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对艺术的公共性和社会现场关注的缺失,也是导致我们忽视了这块艺术突破口的重要阵地,艺术家应当具有现实关怀、关注民生、敢于直面社会现场的勇气。创作的突破口往往就来自生活,来自人间烟火的社会现场。我们的作品不仅要有艺术价值,更需要有人文关怀、社会担当。
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不管是看演出的观众还是做演出设计的舞美家,观念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其中有一点不变的地方,就是在于戏剧性。我所理解的完整性,在表演中是戏剧表现上的完整性呈现。
9月8日,“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暨CISD第六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办。论坛以“表演设计的完整性与突破口”为主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戏剧舞美大师的激烈讨论。来
沉浸式演出是在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是打破了原来传统剧场的规则、打破演出者与观众的传统观演关系、重新定义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的演出形式。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舞台和观众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演员在其中移动表演,观众获得独特的体验。
作为舞台设计,如何在原先创作方法上有所突破,更多地介入或影响到戏剧创作。这些年来我在舞台实践中发现,当你设计越深入的时候,越不仅仅是在提供一个演出背景,而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演员的动作和演出形式处理。
传统戏剧中的舞美设计有一个观念就是我要说话,但这个说话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说话是不同的,这里的说话是需要用戏剧的语言去表达,去展示的,所有这些探索都让我在打破戏剧僵局方面受到了很大启发。
无论是“当代性的表演”还是“实验性的戏剧实践”,确实又与舞台演出空间的设计有关。这种模糊的不确定状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导演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通过小剧场戏剧的实践探索,其创作意识与艺术观念是一种“向外学习”的过程。戏曲在挖掘与保护中继承传统,戏剧则在探索与实践中创新发展。
我们能够从艺术作品的层面,看到艺术家思想的存在,艺术家关于作品的思考,艺术家关于作品的自我否定,以及艺术家在创作作品过程当中对以往所有一切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