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同时还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舞台美术家、导演以“戏剧的奇观与激变”为主题,进行演讲与对话。
他的舞台设计中运用平面绘画手段直截了当地强调和利用这种平面和假定性,从而创造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常以强烈色彩和现代手法绘制种种超现实图形,也常以极夸张的透视绘制强烈纵深感的景片,制造特殊的迷幻效果。他的绘画灵感来源为何?
“就本质而言,剧场艺术和文学的目的都不是复制现实,而是符号性的表现。因此,剧场艺术与文学创作一样,都极其需要积极的想象力。剧场艺术具有表象性。就剧场艺术而言,能够为自我反思性的符号使用敞开空间的语言才是最好的语言。”
鲁迅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世界上任何一种新鲜理论与现象的同时,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本体——创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诗意的舞台样式。
集导演、舞美师、画家等称谓于一身的阿契・弗莱耶,作为德语国家导演剧场(Regietheater)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与执导的舞台作品,尤其歌剧作品给人以强烈视听感受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其舞台上各种戏剧符号相互作用、融合展现出来的“整体艺术作品”即视感。而这正是德国导演剧场所遵从的艺术美学之核心体现。
在戏剧舞台艺术创作中,怎么样使我们的观念和形式一体化,培育出一颗颗有根有叶、独特鲜明、充满了旺盛生命力和艺术美感的戏剧之树,而不是只看到观念化、概念化而缺乏形式独特性,或者纯粹形式化但缺乏意义和长久生命力的作品,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可以觉醒”。事物的意义取决于观看的视角,艺术的魅力在唤醒人类新的观察方式又或点燃新的光亮。这也许就是弗莱耶作为艺术创作者、教育家,对于当下我们的意义所在!
西方人定义的歌剧,是一门以唱为主的艺术,跟我们理解的中国戏曲是完全不一样的。传统的西方歌剧表演基本上排除了舞蹈等肢体动作。对西方人来讲,歌剧就是歌唱,话剧就是说话,不应该把它们混在一起,但他们没有看到我们的戏曲实际上是唱念做打样样俱全。
戏曲的舞美和表演一定是相关联的,也不是不能变化,底线是不妨碍表演,高限则是有助于表演。张火丁为《霸王别姬》的虞姬加的剑穗,让我们对戏曲的舞美与表演关系,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旅创作委员会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应邀在线下以《场域的设计——在99PQ展看阿契·弗莱耶作品对沉浸戏剧生态的启示》为题做主题阐述发言,他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经历、分享艺术感悟。
马路以“探寻激变的诞生根源,挖掘戏剧奇观的美学形式”为题,结合自身创作和教学经验,通过弗莱耶运用综合性实验触发新的戏剧激变这个角度,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林,应邀在线下以《从多个维度看待戏剧的奇观与激变》为题做开幕演讲,他表示,我们的目的,就在于让艺术家的思想相互碰撞,由此激发、提升创造力,进一步突破观念上的空间羁绊,拓展舞美领域的国际化,加强影响力。
在汉斯-蒂斯·雷曼 Hans-Thies Lehmann 有影响力的著作《后戏剧剧场》中,弗莱耶和威尔逊一样,是一个解构文本以支持持续的舞台表演的后戏剧导演的例子。 认为他们通过淡化情节,促进了舞台场景本身在演出过程中特有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自由就是自身的观察,尤其是人类的日常观察,但并不是模仿看到的东西,而是帮你有一种底蕴。生活的点点滴滴阿契·弗莱耶都可以细细体会,才可以游行接收到来自生活的艺术馈赠。
阿契·弗莱耶给我们的启迪正如同我们今天的标题一样,不仅是给我们造成了视觉上的奇观,更重要的他使我们的观念、审美产生某种激变,这种激变不是忘记过去和传统,而是我们在包容过去、包容传统,同时我们还可以向未来的过程中去接纳所有新鲜的创造,陌生的创造。
阿契·弗莱耶的舞台设计方法完全来自绘画或视觉艺术原理。多年来他用自己独特的美学方法和设计风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迷人而精彩的戏剧艺术空间。弗莱耶是在20世纪世界舞美设计领域里劈波斩浪的潮流引领者和新形式的创造者之一,也是当代世界舞台设计的扛鼎者之一。
2021年11月28日,CISD第八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京沪两地举办。遵守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本届论坛将灵活采取线下+线上连线形式,分别设立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北京东方美爵酒店两大主会场,同期学会开设了10个线上分会场(吉林、河北、山东、浙江、广东、湖南、广西、内蒙古、重庆、陕西),与全国线上观众共同观摩聆听本次论坛的精彩内容。
11月28日-29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将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CISD第八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这次主讲大师是德国著名导演、舞美家阿契·弗莱耶。他的戏剧作品打造了一种奇幻荒诞的视觉奇观,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