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四十载风雨同舟,四十载砥砺前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发展历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四十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在一代代舞美人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值此之际,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微信平台将推出“四十载四十人”特辑,选取对中国舞美发展历程中起到重大作用、有深远影响的四十位当代舞美大家,持续推出系列专访内容。
经过四十载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诸位舞台美术家前辈先贤为吾辈今时今日的继承发扬、开拓创新打下了尤为重要的坚实基础。记录第一线舞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实践经验,梳理学会发展脉络——这些整理工作有着弥足珍贵的意义。
今日此篇是关于霍起弟老师的专访,霍起弟老师作为舞台造型方面的引领者,对建设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以及推动中国舞美行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让我们进入“四十载四十人”特辑的第四篇——霍起弟老师的专访。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主编 赵妍
“四十人四十载”特辑·访谈·霍起弟
/ 先生简介/
霍起弟,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美术设计专业;1965年在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进修化妆设计专业。
中央戏剧学院化妆设计专业教授、中国著名化装造型艺术家,曾担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发美容协会顾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服装化妆设计委员会主任、文化部高级专业职称评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化妆造型艺术专委会艺术总监,全国化妆大赛评委。
霍起弟先生从事化装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化妆教学工作,并在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及中央电视台美容教育栏目担任化妆设计教学工作,曾赴韩国讲学。
先生在化装造型方面著作丰富,2008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妆委员会为了表彰他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向其颁发“著书立说奖”。霍起弟先生发表的主要论著及参与编写、翻译的论著有《美容化妆知识》、《西洋服装史知识》、《追求个性美》、《摄影化妆技法》、《化妆造型的功能与特性》、《生活化妆色彩的调和美》、《光、形和色彩》、《人像摄影化妆技法》、《美容师》、《美发师》和《欧洲各时代发式》等。
霍起弟先生还担任过话剧《家》、《桑树坪纪事》、《复活》、《伪君子》、《樱桃园》、歌剧《图兰朵》、《马可波罗》,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古希腊悲剧《俄秋浦斯王》、法国著名话剧《科诺克》、大型景观歌剧《阿伊达》等几十部话剧、歌剧、电视剧的服装、化妆设计。
/ 访谈实录/
提问:学会记者
回答:霍起弟先生
1.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今年成立四十周年,四十年里学会举办的什么活动给您留下深刻印象?您是怎么走上舞台美术这条道路的?
答:首先,我带着敬重的心情来迎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的四十年大庆。一晃四十年,舞美学会为舞美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学会举办的三次舞美大展,给中国的舞台美术这门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也为中国的舞美界培养了许多人才。通过这样的展览,涌现出了不少优秀青年设计师、舞台美术家,学会在这点上功不可没;更重要的是,学会把中国舞台美术推向了国际,享誉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舞台美术发展,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是舞美学会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对学会的各位领导表示极大的敬意。
至于怎么走上舞台美术的道路,我也是稀里糊涂。第一年我考中央美院,没考上,第二年我就想多报几个学校,最后去了中央戏剧学院学布景设计,这是56年的事情了。学校里的五年学习对我是极其重要的,从绘画专业变成舞台美术专业,要把画画融入到戏剧舞台上,这是必不可少的,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是那么充分,每周我们要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去学中外建筑史,美术史也没有老师,每周我们还去美院学中外美术史。从这一点上可见,舞美系的课程安排是很严谨的,该学的课程我们都学习到了。毕业后,我转成了化妆,就去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了一年,回来以后就成为了化妆师。
话剧《没有陪嫁的女人》舞台设计
上学时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就是重走长征路,那是1959年,正值西藏叛乱,当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需要做长征模型,派我们去采风,我被分配到雪山草地组。军队派出战士开着车,拿着枪保护我们,走到半道,还有老百姓在鼓掌,我们很纳闷,最后才知道以为抓住了一窝土匪,都高兴的不得了。
到了雪山,我就爬不上去了。我们搜集素材,战士在旁边拿着枪保卫。到了草地,就换成了装甲车。回来以后,我们就在革命博物馆夜以继日地做模型,大家兴致很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使命来做,对于我们做舞台美术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这是我觉得意义深刻的地方,能够起到红色教育的作用。
2.问:五六十年前,舞台化妆引领者大多数为男性,这种现象与现在有些差别,那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五六十年前,其实化妆师很多都是男的。那时候做化妆和现在不是一个意思,从业人员都是电影厂、剧团的专业造型师,把北影厂或者剧团的化妆师集合在一起,十有七八是男性,这些老先生们现在仍然健在,他们是化妆界的引领者。而且当年不像现在生活水平这么高,化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们当时都完全是工作性质,这和经济有关系,和政治形势也有关系,现在开放了,是新的世纪了,选择当化妆师,是很自由的选择,可过去不是,我们都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工作范围很窄,非常具有约束性。其实中国早一代化妆师都是在这样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家还派人去苏联留学。现在世界上化妆技术,俄罗斯的实力依然很强,还有美国,他们化特效妆很出名,无论是材质还是表现力,都很不错。
3.问:那您认为中国化妆界的优势在哪里呢?
答:现在化妆人员如雨后春笋,各个方面都人才济济,我们的化妆队伍一直在发展,不仅人力资源丰富,同时在技术上也有巨大发展,很多年轻人在化妆上有许多绝招,现在化妆行业还流行用喷枪,搞得很火热。而且据我观察,现在社会上,美甲的繁荣程度不亚于化妆,走在街上,大大小小的美甲店随处可见,而且装潢精美,门面精致,顾客都去光顾,有需求就有发展,现在还有一个很火热的产业是美睫,种睫毛,这本来都是化妆里面包含的,现在给分解了,分解就意味着更精、更专业了。化妆这个工作现在越来越接地气了(笑)。
4.问:您作为行业前辈,可否谈谈对现在化妆行业的看法吗?
答:有的老师从解放以后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在我的前面还有两三代人为我们打下了基础,我都算晚辈。现在我们化妆行业逐渐壮大,也发展起来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有像中戏、北电这样专业的院校教育,也有很多民办学校,这都是互相促进的,民办的学校很灵活,和实际接触更多,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来组织、设立各种各样的专业,这是国家办学所不及的,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人才,解决就业,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5.问:您对从事了四十多年的化妆教育工作有什么体验与感受吗?
答: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学校的化妆专业不是那么规范,到80年代,才陆续招收了几个化妆服装班,在业界形成不错的反响。到了1988年,学校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也是我带班。那时我已经调到人事处,当时的政策是双肩挑,一边管行政,一边管学生。学校的招生,先是四年一届,变成两年一届,后来改成每年都收,所以我感觉我的教学生涯还是挺丰富的。
做行政的时候也没少搞工作,参与了好几个剧目的制作。还到了希腊演出《俄狄浦斯王》,跟着中央歌剧院去台湾演出歌剧《图兰朵》、《马可波罗》,专业一点也没有放下。
《培尔金特》人物造型图,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些年做化妆造型工作还是有一些收获的。现在社会上这个行业的门槛变低了,不像以前还需要专业学习,但是,水平有深有浅,想要搞出名堂来还是不容易的,想要深入钻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中央歌剧院有好多戏要上演,《马可波罗》、《图兰朵》、《茶花女》,只要有剧组愿意收我,为了学本事就都要去。那时候我已经是老师了,也经常去,要完全地把自己投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经验。
在劳动文化宫(太庙)游园活动为游客化装
6.问:您作为知名化妆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看待您的学生呢?
答:我在教学中,都是把我的学生们当朋友的,我在这个行业也有几十年了,让我感觉这个行业充满了温情与感情,现在是腿脚不好,要是好的话,还想出去看看他们。
用绘画技法向学生教授老年妆
7.问:能和我们聊聊您参与学会办培训班的事情吗?希望您对学会在专业艺术教育上给我们一些指导。
答:是孙主任给我的机会,第一个班是综合班,各种专业的都有,在鼓楼附近,第二期是专业化妆班,在宽街附近,人还不少。我认为学会应该多开专业辅导班,社会上的需求是很大的,因为学会有基础,师资力量也很好。前前后后,学会办过16期培训班,这还是针对体制内的,如果可以面向社会,这个需求就更大了,由学会组织的培训班首先在可信性上就比一般的培训班强出不少。不过我们也必须要办得专业,不要砸自己的牌子,请专业人士务必要保持专业水准。
有些学员毕业后,作品在国际上都是获过奖的,很有水平,也证明了我们办的培训班确实是对大家有益处。14年的时候,教委不让办了,后来这个事情也就不提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的培训班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在提供机会等方面还差一些,但是我们的师资很不错。很多社会上的人员加入进来,是需要更加精细的学习。我们办培训班既要搞综合的,也要搞分类的,比如有人想学化妆,不想学别的,单想学一门,我们也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一定要记住我们办培训班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壮大我们的队伍,我们要用这个事业把行业带活。再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采取在各地开展教学班的办法,减轻学员的食宿负担。
全国各地的舞美学会也都希望我们做行业的领军者,对我们的期望非常高,我们中国舞美学会应该掌握全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来考虑问题。
8.问:您对学会举办的“第一届舞台美术展”还有印象吗?
答:印象最深的就是给了我一张参加展览的证书,在中国美术馆,我也有作品参展了。当时是盛况空前,一大早就排着长队去买票,大家都没见过舞美还能展览。到了第三届舞美展的时候,就办得更好了,还办了许多讲座,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形象化了,有的剧院把吉普车开到了展馆里面,这就非常好。我听说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办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了,希望学会能办得成功。
记者:谢谢先生。
9.问:您对当代从事舞台化妆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愿景?
答:从我教学这么多年的角度来说,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社会上也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我的课程安排设计了非常广的领域,包括护肤、美发,基本上当时在北京的有名老师,我们都请过来,有话剧的、戏曲的、电影的,所以说我们这课程是组合的,就是为了能尽可能地为学员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宽的视野。后来有两个同学去开了美容院,这也算是学以致用,学到的都派上用场了。也有的人没有坚持下来,转行去做了别的工作,原因也很复杂,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生活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把化妆当做一门事业而是一份工作,那他可能就觉得没有什么味道,找不着甜头,反而是吃苦头,缺乏信念感,慢慢也就退缩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如果一个行业,缺乏主导核心人物,那是缺乏凝聚力的,长久下来,必然会有人掉队。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有一些主化老师,觉得和其他化妆师有利益或者利害关系,对这些刚入行的新人不是那么和蔼,没有亲情感,不能让人热爱这个行业,热爱这个集体。这也是很关键的,就像一个小孩刚降生,这段时间的养护是最重要的,你不在这个阶段养好他,他是活不久的,所以我觉得,要给这些刚出道的化妆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10.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作为全国舞美同仁的交流平台,我们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答:我们毕业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很好的措施,把学生下放到全国各个剧团。我当时被分配到湖南话剧团,跟着他们摸爬滚打,当时正是60年代困难时期,大家天天喝稀饭,吃芋头,上到团长,下到普通人都是这么吃。我们出去演出,都是去飞机场,工厂,毛主席故乡,这个给我的教育很大。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了,演出都是往大城市奔,很多小城市已经没有剧团了。希望学会将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能够多和基层接触,或者对基层的需求采取免费培训,哪怕短期地教给他们一些知识,他们也会感到很高兴。相较于省一级的剧团只是拔高,但是对于基层剧团,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受益匪浅,这也符合我们学会的工作内容和宗旨。希望我们舞美学会能组织一些老师,既有基层工作的经历,懂得基层剧团的需求,也是一个热心肠,能对这些工作人员倾囊相授,尽心尽力。另外,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省作为试点,慢慢把经验推及到更多地方,做好了肯定会受到外界的表扬,这样不光是基层受益,对舞美学会也是大有裨益,对观众也是有益的,能够开阔眼界,把艺术的主题带到基层去,这也可以算是一个扶贫措施。
11.问:您对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四十周年有什么祝福与期望呢?
答:我也一直在关注学会的工作,在曹林会长的主持下,学会工作越来越健全、深入,从舞美界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安排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是令人敬佩的。不是学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考虑到大家想做什么,基层需要做什么,领导调查以后,决定什么先行,什么靠后,我看到这些信息以后感到大家对学会的事情真是尽了心。这些事情做好以后,将是对舞美界的一个巨大推动。
2021年就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40周年了,在这样一个迎接喜庆的日子,我在这里向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表示由衷的庆贺,由衷的祝福,祝学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舞台美术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学会工作和全国舞美界人士创造更大的空间,给他们更多的能量创造辉煌未来,谢谢大家。
/ 工作花絮/
为工人体育场演出景观剧《阿伊达》演员化装
为中央歌剧院演出的《马可波罗》演员化妆
为《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演员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