的最前沿部分或者说最有实验性、最核心的部分已很难确定,它往往发生在这个领域的传统空间(剧场内)、也发生在特殊场域(剧场外的任何场所)。
布拉格国际舞美展从2011年开始使用performance design(演出设计/表演设计),这个词更加准确地将其定位于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之间的一个学科种类。让我们了解到国际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表演设计的核心是:为特定的观众、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而创作的作品。
而表演设计为观众创作的这个“世界”可以是剧场作品、电影艺术、影像作品、行为表演,展演、装置等等,这些被创造的“世界”可以发生在剧场、也可以发生在室内空间、户外公共空间,甚至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舞台美术设计是表演设计中的一部分。舞台美术运用的表现手段包括:空间、灯光、影像、服装、化妆、声音、道具等……
我认为表演设计具有双重性格。一重是:共识、共生、共建。另一重是:质疑、颠覆、重建。
在艺术观念和审美志趣相同聚合在一起的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包括剧作、导演、演员、设计师及所有创作元素、技术手段的平衡,戏剧人的认知疆域和知识结构再不断延展,体现着戏剧艺术集体完成的无限创造力,散发着共同合作、共享智慧、共生共存伙伴关系的无限魅力。它可能是一个团队的作品,也可能是一个人主宰了这个“世界”。
当一种平衡关系建立,整体思维方式创造出理想完美的作品后,被质疑、被审视、被颠覆、重建随之而来。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过程。
二十一世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进步,你无法确定明天或下一个阶段将发生什么?文明的走向又是哪里?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观念的转变、新的观演关系、特殊场域,强调某一元素的领导话语权、或是一个主张、一个事件、一个空间、一项技术手段、一种材料……都可以成为创作出发点和突破口。
今明两天的论坛,希望我们通过与亚力桑德罗·卡梅拉先生和苏菲·江普女士,还有国内戏剧家们一起脑力震荡,能够一定程度打开观念的枷锁,重新思考和设定自身的坐标。
高广健
2019.09.07
责编: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